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那一年的十月,天气开始有了秋的凉意。眼看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同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来了,有的甚至已经赴校报到了,我的心情就像我那徘徊在录取线附近的分数一样,七上八下。想到又要面对那暗无天日的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我的心情便沮丧到了极点。我打算换一所学校再战,从村庄到镇车站,一路秋风瑟瑟,落叶飘零,买了票找到车,正准备上车去峰口。突然,看到一个同学从另一辆班车上下来了。“你的通知书到了,荆州财校,快去一中找班主任张老师。”听罢此言,我悲喜交加,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改签车票,改变方向,直奔县城而去。
赶到学校时,已是下午了。从班主任老师手中接到通知书,我能感觉到老师的眼中充满了惋惜和安慰。打开通知书,离学校规定的报到的时间只剩两天了,我必须当天赶回去,给家人一分欣喜,也给自己留些准备时间。
出发当日,正好有一个便车去荆州,我带上简单的行李出发去学校报到了。面包车摇摇晃晃了快一天,巍峨雄壮的荆州城墙呈现在我的眼前。从东门入城,很快就到了学校,马上就有迎新的同学迎过来,帮忙办妥了一切入校手续。
荆州财校,全称应该是荆州地区财贸学校,是一所财会类的中专学校,录取后身份转为国家干部,包分配工作。学校根据单位需求,第一年开办了财经文秘专业,分班时重点倾斜高考语文成绩分数较高的学生,我的语文分数比较高,自然也就分配在文秘班了。
待安顿下来,我就去校园转一转。学校历史悠久,有几排教室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红砖平房,但校园面积不大,居然比我就读的县一中还要小,与我心目中的“高等学府”相去甚远。好在学校不收取学费,每月还补助一些生活费。学校以培养财会人员为主。老师每天给我们讲财务的理论知识,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可惜,我对做财务没什么兴趣,倒是学了一些怎样写好公文,怎样写好应用文。
财校的生活闲适而安逸。学校离古城墙不远,到了周末晚上,同学们都要三三两两相约到东门的城墙边散步。偶尔,登上城墙,硕大的城砖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想起这曾经的楚国故都、三国重镇,多少英雄豪杰在这城墙上拼死守卫,抵御来犯之敌,多么遥远、多么悲壮!对于古城的历史,一些民间俗语从小便耳熟能详,“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关羽大意失荆州”,他们也登上过这城墙吗?夏夜的微风吹过我的脸颊,送来阵阵凉爽,远处的江汉石油学院灯火通明,校园广播传来当下流行的张德兰的那首《春光美》,优美的旋律,穿过护城河,缓缓飘来,让我在若干年后想起,依然记忆犹新。
青春的时光总是与音乐相伴。20世纪80年代,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总会诞生一两首传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故乡的云》唱红了大江南北。当我过完春节返校时,校园里的角落都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那年,正赶上张艺谋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上映,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漫山遍野的红高粱,野性粗犷的西北汉子,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嘶哑的喉咙吼出:“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头!”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我的校园里没有凤凰花,只有香樟树,香樟树青了又枯,枯了又青。当树叶再次飘零的时候,曾经以为遥遥无期的毕业季已经到来了。我们很快就到了要离校的时候,最后的程序是到单位实习,等待学校分配。
毕业后,我没有去粮管所做一名验质员。毕业前夕,工、农、中、建四家银行都主动派人到学校招聘,我选择了一家银行,从此告别了老师,告别了校园。离校前,学校校长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财校两年,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是决定了你人生的职业方向,帮你结识了一批职业生涯的同事和朋友”。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为事业和生计奔忙,总是行色匆匆。尽管母校不远,却一直没有再回去。据说,荆州財校已经并入了其他大学,成了一所分校,那所曾培养了大批优秀财会人员的中专学校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