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于玘珺
昂首迈步向前,手指灵活弯曲,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日前,记者走入傅利叶智能总部大楼,近距离探访人形机器人。
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诞生”,傅利叶已经准备了8 年。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傅利叶就开始筹谋研发人形机器人。但由于当时条件尚未成熟,傅利叶便另辟蹊径,切入康复机器人细分市场,率先发布了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雏形探索,此后不断自研核心硬件及技术。直至2019 年,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才正式启动。
今年,傅利叶推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并宣布实现量产。它身高1.65 米,体重55 公斤,全身最多达54 个自由度。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告诉记者,傅利叶智能在传感器、一体化执行器、模块化设计、机械仿生结构等底层技术方面积累的知识产权数已超百项。人形机器人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从芯片到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
由于这款机器人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拟人的运动控制,结合认知智能,能够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顾捷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之后将前往企业和科研院所“深造”。有的会进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实验室,成为具身智能开发的载体;有的会在应用企业的二次开发下,成为保姆、司机、厨师、医生,相当于赋予机器人一种职业。预计再过3 年左右,这些人形机器人就能灵巧地完成一些通用任务,5 至10 年后有望走入普通家庭。
傅利叶智能用8 年时间,帮助机器人完成了人类上亿年的“进化”,自身也从张江孵化器里由两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成长为了拥有五六百名员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业土壤、人才、创新生态缺一不可。
傅利叶的人形机器人都“出生”于张江机器人谷。在实验室里进行研发,在不远处的生产车间量产,随后再回到实验室进行调试。兼具商务与工业属性的综合性园区,既为企业提供了敲代码、谈合作的工位,也为机器人的组装和量产提供了空间。
成立3 年,4.2 平方公里的张江机器人谷已吸引了80 余家企业机构入驻,包括ABB、微创机器人、直观复星等明星企业,以及ABB 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等功能创新平台,年工业产值达到221 亿元,到2025 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达700 亿元。
虽然通用人形机器人尚属新兴赛道,但张江三大先导产业扎实的产业积淀,带来了人才和供应链与生态链的聚集。
据傅利叶智能产品总监杨志豪介绍,傅利叶的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1/3 左右。机械工程师、电子电气工程师、生物医学工程师、工业设计师,这些非本专业难以分清的细分领域,在张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相应的专业人才。同样,对员工们来说,在张江“吃穿住行很便捷,没有太大的生活上的那些压力和琐碎的事情干扰你去搞研发”,高效便捷的落户政策、舒适的人才公寓等贴心政策和服务,让人才扎根于此。此外,人形机器人的诞生,并不是这条产业链的终点。从传感器、电机、芯片等零件到应用场景落地,在张江都能找到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