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 近年来,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产业集聚发展的内生质量水平不高以及对接国际“出海”业务能力偏弱等短板。为此,应从推进产业空间集聚、产业提质增效、延长与健全产业链以及打造平台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集聚发展 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2—0102—05
*本文系2022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QDSKL2201293)的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柏楠,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管理学博士。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以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产业领域,它与社会大众就业创业以及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和管理创新有着密切关联,这一行业的壮大能够促进我国人力资源规模的扩大、素质的提升以及结构的优化[1]。结合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当前集聚发展的现状,本文旨在分析归纳该行业在青岛市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梳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行业在青岛市进一步的发展的意见与对策。
一、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面临问题
位于青岛市中心城区的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域,该产业园先后招引和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级与省级资质及荣誉称号的骨干企业,并通过集聚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如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猎头、培训开发以及招聘),不断优化和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与功能链。虽然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若干不足与短板。
1.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不高。首先,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一核两级”空间集聚发展目标虽然明确了“两极”产业园区的具体规划位置,然而针对园区产业集聚的具体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尚没有明确的规划,在主要业务方向与运营机制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其次,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布局新的集聚空间点位的过程中,与本市不同区域的生产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类企业园区业务衔接不紧密,无法有效满足这些园区企业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这不利于提升现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业务水平。
2.产业集聚发展内生质量水平较低。目前,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虽然在空间层面已经形成较好的集聚发展态势,然而其集聚发展的内在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亟需加强与提升。具体表现为:(1)具有国内甚至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当前集聚过程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总体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质量水平与价值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当前青岛市该产业集聚过程中仍然存在主要产业发展所需生态体系建设薄弱、相关配套企业缺位等问题,诸如信息服务类、法律咨询类、资格认证类企业在当前集聚区内的数量有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整体链条亟待延伸与完善。
3.产业对接海外业务能力不足。首先,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对接“一带一路”出海业务以及上合组织国家海外业务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效果,然而目前仍处于业务推广初期,具有“出海”业务能力与资质的企业数量较少,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与平台化的扶植与引导体系,尤其缺乏龙头型服务品牌的打造与培育,导致总体海外业务推广水平较低。其次,当前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集聚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成熟的与本地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的产教融合体系,难以打造“订单+培训+输出”一条龙式的对接海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出口业务模式。
二、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面临问题的缘由
(一)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不高的原因,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该产业集聚对潜在客户数量、资源与信息集聚程度以及交通便利性的客观需要,二是对高水平人力资本需求以及高端人力资源服务项目需求高度集中区域的需要[2]。
1.“一核两极”发展规划难以落地。该规划是青岛园区进一步提升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规划设计,体现出对接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落地的鲜明特征,“两极”涉及地区在未来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落户、项目及人才进驻,也必将提供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端人力资源需求。然而,该规划目前还没有具体付诸实施,其主要原因是“两极”中的西海岸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及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当前已经入驻的经济主体数量相对有限,无法形成大规模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此外,这两个区域也存在与青岛主城区物理距离较远、交通时间较长的不利条件。最后,位于市区的青岛园区针对这两个区域现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相关信息的跟踪与管理滞后,市场机会把握能力有限。
2.围绕各类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偏弱。首先,位于青岛主城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对接青岛市以及整个胶东地区各类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的能力水平相对不足,其管理委员会及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在青岛市相关高科技产业集聚园区周边拓展人力资源方面配套服务的明确规划设计,这也造成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当前在布局新的集聚空间点位方面进展缓慢。其次,青岛市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集聚发展没有做好与烟台、威海以及潍坊地区相同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很难对接这些地区企业以及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降低了資源的配置效率,不利于不同区域市场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处理。
(二)产业集聚发展质量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
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内生质量不高的原因应从企业自身规模实力以及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生态链建设方面加以分析。
1.知名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首先,当前国内知名且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青岛园区发展的总体热情不高。主要是因为青岛及周边地区其他产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武汉、郑州、成都等都市圈相比,总体偏低,市场空间较小,企业发展所需各种外部资源存量偏低。其次,虽然青岛市近几年一直在提升与改进营商环境并出台一系列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扶植与优惠政策,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区相比,优势不明显,对有希望进驻青岛开展业务的企业吸引力不高。
