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渊樟 任丽红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对高校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认定体系的构建,探讨资助工作普适性宣传策略的实施,研究精准认定与普适宣传的协同反馈效应,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循环过程和相互作用,为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校资助;精准认定;普适宣传;数智化建设;协同反馈效应
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让高校资助工作迎来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等诸多机遇。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够精准、资助宣传不够普及等问题依旧存续,部分学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资助,社会对资助政策的熟知程度有待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仍须精益求精。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与资助宣传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两个核心环节。提升认定精准度能够让资源真正流向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确保资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宣传普适性则能增强社会对资助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积极的社会氛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认定体系的构建
1. 加强制度化保障,完善认定工作机制。制度化保障是提高认定工作规范性的基础,通过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有助于维护认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公平、公正、透明,促进认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这包括制定更加详尽的认定标准,如设定清晰的家庭收入、支出、负债等量化指标,明确申请资助需要坚守的行为规范。完善认定工作机制、提高认定精准度,需要多部门协同进行,确保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学生家庭经济信息。简化申请材料、建立线上审核系统等优化认定流程的方式则是缩减人力、提高效率的关键步骤。
2. 推动数智化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精准画像成为可能[2]。通过收集学生的消费、社交等多维度数据,运用算法模型进行深度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认定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家庭经济状況的变化。目前,高校已投入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分为五类:一是建立在线申请与审核系统;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四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五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识别。其应用有助于找寻数据间的潜在联系和规律,有效提升了认定审核效率、降低了误判率,增强了学生对认定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并非一劳永逸,紧跟新时代经济形势的高速变化,及时动态调整相应量化指标,才能有效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北京林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系统为例,该系统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搭建,将认定等级划分为Ⅰ、Ⅱ、Ⅲ级,量化认定指标初步具象为家庭类型(A)、特殊家庭构成(B)、家庭因素(C)、家庭收入(D)四个层级,跟随资助政策变化动态调整、增删各层级及其量化指标的相关性和权重,并于每一学年认定工作结束后根据数据偏好调整认定标准及赋分体系,实现全学程内困难等级的动态监测认定。截至目前,经不断削弱人为判定因素对认定结果的干扰,已形成6层级、99指标的百分制判定体系。
资助工作普适性宣传策略的实施
1.明确普适宣传定位,提升资助宣传内涵。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根据家庭收支就能基本判断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学生比例大幅缩减,反之增长的是农村多子女家庭、父母年事已高、经济来源不稳定、家中有高额医药费疾病者等需要综合判别的相对贫困学生。这类学生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后更容易引发其他同学的关注,尤其在奖助学金评定、各类消费购物节等时间节点,极易受到同学质疑,进而引发负面舆论。一方面,普适宣传有利于打破地域、经济、文化等多重壁垒,让更多学生及其家庭了解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从而增强其对教育公平重要性的认识,扭转对家庭经济困难群体的固有印象,减缓因认知偏颇而引发的负面社会舆论。另一方面,普适宣传追求的人尽皆知在起到应知尽知效果的同时,有助于宣传群体由学校、教师向班级、宿舍和同学扩大;且有利于减小受资助本身对学生自尊心与羞耻心的胁迫,增大其接受度,达到社会学中“去污名化”或心理学中“偏见消除”的效果。
2.创新宣传模式,建立互动反馈机制。普适宣传旨在拓宽高校资助宣传受众和内容,利用学生对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习惯,创建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传统资助宣传体系为框架的发展型资助宣传模式,由外至内逐步打破宣传受众壁垒,将更多的宣传受众转化为宣传者,全面提升资助政策及其教育理念的普及度。发展型资助宣传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时效性和热点效益的互动反馈机制,通过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校园信息交互平台等学生在互联网的聚集点,将形式多样的宣传内容融入其中,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反馈渠道,多途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和关切,使宣传形成闭环,为做好资助宣传和改进宣传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精准认定与普适宣传间的协同反馈效应
1. 动态调整与持续优化。精准认定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全面评估,为普适宣传提供了实时、动态的学生需求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宣传内容、方式和渠道,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宣传策略。
2. 相互增强与共同促进。普适宣传广泛传播资助政策、成功案例等信息,提高了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强了对精准认定的信任和支持;精准认定的准确性和高效率通过普适宣传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提高了认定的影响力;构建了信任与支持的良性循环。
3.形成闭环反馈循环。精准认定通过提供实时数据为普适宣传提供指导,普适宣传通过广泛传播和反馈机制为精准认定提供持续优化和改进的依据。这种闭环反馈循环不仅能确保资助工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而且还能作为资助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提高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FUSZ202202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大鹏,张华文. 基于“全程式”资助育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研究 [J]. 北京教育(高教), 2023(4): 72-74.
[2]王颖,黄萍,王东江,等. 学生用户画像在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