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本是一介书生,却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而战。
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在人们印象中,他是一位千古留名的大词人,更是有“词中之龙”之称。他的词豪迈奔放,饱含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这是与他早年经历和心中抱负有关。
青年时,金军大举南侵,辛弃疾招募两千名壮士,毅然投身抗金大业中。曾参与耿京起义,后怒斩义端,并率领五十多人攻打几万人的敌营,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
随后,多次上书抗金战守之策,并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官。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建飞虎军,稳定了湖湘地区。
然而,他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屡遭弹劾。好不容易等到主张北伐的韩侂胄(tuō zhòu)起用主张派人士,可却不听辛弃疾的建议,盲目出兵终致兵败。
辛弃疾一生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不过,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班 超
班超,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而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于是选择投笔从戎。
正值窦固带领大军讨伐北匈奴,因而,在北征的队伍中见到了班超的身影。班超担任代理司马,后因多次率部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受到了窦固的赏识。于是,派遣他和郭恂一起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班超率部杀掉北匈奴使者,征服鄯善国。此后,他征服了西域五十五个国家,成功建立了200多萬平方千米的西域都护府,巩固了东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
作为寒士的代表,进士出身的范仲淹也曾怀着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执教兴学,并且还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然而,范仲淹却因刚正不阿,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即便如此,他没有放弃一颗报国之心,当宋夏战争爆发后,范仲淹领命与韩琦一起戍守西北,担任陕西经略安抚诏讨副使,他积极更改军队旧制,训练了一万六千名“康定军”。还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将领。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也是宋末三杰之一 。
早年,他高中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后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
当元兵大军压境,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时,文天祥当即散尽家财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勤王,抗击元军。
此后为南宋朝廷抗击元军殚精竭虑,数次与元军抗战,终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兵败被俘。
而后文天祥被押解到了元大都,囚禁三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最终从容就义,年仅47岁。他留下千古名篇《过零丁洋》来明志,尤其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被后人广为传颂。
王阳明
王阳明,即王守仁,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教育家。
提起王阳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与孔孟一样的教育家、文学家。而他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弟子人数众多,被称为“姚江学派”。与孔子、孟子、朱熹同被称为“孔孟朱王”。
阳明心学更是传播甚广,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对整个东亚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也是一位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曾率部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也曾用三十五天镇压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后因军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他是道光时期的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曾国藩积极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不断为清朝政府收复失地,成功将太平天国覆灭,挽救清朝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 、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倡议下,清朝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也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还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甚至还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更是被誉为“洋务运动领袖” “近代史之父”,还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