郑国凤
昆仑山被誉为“华夏第一圣山”“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绵延2500千米,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横陈于天地之间,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
昆侖山被誉为“华夏第一圣山”“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绵延2500千米,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横陈于天地之间,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昆仑山不仅有壮美的山岳地貌景观,更有悠久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塑造了昆仑山的“巨人身材”,而以冰川作用为代表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则塑造其美颜。昆仑山山势陡峻,切割强烈,沟谷两侧多悬崖峭壁,形如刀削斧砍。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昆仑山东段,公园内山脉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区冰川地貌,也有中小起伏高山区的冻土地貌和高原宽谷湖盆。特别是在高海拔区有现代冰川分布,以大陆冰川为主。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冻融剥蚀、冻融堆积、冻融构造等冰原地貌。
昆仑山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主脊玉珠峰、玉虚峰一带。玉珠峰为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玉珠峰北坡现代冰川共有117条,冰川总面积115.09平方千米,冰川储量5.9立方千米。冰川十分陡峭,冰面裂隙很发育,常有雪崩发生,攀登极其危险。玉虚峰是玉珠峰的姊妹峰,位于昆仑山口的西侧,海拔5980米,矗立云霄,终年积雪,现代冰川活动剧烈。玉虚峰北坡现代冰川共有58条,冰川总面积80.48平方千米,冰川储量5.4立方千米。
冻融剥蚀地貌在地壳的间歇性抬升以及冰川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昆仑山地区发育有三级剥夷平面。一级剥夷平面海拔在5200米以上,位于雪线以上,顶部冰雪覆盖;二级剥夷平面海拔在5000米~5200米,融冻风化强烈,通常石环、石河、石冰川发育;三级剥夷平面海拔在4650米~4750米,无堆积物,局部发育薄层中更新世冰碛、冰水沉积,其上发育小型融冻泥流。
古冰川地貌更新世的冰川作用在昆仑山留下大量冰川堆积地貌。早更新世的冰川仅在昆仑山主脊一带见其冰碛物。中更新世冰川地貌分布广泛,有明显的谷肩,并见有冰川溢口;此外还可见侧碛堤、冰水扇等堆积地貌。晚更新世冰川塑造的刃脊、角峰、冰斗明显,终碛垅在西大滩呈线状排列。
冰原地貌昆仑山地区以西大滩为界,南为多年冻土区,北为季节性冻土区,冻融形成的地质现象丰富,包括冻胀丘、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岩屑坡和石冰川等地貌地质遗迹。其中以冻胀丘、冻胀草丘和石冰川最为典型。
约36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至约18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地形还比较平坦,如今雄踞云端的昆仑山口,当时还是相对低洼的羌塘古湖,海拔高度仅约1500米。之后发生“昆仑—黄河运动”使羌塘古湖消亡,高原面抬升至海拔3000米,后又一步步抬升到今日的高度,巍巍昆仑横空出世。
昆仑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可追溯到十几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当时该区域被浩渺的古亚洲洋覆盖,在海水较浅的地方生活着原始的真核细胞生物——菌、藻类,死亡后保存在沉积物中,经后期成岩作用形成叠层石。距今10亿年左右的中元古代末期,古亚洲洋闭合消失,罗迪尼亚超级大陆形成,地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进入新远古代。昆仑山区出露的万保沟群的岩石和地层忠实记录了这一地质演化过程。
经过新元古代一段稳定阶段之后,距今5.4亿年左右,地球进入早古生代,昆仑山地区重新被海水淹没。在之后大约1亿年的时间内,区域内波涛汹涌,火山岛屿星罗棋布,海洋生物繁盛,地质学家们称之为“多岛小洋盆”格局。此格局在距今4亿多年的志留纪末被打乱,发生了“加里东构造运动”,板块剧烈碰撞,使整个东昆仑地区再次拼合到古大陆上。今天在昆仑山地质公园内看到的奥陶系—志留系纳赤台群就是在这次碰撞中形成的蛇绿混杂岩。伴随大陆的逐渐抬升,局部也发生了凹陷,抬升起来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产生的岩石碎屑(如砾石、砂粒等)迅速被带到凹陷中堆积起来,这就是今天看到的泥盆系牦牛山组地层。地质学上称其为“磨拉石”,是造山作用的标志。
距今约3.6亿年的石炭纪早期,昆仑山地区再次出现新的海洋——阿尼玛卿洋,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该洋闭合于中晚二叠世之交(2.6亿年前),使整个区域成为地质历史上著名的盘古大陆的一部分。随后大约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个大陆,形成中生代特提斯海,并于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晚期结束海洋环境,转换为大陆环境。
几千万年前,印度板块与北方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使中国西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构造发展阶段,昆仑山地区随整个青藏高原一起进入隆升阶段。约36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至约18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地形还比较平坦,如今雄踞云端的昆仑山口,当时还是相对低洼的羌塘古湖,海拔高度仅约1500米。之后发生“昆仑—黄河运动”使羌塘古湖消亡,高原面抬升至海拔3000米,后又一步步抬升到今日的高度,巍巍昆仑横空出世。
昆仑山是亚洲内陆的重要山系,也是研究欧亚大陆地质演化的重要窗口。昆仑山地质公园内同时完整保留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体系演变历史的地质遗迹,古板块缝合带及其间的残留岩片记载了特提斯洋多次洋—陆转变、岩浆活动、地壳拉张、板块俯冲碰撞等复杂历史,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亚洲东部的地质演化,具有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作用。
公园内的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系统完整,它们所蕴含的新构造运动、环境变迁、气候变化、冰川作用、地貌演化等信息,为地貌学、冰川学、湖泊学、构造地质学等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对于新构造运动下地貌、气候响应、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对比、特殊构造与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地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此外,昆仑山口西发生过里氏8.1级强烈地震,形成了长达450千米的地表破裂带等地震遗迹,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地震遗迹之一,其典型性和稀有性在国际上已成共识,为研究地震构造背景、成因、青藏高原内部运动学、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料,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地震科研科普地点之一。
昆仑山地质公园内同时完整保留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体系演变历史的地质遗迹,古板块缝合带及其间的残留岩片记载了特提斯洋多次洋—陆转变、岩浆活动、地壳拉张、板块俯冲碰撞等复杂历史,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亚洲东部的地质演化,具有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作用。
昆仑山雄浑伟岸,堪称群山之祖,又兼峡谷纵横深阔,实为千壑之宗,山中众多河流奔流交汇,可称万水之源。玉珠峰与玉虚峰常年冰雪覆盖,洁白的冰川犹如条条巨龙盘桓于山顶沟谷,雄伟壮观。复杂的地质构造、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加上神秘的昆仑神话更使其富于独特的魅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美、豪的山景,峰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更是一种粗犷、神秘的美学资源。
巍巍昆仑,万山之祖。仰望昆仑,游人赞叹它的巍峨,而地质学家们则像是走马灯一樣,头脑中演绎亿万年地质变迁。昆仑山的美既集中体现在历史、纯真的自然美,更体现在沧桑之美和科学之美。虽然来自远古,但它也散发出年轻的活力,将粗犷与俊秀、运动与静止、毁灭与新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来源|地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