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当代性建构

2024-05-29 02:04李燕春
艺术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当代性观念形式

李燕春

摘 要:版画是紧随时代发展起来的画种,成为绘画领域当中重要的艺术门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表现媒介,在历史的不同情境中转变为有规制界限的艺术形式。当下,由于受到传统版画的界限规制,版画的发展处于一种裹足不前的僵局状态,特别是在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状态下,一种静态的、平面的架上绘画很难有所作为。版画创作需要建立起当代的思考方法和创作模式,有意识地弱化自身规制因素,转而通过跨媒介、媒材,多形式语言来获得特定的审美和表现性目标,以便建构版画的当代性表达。

关键词:发展变迁;当代性;形式;观念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0-03

从版画呈现样式的角度来看,版画是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版面,辅之以图像,涂抹颜料后再用纸张等材料进行转写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一般性的界定更多的是立足于传统绘画的视角。在当下纷繁复杂的艺术生态中,传统视角下的版画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一直处于当代艺术生态中的边缘状态。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实现观念表达的自由和呈现媒材的多样,是版画参与建构当代艺术表达的方向所在。

一、版画的发展变迁

当前,绝大多数版画的理论研究都将版画的核心属性归属于制版和印刷,认为只要是制作出母版,再转印生成图像,都被定义为广义上的版画。在古代社会,各类印刷书籍、印刷图像,像西方的书籍插图,中国的画谱、年画,虽然都具备了版画的特点,但其功能和定位都难以界定为版画。早期的版画,因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发挥着实用性功能,满足于不同地域和民族共同的社會传播需求,而不能被绝对意义上视为一种艺术的形式。

艺术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后,有画家亲自制作版画印制成的图像,比如16世纪伟大的德国画家丢勒,亲手绘制木版及铜版作品,同时期荷兰画家勃鲁盖尔,采用铜版绘制作品,对铜版画技法发展有着突出贡献。18世纪后期,石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拓宽了版画表现的新领域。然而此类版画作品虽然是艺术家亲手绘制,但其主要是用于复制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近些年来,对于一些市场反应良好的艺术作品,画廊、艺术空间推出的这类艺术微喷、复制版画常常进入大家的视野,虽然也被市场或学术界认可,但这类版画不管绘制主体是谁,技术方法如何更新,其目的是再现图像,发挥着复制传播的功能,而版画作为一种艺术的手段,并未显现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如果将这类作品纳入版画的范畴,那么版画只是体现着再现其他图像的附属性质。

严格按照学科构建和版画艺术的标准予以规范,真正的创作类型版画出现在18世纪之后。版画真正意义上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标志,是被艺术家接受和作为表达媒材。版画获得其作为艺术自律的属性时,独特语言越来越纯粹,材料技艺越来越精粹,于是更多的艺术家选择版画这种媒材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从高更到蒙克,直至德国表现主义,可以看到版画发展轨迹是依赖于自身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这种媒材显现形式又被艺术家所运用,从而成为艺术门类当中独立的画种。比如,蒙克对作品的刀味以及木板的纹理尤其感兴趣,他的版画创作的重点在于纯粹的美学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版画语言;基希纳的木刻作品,常常使用生硬滞涩的粗黑线,再加以红黄蓝绿几种套版颜色,印刷的斑驳不均,表现的是稚拙消瘦的人物,艺术家为了需要的视觉效果,而主观选择版画作为创作媒材,他的作品没有以往复制虔诚的宗教气息,而是传达一种焦虑、沉思、犹豫的情绪。而乔治·鲁奥的铜版画综合运用了直接技法(物理方法)和间接技法(化学方法),在一张铜版上,经常叠加使用干刻、腐蚀、糖水、飞尘等技术,使作品呈现一种斑驳、厚重,明暗对比强烈和线条复杂而生涩的效果。再有中国的新兴木刻版画,其黑白颜色强烈对比,刀刻木板的力量感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黑白震撼,是以往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可比拟的。版画由复制版画转变为创作版画,在自身学科领域内完成形制与规则建构,发展为一种自律自为的艺术种类。

