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林 吴境川 蔡华远
摘要:规则下的概念教学要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规则、发明规则,让规则随着思维的生长自然地生长出来,从而建立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概念的生长过程和数学概念形成的必要性、必然性、客观性、合理性.
关键词:规则下的概念教学;函数的奇偶性;生长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2-0059-03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是学生认识的根本,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它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把概念教学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通常是“三个例子、一个概念、八项注意”.这样的数学概念教学,不但给学生数学学习造成认知上的障碍,而且还丧失了数学概念的教学功能,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如何让数学概念教学为学生身心成长助力,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十分重要.
1 规则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理解
发明不同于科学发现,发明主要是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事物.规则就是制定规矩,它应该属于发明.所以,规则下的数学概念教学,重点是制定相应概念准则.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将规则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变成直接地告诉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并让其按照规则进行操作,且只是在操作中理解规则的教学,更有甚者不追求理解,只要会操作就可以.这样的数学概念教学就是一个执行标准的过程,它是一个简单化的思维过程,显然这样来设计规则下的概念课,定是白白浪费了可贵的教学资源.这就是华罗庚先生所说的“入宝山而空返”.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入宝山而不空返呢?卜以楼认为,让学生主动地构建规则制定标准,并且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一种“制定标准”的“管理者”的思维[2].请注意一个是“执行标准”的“打工仔”的思维,另一个是“制定标准”的“管理者”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泾渭分明.
2 教学设计与说明
2.1 给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的世界中,有许多对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其中的对称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东西会给你对称美的认识呢?函数来源于生活,函数中的对称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函数的奇偶性.(学生先举例,教师后在屏幕上给出一组图片:蝴蝶,喜字,故宫太和殿,雪花晶体.)
观察1:观察函数f(x)=x2和g(x)=2-|x|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从对称性方面观察)
说明:给情境.通过以上的图例和观察给出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来解决.
2.2 建规则:奇偶性的符号化定义
探究一:我们来继续研究函数f(x)=x2和g(x)=2-|x|.从图象上,我们已经看出它们的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类似于函数的单调性,大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一特征吗?
问题1:观察f(x)=x2图象和课本表3.2-1,你发现函数的解析式具有什么特征了吗?
师生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会从表格中观察到一些数值的变化情况,如:
f(-3)=9=f(3),
f(-2)=4=f(2),
f(-1)=1=f(1),
…………
学生不难发现:当x的取值互为相反数的时候,其函数值总是相等的.
追问1:这种数值的变化情况具有一般性吗?对任意的x都成立吗?
追问2:这种对任意的x都满足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全称量词的表述形式)
追问3:大家尝试通过量词的表述,把这个函数的对称关系表达出来.
问题2:对于函数f(x)=x2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说明函数f(x)=x2图象上任意两个点横坐标如果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点相应的函数值相等,即f(-x)=f(x).反之,如果函数f(x)=x2对任意的自变量x都有f(-x)=f(x),则函数的图象是否关于y轴对称?
说明:建规则.这个环节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做这个看起来与考试无关,可事实上,它不仅与考试有关,更与人的成长有关,它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的行为展现.“探究一”学生会遇到困难,这个没有关系,让学生带着疑惑继续进行下面的思考和研究,这样他获得的感受会更深.对于问题2利用数学画板展示函数图象关于y轴的对称关系,展示将整体的对称关系用任意点的形式动态表达,让学生通过数学直观上升到数学抽象,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用符号语言准确的表达.反之,学生会遇到困难,引导学生要证明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就是相当于证明任一点关于y轴对称点也在图象上.
追问:你能将上面由具體函数得到的关系,推广到一般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上吗?
师生活动:学生不难得到“x∈I,都有f(-x)=f(x)”,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函数的定义域,逐步完善,并总结出偶函数的定义[3].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x∈I,都有-x∈I,且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2.3 偶函数定义的巩固与辨析
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偶函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问题3:函数f(x)=x2,x∈-1,2是偶函数吗?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说明:下定义.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后,会达成比较相同的意见与结论.得出偶函数的定义.
2.4 奇函数的定义和巩固辨析
探究二:观察函数f(x)=x和g(x)=1x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同学们能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一特征吗?
类比偶函数的研究,考虑下面这几个问题:
问题4:完成课本表3.2-2,你发现函数的解析式具有什么特征了吗?
问题5:对于函数f(x)=x,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表明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相应的函数值相反,即f(-x)=-f(x).反之,如果函数f(x)=x对任意的自变量x有f(-x)=-f(x),那么函数的图象是否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呢?
问题6:类似于偶函数的定义,请同学们给出奇函数的定义?奇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追问:奇偶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吗?
问题7:有了奇(偶)函数的定义,请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說明:生长数学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必须关注好、选择好、应用好生长的种子.所谓“种子”是那些反复强化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让这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的脑海里烙上深深的印记,就是埋下了种子,等到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到位了,数学潜能也就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数学核心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5 再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4;(2)f(x)=x5;(3)f(x)=xx-1;
(4)f(x)=x+1;(5)f(x)=|x-2|.
变式练习:
判断对错:
(1) 若函数f(x)为偶函数,则f(x)=f(-x);
(2) 若函数f(x)为奇函数,则f(x)=f(-x);
(3) 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4) 奇函数f(x)在x=0上有意义,则f(0)=0;
(5)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6)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7) 若f(x)为奇函数且f(1)=3,则f(-1)=-3.
说明:函数奇偶性的再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了规则,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遵守规则了.例6和变式练习就是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的训练.
2.6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函数的什么性质?从哪两个方面研究的?用了什么方法研究的?
(2)什么是偶函数?什么是奇函数?它们的图象有什么特征?
(3)判断函数奇偶性有几种方法?具体步骤?
说明:本课小结不仅体现了奇偶性的概念、基本性质、图象特征等知识点的回归,还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这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过程的学习方法的总结,是对学生思考、推理过程的总结,也是对函数奇偶性概念规则的构建过程的总结.3 结束语
规则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是这样的:给情境-建规则-下定义-再运用.即用问题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来构建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则,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从而把学习数学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思维形式.规则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学生要努力做到经历具体的问题情境,妥善运用创新意识数学逻辑思维,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则和方法.同时不断调整优化数学概念的规则和方法,直至发现数学概念的规则和方法,最终建立数学概念.规则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关键就是构建利于学生思维的数学活动,进而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参考文献:
[1]卜以楼.生长数学:卜以楼初中数学教学主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6).
[2] 王红兵,卜以楼.生长过程:概念教学的本质标志[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07):27-29.
[3] 吴艳芹,马杰.畅言智慧课堂下的“函数奇偶性”主题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研究,2023(04):8-11.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