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2024-05-25 18:34
信息记录材料 2024年2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图书馆

赵 平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型与发展。 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对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1]。 因此,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以提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有效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深层次发展。

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 数字化手段不足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存在明显的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提供数字化服务内容,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持,数字化建设进展缓慢。 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例,大多数的高校仍然通过微信、QQ、邮件、电话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和沟通,这虽然能够解决部分信息咨询问题,但是仍存在工作人员不在线和信息回复不及时等问题,导致一些信息咨询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2]。 智能咨询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的有效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图书馆的信息咨询问题,实现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智能咨询服务。 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构建完善的智能咨询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工作的开展。

1.2 资金不足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需要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等,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较高。 然而,现阶段高校更注重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不足。 另一方面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发展[3]。 以语言类高校的小语种资源为例,想要实现图书馆相关资源的共享,就必须从国外购买,进而会产生大量的费用,而资金不足则导致高校图书馆在某些服务方面停滞不前。

1.3 学科馆员智慧能力不足

相较于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需要应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因此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信息化技术,导致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服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尽管一些高校会通过相关的会议、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但是效果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终身任职制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技能提升方面存在懈怠性。 这些问题都对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4 缺少数字化学科服务规划和意识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缺乏数字化学科服务规划和意识。 从用户的层面来看,他们大多数享受的是图书馆提供的基础学科服务,例如讲座培训、信息素质教育等,而对于一些数字化学科服务的需求较少,因此对其使用也较少。这会造成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对学科服务水平的忽视,进而阻碍数字化学科服务的发展。 从图书馆层面来看,数字化学科服务需要大量的专业资源,但一些科研教师对图书馆的信任程度不够,不足以将大量专业的资源交付给图书馆,这也造成了图书馆数字化学科服务发展受限。

1.5 资源共享程度低

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基础内容,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够从根本上来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 然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 一方面,由于资金严重不足,高校图书馆在资源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尽管多数高校希望通过资源共享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资源并不能进行共享,其他高校的师生不能访问和查阅相关的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信息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2.1 数据编码与饱和度检验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数据编码与饱和度进行检验,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开放式编码。 在获取原始文本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和阅读的基础上,针对资料中可以被便笺化的内容进行标签,或者给予其初步的概念,形成初始文本资料的概念清单。 在进行开放式编码的过程中,会应用和导入大量原始文本资料,但是后续导入的资料不受前面概念清单或者标签的影响,成为新建的标签,或者对原来的编码进行适当的修改。

(2)主轴编码。 运用“原因条件-现象-情境-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的编码范式,对前面开放式编码中各个概念或者标签进行规律性连接,进而形成主轴范畴。 主轴编码的主要关注和分析对象是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标签或概念,在原始概念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是在获取相关的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对初始概念进行审核与研究,逐步建立起各个范畴之间的有机联系。

(3)选择性编码。 在此阶段,技术研究人员必须对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处理。 首先,通过确立若干个主要范畴来阐明主线;然后,以此为基础找到核心范畴和次要范畴。

(4)饱和度检验。 其目的在于对各个范畴归纳的全面性和饱和度进行检验,即便是增加一些资料也无法归纳出新的范畴或者相关的关系。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过程中,饱和度检验针对其中的4 个主范畴和11个子范畴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检验,有效确保了模型的饱和度。

2.2 影响因素探究和分析

2.2.1 主范畴及应对范畴阐释

主范畴及应对范畴阐释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多元化机制。 包括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决策、各个途径的宣传推广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长效培训、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同合作等。 多元化机制不仅是影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服务的关键因素,而且是图书馆数字化科学服务开展的有效保障。

(2)可持续性投入。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各种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可持续性投入对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其中资金支持占主导地位,创新能力支持则能够提升数字化转型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资源聚合。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教职工和学生,为了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聚合多方资源是其有效助力。 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组建起专业的技术团队,集合各个学科的资源来共同促进数字化转型与服务。