版画作为艺术的形式美,其版性语言总是与材料、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的材料、技术和规制改进下,版画的艺术美感就会显现出来。作为创作版画——纯粹艺术表现形式的版画,有其纯粹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视觉效果。为了扩大区别于其他艺术媒材的视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艺术家将各个版种的版材技法、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视为创作的焦点。从形式上看,版画仍然呈现静态、单幅的表现形式,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版画太过于依赖材料和技术,发挥材料和技术特点或许是版画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征,但版画作为艺术种类的发展,永远不可能停留在体现其媒介特征的形式属性方面。在当代艺术发展中,面对多元化的审美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传统的创作观念、审美思维、艺术样式难以满足人们对艺术表达的期望,各种艺术语言相互促进,相互融入,艺术的表达形式和所用媒材已不同于以往。版画艺术如果走向更高层面、与时代同步的艺术门类,技术和材料必然不是版画艺术的核心问题。静态且独幅形式的版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生态,无论是从视觉效果还是从思想观念方面,都难以睥睨,或者说跟上当代艺术的步伐。

二、版画形式的当代性建构

版画逐渐成了艺术的一种表现媒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转化为有着独立界限的艺术形式。正是由于版画的专业界限,使版画在当下的发展中处于一种裹足不前的僵局状态。版画独立的界限塑造了版画的程式语言,但固定的程式语言,束缚了版画与时俱进的表现张力。特别是在各种革命性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的轮番冲击下,静态且独幅的版画在当代艺术生态中的表现力越发显得乏力。在当下艺术语境中,版画需肩负起传统意义的同时,还要对本体语言和形式发展做出改变,呈现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态势。不断地突破传统版画艺术规则和限制,形式的多样化、丰富的视觉表现,是版画参与当代性建构的重要表现[1]。

版画发展至今,早已不再受到材料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大型的铜版机、石版机等装置的研发、新型涂料的开发,以及制版工艺的改进与创新,都大大推动着版画形式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展。版画从传统手工劳作方式到今天机械设备的运用,从平面展现方式到今天立体的、多媒体融合的转变,甚至看到一些可以互动的作品,不胜枚举。版画创作扩延了形式上的可能性。当代版画的视觉,无论是从技术发展层面达到的效果,还是从新材料的运用,都开拓了当代版画艺术表现的新视域,构成特殊的外在的审美形态。艺术大师克利所说:“在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是根据规则而不限于规则,心中有规则但又能创造不同于规则的东西,太拘泥于规则,你就会陷入困境。”版画出身的当代艺术家用其自身的作品,实践了克利的观点,展示了版画形式的当代化转换的新式样。比如,有的艺术家将版画中“刻板”的概念延伸,不满足于传统版画先刻再转印的程序,而是直接省略了版画“复制”的功能,以单幅作品呈现,将“刻”“印”结合为一体,用版画制作的方式,先用颜料反复地覆盖,叠起来再用刻刀将颜色雕刻出来,呈现一种彩色的、浅浮雕的感觉,也有留下多层颜色的刀痕,刀痕和刻起来的刀屑再组合,以单幅油画的样式为效果呈现,模糊了版画和油画、浮雕的界限。这些从版画特有语言概念出发延伸出的艺术作品,证实了版画在当代艺术中突破自身形制而实现跨界的样式。

当代的艺术家不再作为传统手工版画的忠实拥趸,既利用传统的形式语言与媒介特点,又突破了传统版画固有的制式,而正在日渐拓宽版画的界限,以便获得当下特定的审美和所期望的表现性目标。正如著名国际策展人萨拉·铃木(Sarah Suzuki)所言:“版画正在经历某种隐秘的复兴,找到了将其自身融入或迁入更广阔的当代艺术之中的方式,而不是必定固守画种的疆界。”版画正逐渐模糊与其他画种的边界,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概念相互重叠,不断扩大版画的形式领域,使版画参与建构当代艺术的视觉领域。

三、版画观念的当代性建构

在艺术的游戏中,自由的本性给艺术提供了一种内在的爆发力,把艺术的边界带入一种游离不定且变化的状态中,特别是当代艺术的激进与反叛,使艺术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同样,版画的媒介和概念都需要重新调校。纵观当下版画创作形式,虽然传统面貌的版画仍然占据多数,但在国际版画展览上,仍然见到版画当代化的视觉面貌,它们突破了传统版画界限,正在以一种跨媒介的综合表现,且植入艺术观念,参与建构到当代艺术的创作当中。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股新势态:“这股新兴的势力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利用了传统版画的技术媒介和概念特征,但在展陈方式和视觉效果实现方面予以了当代化的处理;另一类是吸收传统版画的视觉效果,并将版画的形式语言转译为其他更具當代性的表现媒介,从而拓展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界限与范畴,使其焕发新生,但无论如何进行分类,除了视觉方式的当代性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观念的当代性。[2]”

