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冉 徐辉
摘 要:中国山水画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元代著名画家吴镇最具特色的是他笔下所描绘的隐逸生活。从吴镇的山水画入手,对他的山水画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他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吴镇的山水画在构图上继承了董源、巨然的平远和深远的布局,他的笔墨大多运用湿墨,并以披麻皴为主,挥洒自如,笔墨浑厚,有一种苍劲的气势,给人带来超凡脱俗的感觉。吴镇在广泛地融合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开创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将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他还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这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吴镇以书画为寄托,隐于山林,借景抒情,反映了他对人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态度。
关键词:吴镇;山水画;艺术表现
一、元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在中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元代山水画取得了巨大发展,摆脱了宋代院体画的影响,不再重视工细刻画,只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强调主观意趣,讲究笔墨情趣,注重笔墨技法的革新,追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在山水画中加入文人画的元素,形成了文人派写意山水画,使得元代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多样化的发展阶段。
二、吴镇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吴镇是“元四家”中最“清澈”的一位画家。为何称他“清澈”?或许是因为他不像黄公望和王蒙那样有太多对于官场生活的欲望和追求,也没有倪瓒那种超凡脱俗的与世无争之感。
吴镇年幼之时,家中便已败落。元代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令吴镇幼小的心灵遭到了重击。因元代统治者取消了科举制度,禁止汉族百姓读书做官,汉族社会底层的平民在进入仕途方面陷于绝境。少年吴镇深知元代汉族文人的苦痛,便立志终生不仕,也从不与权势者往来。吴镇的山水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画作中常出现江泽湖畔以及渔父、隐士等,展示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吴镇大胆选择了身边的景物作为绘画对象,从而获得绘画的灵感,这也成为后来山水画的潮流。他的画作笔墨凝练坚实,水墨圆润苍劲,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在对传统画法的广泛融合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推动了文人画的进一步发展,将诗书画进行巧妙融合,对后世山水画的变革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笔墨方面
吴镇与黄公望、倪瓒、王蒙一样,精于笔墨,他们的作品是典型的文人画风格,在艺术上都受到了宋末元初书法、绘画大家赵孟頫的影响。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他们都注重水墨的运用。与其他三人不同的是,吴镇喜以湿笔润墨为主。吴镇的山水绘画在笔墨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因“笔墨沉郁、气格古朴”而闻名。
在“元四家”中,黄公望的绘画以水墨或浅绛色为主;倪瓒用笔简淡概括,枯笔淡墨,给人以无尽萧瑟之感;王蒙用笔繁密又变化各异;而吴镇比较注重继承传统,汲取了董源、巨然的优秀技法,并进行灵活运用,使得画面大气磅礴、清润秀丽。
吴镇善于用湿墨进行山水画创作,他的绘画中很少使用色彩,多是用墨。在山石的表现中,他擅长用披麻皴画山,用淡墨画石,用浓墨点苔。他用湿墨所绘的画面,总能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还能够把江南山水的秀美生动地体现出来。当我们细看吴镇的画作时,总是可以感受到水墨淋漓的畅快之感。吴镇的这种湿墨画法与他想借山水表现意境,进而抒发情感有关。北宋山水画追求“可游”“可居”的境界,笔墨运用需要服从于山水的真实体验;元人以山水为媒介,追求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可见,山水画除了用来展现山水景色之外,还充当着抒发情感的媒介。
然而吴镇的湿墨不是简单地在墨中增加水量,“五墨齐备”是他的高超之处。为了使墨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吴镇对作画材料的选择十分挑剔。他画梅、竹都喜欢用纸,而画山水就喜欢用绢。之所以选择绢来画山水,是因为绢具有一定的厚度,且纤维富有韧性,进行反复渲染也不会起褶皱。吴镇对笔、墨、绢的特性十分熟悉,五墨并施而不腻,多次皴擦而不胀,能够产生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干而不燥的效果。他的画面虽淡雅如水,却呈现出一种厚重而通透的感觉。