2.业务水平层次偏低。当前在青岛园区集聚的企业,普遍面临业务开展的流程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不紧密的状况,缺乏覆盖整个园区的智慧型服务平台,园区内缺乏相关技术服务商与科技孵化机制,无法有效健全与补齐适用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上下游技术链。这导致园区内已经集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提升诸如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高端人才寻访等高附加值业务能力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前沿信息技术的支撑。
3.产业生态链建设不完善。首先,由于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集聚规模相对有限并且产业园建园较晚,导致产业集聚过程中产生的配套性服务需求有限,诸如法律咨询、资格认证、服务产品出口贸易代理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等配套企业面对的市场机会与运作空间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配套企业进驻产业集聚发展的水平,导致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多元化生态体系不健全。其次,现有集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建设也不够完善,因市场规模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局限,园区在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不同人力资源服务流程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企业入驻。
(三)产业对接海外业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具备相关业务能力企业进驻较少。首先,青岛市在对接海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過程中还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空间与相关资源优势,这也导致青岛园区无法集聚相当规模的具备“一带一路”沿线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贸易经验以及“出海”服务业务能力较强的企业。其次,集聚在青岛园区的现有企业在开展海外服务贸易的过程中,缺乏充分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扶持,所开展业务层次较低。再次,青岛园区当前还未能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擅长海外业务能力的品牌企业,现有企业“集群”作战能力较低。
2.对接海外业务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不健全。相关专业人力资源短缺也是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海外业务能力欠缺的原因。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集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与本市周边各类职业技术类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合作,缺乏产教融合业务推广机制,无法有针对性地将海外业务中人力资源相关各种需求与这些机构有效对接,这导致青岛市该行业无法有效依据海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需求提供规模化人才输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海外业务的拓展。
3.现有企业开展海外业务能力偏弱。当前大部分在青岛园区集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尤其是青岛本地企业,还不具备在海外地区建立驻外分支机构的能力,且青岛园区目前没有制定详细的帮助企业与海外目标市场沟通交流的平台与机制,同时也缺乏向海外目标市场潜在客户宣传介绍青岛园区企业的渠道与媒介。这降低了青岛园区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过程中对目标市场的信息掌握与资源获得,也增加了这些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困难与阻力。
三、提升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思考该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对策,应坚持顶层前瞻谋划与全盘统筹的原则,充分发挥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在兼顾推进产业空间集聚的同时,重点提升产业集聚的内生质量。为促进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笔者从四个方面(见图1)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与规划。
图1 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规划设计
(一)加快落实“一核两极”集聚发展目标,提升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与质量
除了增强位于青岛主城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主功能区的地位,还应加快“一核两极”发展规划落地,形成“一拖二”发展格局;其次,构建“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圈层式集聚模式+围绕高人力资本的综合化集聚模式”的复合型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1.实施“园区2.0”行动。打造“一核引领、两极辐射”新布局,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以位于青岛主城区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一核”,“两极”中一极是位于西海岸的主要对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而另一极是位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对接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主要功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这两个园区的设立能够进一步辐射胶东半岛腹地,实现产业园区2.0版本迭代升级。“一核两极”产业集聚模式体现出对接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落地的鲜明特征,这两个项目的落地实施在未来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落户、项目及人才进驻,也必将提供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端人力资源需求。
2.实施园区联盟行动。以位于青岛市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发起人与牵头人,联合胶东五市有共建合作基础或意愿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成立胶东五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以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胶东五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区域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实现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过程中资源、信息整合。
3.实施集群配套行动。首先,应深化与青岛市各类产业园区协作沟通,支持全市不同区域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供需对接,在青岛市14个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联络办公室,精准匹配产业集群发展中产生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其次,积极对接青岛市24个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及各产业链头部骨干企业,优化服务供需配套,推广宣传青岛园区相关高端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对接目标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升级等重大业务战略以及进军“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开展业务的人力资源需求,鼓励企业购买各类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产品。
(二)增强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经营主体的规模与效益,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1.实施精准招商,引育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青岛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力争每年引进3~5个投资过亿元服务业项目,或引进一批“独角兽”“瞪羚”型企业,并在2025年前后引进1个以上世界500强或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力争在园区内现有企业中扶植有上市潜力的企业1~2家,孵化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5~10家,扶植总部型企业5家左右,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活力大幅增强,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地效应。在此过程中,重点扶持优势业态实现突破,例如,重点支持高端人才寻访(猎头)类企业在园区快速发展,打造行业领先的国际猎头公司,推出高附加值人才服务产品,立足青岛,辐射全国,为企业定制海外国际化人才招聘解决方案。为完成这一提升产业集聚质量的目标,应充分设计研究并发布青岛园区招商引资指导目录,明确重点领域、准入条件和支持政策。加大园区整体招商力度,分类分批向社会集中推介。