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最为典型。波普本意是“通俗”“流行”的意思,安迪·沃霍尔正是以“通俗”的符号、商标和“流行”的生活化主题为创作原点,一跃成为60年代风靡全球的艺术家。安迪的波普艺术,运用的载体是丝网版画——一种新型的版种,以实现“机械式的复制”,他的作品在展出时往往呈现的是同一种图案,整齐排列,就像是一张张幻灯片似的,不断地重复记录我们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安迪·沃霍尔热衷于图像符号的记录,似乎在寻找艺术和通俗文化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某种关联,表达他对时代和艺术的看法和观念。他的注意力并非集中在版画属性方面,而是巧妙地利用版画复制的属性,悄无声息地记录着人们所经历的真实环境,隐喻着复制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会焦灼于安迪·沃霍尔作品的版画语言,而会不自觉地沿着他的哲学思维,走进人们所经历的真实世界。安迪·沃霍尔将版画概念隐于后,艺术观念置于前,长时间成为业界讨论版画当代性发展的突出案例。著名艺术家约瑟夫·科萨斯曾说:“艺术的”艺术条件是处于一种观念性的状态。这种观念的状态即注重作品内容的观念性表达,将艺术语言作为类似于文字性质的工具来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3]。以版画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析世鉴——天书》为例,这件作品整体以我国传统雕版印刷线装书为基本形态,内容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字”组成,引发了连篇累牍的讨论,在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首先,此件作品呈现方式更是突破了版画单幅静态的展陈,让版画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超出人们对版画作品的固有认知,巨型尺寸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更为重要的是作品所传达的内涵,这些“文字”都是伪文字,无法解读,对于阅读者来说毫无意义。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体验到庄重、肃穆的氛围,震撼的视觉感受,接收到的却是毫无意义的信息,这本身就是当代性的话题。这件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表象是作品形式超出了版画固有的程式语言,内核是艺术家完全利用版画的形式,在传达其作为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版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伴生于艺术史的发展,从传统的发展到当下,当代艺术早已不再承担记录、情节、美化、传播等功能,当代艺术对艺术品的内涵和形式的关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此时的艺术状态既不是莱奥纳多·达·芬奇所说的古典艺术的那种“艺术是艺术的隐藏”,也不是现代艺术的那种“艺术是艺术的显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美国分析学家阿瑟·丹托所说的一种“熵”的状态,即没有纯粹的方向和标准,既不侧重于形象,也不关注于形式,更多的是思想与观念的表达[2]。版画发展至于当下,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状态的影响,不仅仅以一种综合媒材、非固态形式呈现,局限于传统版画的技术和材料,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在更广范围的实践中,实现艺术家自身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表达,使版画参与建构当代艺术的观念领域。

四、结束语

回顾版画发展历史,版画是紧随时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画种,当代版画的发展,理应顺应这种逻辑。“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中提出的这个概念后被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借用,用于所指社会的后现代性过程,即消除所有的界限、地域区隔或差异。[2]”反观版画在当下的状况,正是处于这样的过程当中。在当代艺术世界,版画的发展要归功于技术手法的跨专业渗透,现在的版画展览看起来有点像装置,有点像视频影像,有点像集合雕塑,有时让人难以搞清到底是什么介质。一方面,版画出身的艺术家,在复杂和多样的版画制作过程中,诱发出新观念,以寻求作品当代性的突破;另一方面,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运用制版、压印、复制及图像处理等版画技术,实现其目的性的表达,这促进了版画以全新的形式和观念跨越自身领域的界限。艺术家为了寻求对技术材料使用的自由和自主,致使版画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艺术语汇得到极大拓展的同时,版画创作使用混合媒介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常态。更为重要的是,版画创作需要进入当代的审美和思考模式,注重艺术家对特定问题的态度和观念,有意识地弱化自身规制因素,转而通过跨媒介、媒材,多形式语言来获得特定的审美和表现性目标,是建构版画的当代性表达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日]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朱橙.传统的内爆——当代版画的跨媒介可能[J].当代美术家,2023(01):74-79.

[3]齐柠.观念与审美——谈木刻版画的创作转向及语言特征[J].美术观察,2022(12):142-143.

猜你喜欢
当代性观念形式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健康观念治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工业备忘录》创作谈
新工笔绘画中色彩的当代性
论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特征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