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旻洁
图/Julia Wesely
这两年来,王羽佳在多方面创造了古典乐演奏的历史。
2023年1月,她和费城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献出了马拉松式的演奏会。在四个半小时内,王羽佳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四套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都是极为庞大、艰深、耗费体力的曲子。在钢琴演奏史上,没有人完成过在同一晚演奏全套协奏曲的壮举。王羽佳是登上这座珠峰的第一人。
这种磅礴的力量与她一起在2023年12月回到中国。17天,9座城市,12场演出,门票场场售罄。王羽佳被年轻观众的热情所淹没。
2024年2月,在获得四次提名之后,王羽佳凭借专辑《美国计划》(The American Project)獲得格莱美“最佳古典器乐独奏奖”。她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艺术家。
2023年,王羽佳的演出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数量——每年100场以上。
王羽佳“回来”了,要开启她的新时代。但如果我们对她的印象还是时尚短裙、纤细高跟和炫目手速,那么我们就会错过这位钢琴家更蓬勃、深厚且真实的一面。
1987年,王羽佳出生于北京。她6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进入美国的柯蒂斯音乐学院。21岁时,因替代玛莎·阿格里奇完成救场演出,王羽佳获得了国际知名度。之后,她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签约,自此成为一位职业艺术家。
王羽佳是个爱笑、爽朗的人。她完全是因为热爱才走上了钢琴家的路。但面对高强度的演出,十年前的她还是常谈起自己的厌倦和孤独。她总是匆忙地辗转于机场、酒店和音乐厅之间,甚至很难找到陪自己去公园散步的人。
这种沮丧,在某种程度上被疫情时的感受缺失所化解。新冠疫情时期,王羽佳的音乐会被大量取消。2023年12月与《南方人物周刊》对话时她提到,在那段时间,自己是如此怀念舞台。“之前不停地演出,不只是一个工作,而是一个发掘自我的过程。如果只是看书看电影、只是吸收这些东西,没有输出,生活似乎少了些意义。”
同时,她体悟到音乐是某种超越自我的东西。接受《顶峰》杂志采访时,王羽佳坦言,“有时,我希望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召唤,它与那件事情有关,而与人自己无关。归根结底,它与文化和音乐有关,它变得永恒。”
36岁的王羽佳,还在音乐的意义和召唤内,开拓更广远的空间。她偏爱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却从未停留在这个舒适圈。她的曲目单上,不断增添着德奥作曲家的、浪漫主义的、现代派的、爵士风格的曲子。在她看来,学习这些作品,就像认识不同的人。了解越多,就越想探索、越想分享。驱动她做这些的,是一种孩子一样的好奇心。
王羽佳相信,我们像电影《蜘蛛侠》所说的那样,活在多重宇宙。就像她对《南方人物周刊》所说,“我永远不会把自己固定在一种风格的画框里。刚出来的时候希望自己不是那种很温柔的,而是很有棱角的,现在我的期待是越丰富越好,也可能下次你来采访,我会说越统一越好。”
王羽佳为古典音乐注入了磅礴的生命力。荣誉、鲜花、摇滚明星般的热度,构成了她的外层光环。她的内在动力,是赤诚的热爱和好奇。在突破边框、探索艺术可能性的道路上,王羽佳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