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2024-05-25 05:40余姿漫史晓虎张亚敏景光婵吴群励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4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学西医

杨 丹,余姿漫,刘 奕,史晓虎,江 澜,张亚敏,景光婵,吴群励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北京 100730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内涵清晰、模式丰富、机制健全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被认为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作”列为重点任务,2023年3月《“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活态传承”。

从十八大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指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方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及更高期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中医药发展有了新定位、新要求。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各级医疗机构应支持西医医师接受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做到“能西会中”。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专项,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1 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切换难度大

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作为西医院校的医学生接触中医的启蒙教育,在培养“能西会中”医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我国医学教育的特色之处。《中医学》是一门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主要以横向讲授中医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为主,从阴阳五行学说、病因辨证、四诊八纲、脏腑功能到中药学、方剂学,讲授中加以结合图片和病例,这种授课形式对于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知识点是必要的,但缺点是难以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特别对于像协和医学院八年制的医学生而言,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学》之前已通过5年的学习建立了西医的思维方式,学生在短时间内切换到中医思维模式,对教师教学难度要求高,同时学生学习难度亦较大。

1.2 中医临床见习课时有限

中医学课程开设在协和医学院医学生大学5年级下学期,授课总时长为一个学期,学生在完成72学时《中医学》课堂教学内容后,进入临床进行中医临床见习,与理论学习的课时相比,临床见习的课时仅有14学时,每次见习2学时,仅有7次在中医科门诊或病房跟随中医教师临床诊治患者的机会。见习的目的是与课堂讲授互为补充,将学习的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诊治患者的中医临床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通过鲜活的病例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疗效的认识。

那么,如何让有“西医思维定式”的学生,尽快在临床见习中用中医思维去实践中医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如何更加合理、高效地带领学生完成临床实践这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中医师承是中医教育的特色,它是目前中医传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为核心任务,至今已开展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对于医学生而言,无论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还是学术经验继承人,他们都是医学院中医师承教育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将师承教育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则是充分利用中医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与师承教育恰当、有效地融合,是否可以将师承教育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学的教育者需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与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文化传承

中医师承教育源远流长,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人文价值。中医师承是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不仅是医技医术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与医德医风的传承。十多年来[1],北京协和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始终把传统医德的内容融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医学课程之中,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评估中写道:“作为西医学生不能只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更应该懂得中国传统医德,以此鞭策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将“以人为本”的贵生观、“悲悯仁心”的行医观、“医贵乎精”的救治观、“贵义贱利”价值观及“尊重同行”职业观,一一渗透到中医学课程的课堂授课及临床见习之中。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其中需要的环节,是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医学生文化自信[2]。

2.2 经典传承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承载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中医师承强调对经典的研习和理解,学生通过对经典的深入学习,并熟记老师指定的经典,同时结合师承的经典病案,能够获得更全面、系统的中医知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奠定了中医理论的根基,是承载中医文化和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3]。在学习中医经典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适应中医辨证思维,做到真正理解中医,是培养西医院校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的基石。

2.3 名师传授

“师带徒”的传授知识模式是中医师承教学的精华部分。学生跟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在某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名医学习,通过跟随老师望闻问切,参与到诊治患者的整个临床辨证论治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并将其中的方法和技巧结合病例具体化。老师随时可以指导和点拨学生,学生亦可根据具体病例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的辅导与解答。领会中医的临床思维和方法,掌握中医医术的精髓。在医学生进行临床见习阶段,一名有经验的授课教师,带教4~5名学生,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师承教育中总结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理法方药等传授给跟诊的学生,使其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医的核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更容易理解及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

2.4 实践导向

中医师承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医师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临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医学生跟随师诊时将中医课堂中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八纲、中药方剂及老师辨证论治时的经验, 与实际病人联系起来, 一步步完成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4]。学生在师承过程中需要多次参与临床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与病例观察来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5 个性化教育

中医师承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个性化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特医学见解和技能的中医医师。老师通过课堂进行“授业” 与“传道”,通过师承教育模式达到为学生“解惑”的目的。

3 总结

目前尚无医学院校进行将中医师承教育与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中医师承“师徒授受”的教育方式是极有中医特点的教育方式,将有益于西医院校学生进行中医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将师承教育融入中医临床见习是西医学生学习中医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今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索中,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西医医学生的反馈,通过中医病案书写及中医知识考核评估教学效果。为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别人才及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一些努力、探索与尝试。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学西医
昆剧“传”字辈师承探析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