在吴镇的山水画作品中,无论是高低远近的灌木,还是远处朦胧连绵起伏的山或近处堆积的山石,他都能够表现出空间感和富有变化的层次感。吴镇在许多作品的落款上,往往都会题上“墨戏”两字,他虽然以“墨戏”自居,但他真正作画时,却是一丝不苟、极为认真的。
(二)内容与构图方面
吴镇继承了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和平遠、深远法,并开创了阔远的构图方法。他的画作大多是“一水两岸”的布局,近处以土坡为主,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脉,画面中间是宽广平静的水面。
吴镇的绘画给人印象较深的还属他的“渔父情结”,他为何如此喜欢把渔父这个人物形象绘进画中?在吴镇的作品里,渔父并不简单是一个职业,而是他想要传达与表现的一种精神。正是因为他对这一精神的追求与欣赏,所以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以渔父为主体。《庄子》和屈原的《渔父》中的“渔父”大概是可以追溯到的渔父精神的最早源头。继屈原与庄子后,渔父的形象成了“高洁孤傲”“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隐士的化身。在魏晋时期,渔父主要存在于山水诗歌的表达中,到了唐、宋时期,已然有了具体的形象。早在吴镇以前,荆浩、许道宁等人就曾以渔父为主题作画。而吴镇以渔父为绘画主体,是因为他崇尚清逸出尘的精神,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与世无争、归隐脱俗的隐士。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元代的社会环境。元代特殊的政治氛围使得渔父的形象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成了他们的情感精神寄托。吴镇从未想过做官,也没有真正做过官,这让他的渔父形象多了几分闲适,也多了几分与世无争的味道。吴镇写了很多关于渔父的诗歌,虽然有一丝悲凉、一丝凄苦,但表现更多的是渔父的洒脱、逍遥,甚至是乐观。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渔父图》
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渔父图》,横29.7 cm,纵84.7 cm。该画主要表现了远山丛林、曲水流泉、平坡古木,还有一叶扁舟,在水面上悠闲地漂浮着。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连绵不绝。中景坡的石头渐渐变得平缓,彼此依偎在一起,那棵古树斜斜地伸了出来,树枝弯曲,枝叶茂盛,一条幽泉从远处的群山里流淌出来,缓缓流淌,流入江水之中。画面中,渔父正在河中划船,他一只手拿着一把船桨,一只手拿着一根鱼竿,悠闲地在船舷上钓鱼。树木茂盛,草色青翠,清风徐来,水波荡漾。作者笔法圆润,意境幽深,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宁静世界。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渔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渔父图》,横95.6 cm,纵176.1 cm。该画描绘的似乎是江南一带的风光。近景是运用浓墨渲染的两株临湖而立的大树,茅舍掩映在树下,小路穿过凉亭。湖面上有划船的小童,有双手抱膝望着湖面的客人,对岸有平坦的沙滩、远处的群山、点缀的农舍。远景运用了中锋秃笔勾勒出水波纹,与渔翁悠然归舟相呼应,展现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美景。
吴镇一生创作了许多《渔父图》,并在画面上题了大量诗篇。从他的诗词和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隐居的渴望。在当时的复杂政治环境中,吴镇沉浸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以此来抒发情感,他将自己内心的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画面中,虽然渔父形象是吴镇想要表达的精神核心,但吴镇并未对渔父的形象进行细致的刻画,反而更多地表现了周边的山水风光,以此来反衬渔父生活的隐逸闲适。在这样的大型山水画中,小人物构图的目的不是表达山川的宏伟和磅礴,而在于营造一种心物相融的意境。他在山水的变化中和渔夫泛舟时,于山中漫步,在水中畅游,以此来凸显一种悠然恬淡的心境。
3.《洞庭渔隐图》
《洞庭渔隐图》是吴镇的另一代表作,他采用的是经典的“一水两岸”式构图方法。画面中三株柏树缠绕交错着,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吴镇的笔墨控制得很好,从这三棵柏树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吴镇对笔墨浓淡干湿的把握与运用,展现出了柏树的立体感和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吴镇注重虚实对比,他在坡石的肌理表现上多用皴法,而在小草和树叶的部分以染为主,皴与染的结合展现了江南土地的松软丰饶。
从整体的气氛来看,吴镇一直都是以水为中心来创作的。水是实,坡岸远山是虚,二者相互映衬,和谐统一。吴镇在很多山水画中都将水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觉自己就像是置身于一片雾气缭绕的江河之畔,赋予水以无穷的生命力。
