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中
摘要:自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和成长的动力,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助力。培养自学能力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以自学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要从传递和灌输知识转向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实现在自学基础上的教学,完成自学先行的结构性转变。学生自学先行,课堂教学必定要发生一系列变化。教师从备课到上课都要顺应自学先行,从而使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关键词:自学;自学能力;学习能力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不断从书本和研究中、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持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注意力较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领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升。初中时期是学生增强自学意识、激发自学兴趣、掌握自学方法、形成自学习惯的关键时期。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多,知识难度加大,知识体系繁杂,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是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效果、完成初中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个阶段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重视自学、学会自学、习惯自学三个方面逐级开展,层层深入,使学生自学有目标,教师指导有方向。
2.1 转变心态,积极自学
2.1.1 提高对自学的认识
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自学,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新事物、新问题,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问别人、找老师。常常需要自己看一看、想一想,想清道理,找出解决办法。
自学时间机动、形式灵活,内容包罗万象,快慢自主掌握。在初中时期,自学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还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2.1.2 树立自学的意识
自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着力点,从以往的“预习(了解)——听课(理解)”变成“自学(理解)——听课(提升)”,是学习模式和教学方式颠覆性的转变。
要想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摒弃懒惰思想,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学先行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主动借助工具书和参考书等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听课之前,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理解。
2.1.3 培养自学兴趣
自学获得的成就感以及独自想明白道理带来的成就感,是学生自学兴趣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自学带来的愉悦是培养自学兴趣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打破自学的神秘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药品说明书、电气说明书、博物馆展品介绍、公园游览图、公交路线图等入手,体会到自学不难、自学有用,自学伴随我们的日常、伴随我们的一生。
最好的自学教材是学生正在使用的课本,课本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现状最贴近,从自学课本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信心,能使他们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2.2 明确目标,学会自学
自学要做到“博学、精思、强记、活用”。
处处留心皆学问,各科知识、各项技能都是自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但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而且要善于從电视和网络上学习,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广泛学习,全面学习,能使学生的大脑更发达,能使各科知识和各种能力交互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自学的核心是思考,学生要边看书,边观察,边思考,通过独立思考、反复思考,把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想清楚,把观察到的现象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弄明白。这个过程是领悟道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锻炼大脑、提升大脑思考能力的过程。
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自主设计自学任务、分配自学时间、掌控自学进度、领悟所学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记忆是完成知识储备和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让知识在大脑中留下长期清晰的记忆,才能在适当的情境下完成知识的再认识或者再现,进而用储备的知识解决问题。
人们学习的一切本领都是为了使用。能够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生要及时结合例题、练习题检测自学的成果,还要通过同桌或小组互检、随机抽查等方式对自学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但要涉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检测知识的活学活用、灵活运用。
3 教会自学与自学基础上的课堂教学
自学是一种要求较高的主体探究行为,对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注意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自学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自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主要有两项任务,一项是多措并举教会自学,另一项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因人施教精准教学。
3.1 多措并举教会自学
3.1.1 营造自学氛围,激发自学潜能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营造自学氛围。教师要将学生自学的时间纳入课堂教学环节。通常把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称为助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任务合理分配自学时间和助学时间,为学生自学提供时间保障。空间方面的重点是为学生营造自学氛围,在特定的自学时间内,从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学习资源、资料及设备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让其在不断的自学过程中提高对自学的认识,提高自学效率,激发自学潜能。
3.1.2 教会自学方法,提升自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学实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依据课本,从内容提要、目录、黑体字、课后习题等方面引领学生自学。
内容提要是精品。课本的内容提要文字精练,简洁明了,引导学生精读内容提要有助于其掌握知识脉络。目录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线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目录入手,对所学科目的整体架构有清晰的认知,使其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课本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以及重要内容往往以黑体字的形式呈现。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对黑体字的内容认真思考、重点探究,学会沙中淘金。学生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字、词、句、段中,抓住課本的核心要点和主要内容。
3.1.3 感受自学的乐趣,培养自学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使其养成查字典、用网络检索各种资料和信息的习惯,提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学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本当作自学的对象,结合三轮教学法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重点。第一轮自学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本,完成圈点勾画,找出疑惑点,罗列问题清单。第二轮自学的重点是疑难问题探究,针对第一轮问题清单涉及的疑惑逐一分析,各个击破。破解的顺序为查阅资料、借助网络、同学互助、借力教师等,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解决课后练习题中的基础题目。第三轮自学的重点是知识迁移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画出学科思维导图,从就题论题的表层自学走向高阶思维的深度自学和跨学科整合。
以上三轮自学法给出了学生自学的整体流程,各学科要结合具体的学科特点及学情灵活应用。对于习惯自学的学生,往往会把上面的三轮自学合并成一轮进行。
3.1.4 科学评价学生,树立自学榜样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给予他们鼓励与表扬,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注入自学的动力。当学生自学效果不佳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定其自学的信心。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榜样示范是重要的引导自学的方法。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学习榜样。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用实例把自学的方法、思考的过程,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当出现自学效率高、自学效果好的学生时,要及时赞扬并让他们分享自学经验,让学生在欣赏和对比中坚定自学的信心、提升自学能力。
3.2 在自学基础上精准施教
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教学,要求教师从扫清障碍、夯实基础、追根溯源、融会贯通四个环节给予学生精准指导和科学点拨,实现精准教学的目的。
3.2.1 扫清障碍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多元化检测手段,快速掌握学生的自学效果,并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扫清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3.2.2 夯实基础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结果,与课堂预设进行比对,灵活调整教学模式。以物理学科为例,学生理解了基本的定义和定理,教师应将授课重心转移到公式推导过程及应用条件上。学生完成了课后习题的自测后,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拓展该类知识在具体情境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争取在跨学科学习与本学科提升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在学生自学前提下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新变化,不断提升教学素养,让教学活动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成富.浅谈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尝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12):127-128.
[2]郭宗文.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分析[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3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