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红
文题呈现
阅读某部名著,我们会有所思考;朗读一首诗歌,我们会被陶冶;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会有所收获;观看一部电影,我们会被打动……把这些思考或感悟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请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某篇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选择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1.读后感要紧密联系原文内容
读后感是从原文中生发出来的,因此,感想不能脱离原文的内容,要写出对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观点的深刻感受。读后感与原文的联系不是表现在个别词句上,而是表现在思想意义的领悟和承接上。读后感在联系原文时,要防止过多地复述和引用原文,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
2.读后感要有明确的观点
读后感既要联系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的内容,应该联系原文确立自己的观点。读后感的基本观点可以是原文的中心或重要观点的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也可以从原文的内容中引出不同于原文的观点。可见,写读后感切忌囿于原文、照搬原文、无所发挥。
3.读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读后感是由原文内容引发的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等问题的思考,从而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如,读了《画蛋》这篇文章,通过达·芬奇苦练“画蛋”的事例,联系自己苦练绘画基本功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这样能给人较大的启发。
下水文章
平凡的吆喝,不平凡的力量
——读《生命的吆喝声》有感
当生活与艺术相融,再经过岁月的淘洗,便产生了一种奋进的力量,敲击着人的心灵。
读徐迅的《生命的吆喝声》,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那些朴实无华的叫卖声中蕴藏着生命的力量、生存的热望和生活的意义。那声音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叫卖,而是有韵、有辙的吆喝,是动人心魄的呼喊,具有独特的魅力。粗犷中带着柔情,朴实中充满智慧,悦人耳,暖人心,初听会动情,再听想驻足。它拥有一种魔力,似一曲曲天籁,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在作者的笔下,“卖花姑娘的吆喝声脆亮而甜,能淹没嘈杂的市声,又如花香般裹住行人的脚步,清灵的声音犹如灌注了生命的暖意,能打动匆匆的行人,使他们愿意停留片刻,买上一朵花,独领一份生活的情趣和花的芬芳”……这便是吆喝的力量,它唤醒了人们生活的热情。
在作者心中,“故乡早点的吆喝声总是布满整个早晨,那声音,准时准点、由远及近、隐隐传来,就如一直亲切、急促的生命的晨曲,翠鸟般滴落在枕边,催促着人们从梦中醒来……”是啊,当我们走过集市时,聆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我们就会循声而望。
最近,我发现身边的吆喝声似乎越来越有韵味了:“豆腐,卤水点的——”一位老者浑厚的声音由远及近,总能使人联想到豆腐菜肴的美味;“冰糖葫芦甜,冰糖葫芦酸——”甜甜的曲调悠悠传来,买上一串,嘴里酸酸甜甜,心里美滋滋。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馋人”吆喝。“苞米换麻花,鲜炸油条的——”这是隆冬时节最诱人的吆喝声。那时候,我们大多数只是纯粹的“欣赏”吆喝,并没有条件吃到;“破烂——换锅碗瓢盆、洋火——”那断断续续、忽高忽低的声调,总是引逗着孩子们抄起家里的破铜烂铁就往门外跑,去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吆喝声确似魔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它都能成为引领街头的“乐音”,愉悦人们的身心!
读了《生命的吆喝声》,我真的有些震撼了,对日常熟视无睹的吆喝声也多了几分敬意。其实,一年四季中各种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无处不在,春有春的特色,夏有夏的情调,秋有秋的专属,冬有冬的风采……那些瓜果梨桃经过他们洪亮而圆润的嗓子,简直就是一首美丽的四季之歌,有摇滚的气势,有民歌的浑厚,有童谣的甜美……为大街小巷增添了几分情趣。那声声吆喝,便是心里的阵阵呐喊,人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编织成歌,用尽所有力量拔高生活的姿态。风雨无阻的坚持,起早贪黑的辛苦,日复一日的单调,被他们的坚毅演绎成一曲完美的乐章,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因为专注于生计,因为倾心于生活,因为用心经营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命便有了意义和价值。他们用情在自己的事业上,用爱在自己的生活中,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这看似平凡的吆喝,具有不平凡的力量。它透露着生命的真谛,在岁月的轮回中愈加坚定,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悠久的故事。
●教师自评
本文使用“主标题+副标题”的格式,表达自己最深切的感受。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感点——“动人心魄的呼喊”,准确鲜明地摆出自己的“感点”——“平凡的吆喝,具有不平凡的力量”,全面把握作品的主题与情思。结尾意味深长,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学生习作
聆听生命的脉搏——读《生命的吆喝声》有感
◎任 洁
小巷里的老槐树簌簌作响,街口的马奶酒烈烈喷香。在小贩的声声叫卖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平凡。翻开《生命的吆喝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耳边仿佛回荡着的一声声清脆嘹亮的吆喝。在作者笔下,旁人只觉恼人、吵闹的吆喝声却多了几分人情味。在山城重庆,小贩的吆喝声是“倏而如花香一般浓浓地裹住了人”的;在故乡的小城,小贩的吆喝声“如一只亲切急促的生命的晨曲”;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傍晚,小贩的吆喝声是“坚硬而悦耳的”。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哪种吆喝声,都好似牵动着人的心跳一般,是跳动着的生命的脉搏。
在如此淋漓尽致的描绘下,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那原本平常的吆喝声竟是这般生动美好。我不禁抬眼望向街口的卖酒人。他们也如文中的商贩们一般,时而望一望随风舞动的宣传条幅,时而大声吆喝,时而耐心地发着宣传单,时而为驻足的行人认真地做介绍。尽管为了生活而奔波非常辛苦,但这些小贩们从不抱怨,不喊苦喊累。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酸甜苦辣,他们只是默默地准备好炭火。
我想,这一声声吆喝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呐喊。在喧囂的集市上,他们卖力地吆喝着,靠自己的手艺赚钱,靠自己的奋斗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生命的吆喝声,更是生命的脉动。重庆的卖花人是这样,故乡卖豆腐脑的老板是这样,收废纸的中年人是这样,眼前卖马奶酒的小贩也是这样……回过神来,在卖酒人的吆喝声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
我们可以用眼睛欣赏生命的绽放,也可以用耳朵聆听生命的脉搏。“脉”是命脉,“搏”是拼搏,脉搏跳动,生生不息。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二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从作品本身出发,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从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丰富的社会现象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感而有思,思而有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