(4)数字化主体。 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包括管理人员和用户两部分。 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工作的质量。 用户作为使用者,其意愿和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字化服务的使用频率,同时对数字化服务的改进和完善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用户应积极地参与到数字化服务中,及时反馈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2.2 主范畴间的关系阐释

首先,多元化机制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方面,持续性投入在多元化机制下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服务规划和决策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相关的硬件、软件投入。 一旦做出规划决策,就必须积极地推进这项规划。 同时,还需要从工作人员培训、活动宣传推广、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同合作3 个角度投入更多的资源。 由此可见,多元化机制为持续性投入明确了发展的具体方向。 另一方面,智慧化主体在多元化机制下有了实现的可能。 多元化机制中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使他们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和智慧化服务理念,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服务。 同时,在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与各个层级之间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提升了用户对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的认识,并增强了他们的使用意愿,实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通过信息对称、及时反馈、了解需求、完善服务等环节,进一步促进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发展,为智慧化主体的实现提供较大的可能。

其次,可持续投入和智慧化主体对资源聚合有着较大的影响。 可持续投入是资源聚合的有效保障。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推进情况来看,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的发展直接受制于资金的投入,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数字化资源、专业技术团队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在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的过程中,馆员的激励政策、各项活动的开展、相关平台的建设等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 因此,可持续性投入是资源聚合的有效保障。 智慧化主体影响着资源聚合的开展。 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在社会资源使用的过程中,数据整理与加工能力、敏感度与理解力等都直接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4]。 如果馆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即便是社会资源十分丰富,也会导致资源聚合无法有效开展。 此外,图书馆用户的使用意识和需求也对资源聚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只有增强用户的使用意识和需求,资源才有被使用的可能。 由此可见,智慧化主体对资源聚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 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

3.1 营造数字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提升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 首先,图书馆要建立全面、科学、完善的服务体系,并将以用户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图书馆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使用户能够充分享受图书馆各个方面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要对数字化服务的相关内容、执行和发展等进行明确的规划,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全面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新管理模式。 再次,高校与图书馆的直属领导要充分重视并支持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以及学科服务的发展,在给予一定资源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应用,进而促进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发展。

3.2 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

持续的资金保障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能够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首先,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数字化转型对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要求较高,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其次,数字化资源的购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尽管资源共享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一部分有效资源,但是涉及一些专业的资源还需要进行购买。 再次,高校图书馆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资金保障。 例如会议或者赛事的承办,不仅要租赁场地,进行活动宣传,购买一些相关的物资,而且还要邀请相关的专家,都会产生大量的费用。 因此,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够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和激励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资金保障。 一方面,要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激励政策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

3.3 深化各层级的职能协同合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需要高校领导管理层、图书馆领导、工作人员和高校师生等共同参与,因此必须深化各个层级的职能,通过协同合作来提升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首先,高校领导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其次,图书馆领导要对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转型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及时对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做好整体规划和日常管理来促进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高效开展。 再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之中,并在工作之余自主地充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最后,高校师生要积极地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应的资源,并在不断地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有效补充和丰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贡献自身的力量。

3.4 完善数字化服务团队

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团队是提高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应用的关键性策略,不仅关系到数字化转型的效率,而且对后期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5]。 首先,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来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 同时,要设立相关的人事和奖惩制度来督促馆员自我提升。 其次,要积极地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技术水平。 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需要邀请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引导和辅助工作,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专业的数字化技术团队,对其数字化转型与服务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保障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持续稳定进行。

3.5 创新数字化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对其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更新数字化服务的理念,还要不断创新数字化服务手段。 首先,在服务理念方面,必须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开展相关的数字化服务,其次,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数字化服务手段。 最后,借助智能技术和网络平台等工具来提高数字化服务的水平,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数字化服务,进而不受时空限制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向着数字化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高校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如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来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服务的水平。 同时,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对其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提高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转型中的有效应用。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图书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转型
飞跃图书馆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