吴镇继承了董源和巨然的画法,在山石的表现上多用披麻皴。尤其是长披麻皴,这是吴镇对“董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外,吴镇为了表达山间植物的墨趣,多用湿墨进行渲染,那郁郁葱葱的植物,长在岩石上,靠近山腰处,还有水草摇曳,共同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背景图,衬托了渔父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江南的地域特色,让我们感到仿佛置身其中。这幅作品的布局和构图方法与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法相似,只把山的边角勾勒出来。南宋时期的“马夏”传统,虽为元代所不容,但吴镇却不受时代潮流的左右。他在“董巨”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马夏”的传统,可见吴镇对于前人的经验学习的深入。
该图上题有一首《渔父词》:“洞庭湖上晓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从中可以看出,吴镇作画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活,只为心性。这幅作品的布局很巧妙,我们若把作品从中间分开,每一部分都是一幅很精彩的山水画小品。然而若是如此简单划分,那么下方的一段就会缺少符合生活气息的人间烟火气息。同样,上方的部分也会缺少一丝诗意。吴镇将人间的烟火气息和诗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如此一幅传世之作。
(三)精神追求方面
吴镇画中的湖水山岚给人以寄情山水之间的感受,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他把描绘客观世界的“物”与表现主观情感的“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时不再拘泥于事物的表象,使其作品既能描绘客观事物,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吴镇渴望隐逸的生活,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而他的《渔父图》《洞庭渔隐图》中就有他所向往的自由,他渴望那份屬于江湖的纯粹与明净。《洞庭渔隐图》所描绘的“江湖”是无形的,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江湖”。这里描绘的“江湖”,无风无浪,宁静得如同一面镜子,虽然广阔,却因渔父与孤舟而平添了一丝烟火气息。渔父悠闲地站在船头,把玩着鱼竿,估量着湖水的深度。在这浩瀚而又充满诗意的世界里,渔父的从容与淡定才是吴镇一直在追求的生活状态。
三、吴镇山水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吴镇作为“元四家”的重要代表,他的山水画对后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吴镇和其他文人一样,注重文学创作与情趣,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吴镇的山水画注重笔墨,讲究“以书入画”,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和结构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构图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他擅长运用墨色和水墨技法,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描绘山水,给人带来一种沉浸于自然的宁静与慰藉。吴镇的墨法精妙绝伦,令后世的画坛名家叹服不已,例如沈周、文征明、朱耷等人都对其墨法推崇备至。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创新思维更是对后来的山水画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明朝文学家陈继儒曾盛赞吴镇的作品:“以荆浩和巨然的笔力出之,遂成大卷。”吴镇的绘画艺术传承至今,使他成为元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和传承者之一。
吴镇推动了文人画的进一步发展,将诗、书、画巧妙融合,号称“三绝”,受到后人的钦仰,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技艺在元代山水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吴镇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下缤纷复杂的艺术环境中,面对多元的绘画流派和绘画技法,吴镇的思想与创作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吴镇是中国绘画史上以终身隐居、擅画隐逸题材著称的文人画家。虽然画的是山水,但立意却不在山水之间。吴镇深深地将自己置于“山水”之中,远离红尘与纠纷,他喜欢将自己想象成渔父,在云中泛舟,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参考文献:
[1]安祥祥.吴镇山水画风在清代的继承和发扬[J].美术,2022(8):112-119.
[2]王文丽.在摹古中前行:“元四家”对清代山水画的影响[J].东方收藏,2022(2):5-10.
[3]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晓冉,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山水画。
徐辉(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传统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