2.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首先,出台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与引导园区企业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深化新兴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鼓励相关技术支持性企业入园发展,提升技术链的上下协同效应。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园区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打造园区的智慧型人力资源服务云平台和生态系统,建设人才集聚、信息集聚、产业集聚的智慧化数字园区,促进园区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其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与扶持手段,鼓励园区管委会与国际领先的科技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业合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高端人才寻访等高附加值业态的科技化、互联化服务能力,探索培育互联网、教育、医疗等行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三)实现产业生态化建设升级,延长与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生态化建设升级的主要途径是不断完善与延伸产业链布局。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多元化生态体系,鼓励和扶持更多信息服务类、法律咨询类、资格认证类、服务贸易支持类企業进驻产业园区,延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增强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配套能力。
1.完善产业延链布局。首先,进一步提升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多元化生态体系,鼓励和扶持更多信息服务类、法律咨询类、资格认证类、服务产品国际出口贸易类企业进驻青岛产业园区,延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增强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配套能力。其次,还需提升国际知名的跨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以及服务贸易出口代理性企业在青岛园区的集聚水平,为园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开展服务贸易出口提供更多海外市场信息、合作交流、法规政策方面的资源与支持。
2.实施技术补链行动。在园区内吸纳相关技术服务商与科技孵化平台,健全、补齐适用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上下游技术链,使技术提供方与技术受益方在产业园区并行发展,在此过程中,应着重扶植培育一批能够服务海外业务拓展与运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开发商与供应商,无缝对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开拓海外业务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3.实施产业强链行动。首先,提升与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功能是强链的主要途径。结合青岛及周边地区产业类型与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取向,进一步强化青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业链条。根据周边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全产业链,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流程方面,引入针对性强的服务企业,拓展产业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种类。其次,要推动园区现有企业深度融入制造业产业链,围绕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精准专业服务,特别是要助推周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要深入分析相关产业在“一带一路”海外运营过程中的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育能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业态,增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服务层级与竞争力。
(四)抢抓机遇打造平台,依托品牌辐射带动
抢抓青岛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双节点”城市的发展契机,深入发掘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国家、日韩及欧美国家海外市场的合作机会,以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成为国际综合人力资源服务配置枢纽平台。充分整合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效统筹供给侧与需求侧,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水平,推出一批具有青岛海洋国际化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通过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跟进式服务提升本土企业的海外拓展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实施品牌建设行动。首先,推动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业务模式创新,鼓励园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园区内已经具备品牌优势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业务中,打造国际知名人力资源品牌。其次,鼓励与帮助相关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研发能够覆盖全球人才信息的互联网高端人才寻访平台,集聚全球人才资源,主动服务创新链上下游业态,以高端人才招引优势赋能青岛市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中心、开展创新协作,持续促进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行业整体发展。
2.实施产教融合行动。首先,培育和支持青岛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青岛本地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以服务周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精准培训和输出建设海外项目与市场过程中所需的各类人才,实现从培训课堂到工作岗位一条龙式的运作流程。其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服务人员培训,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专业培训学校等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在岗培训和相关资质证书等培训工作。
3.实施全球布局行动。首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业务需求较为集中的“一带一路”、欧美、日韩等海外地区建立驻外分支机构并雇佣当地人员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带动园区企业国际化水平整体提升。其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海外相关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数据共享与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合作,鼓励企业与海外相关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国际市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宣传,增强行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不足,剖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并对未来该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提出了思路与对策。本研究认为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下一步集聚发展的方向应在适度提升产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部门前瞻规划与引领的作用,重点聚焦提升青岛园区产业集聚内在质量与经营能力,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高端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种类,有效对接国家重大项目规划落地。
参考文献:
[1] 吴帅,田永坡.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现状,挑战与对策[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23): 69-74.
[2] 王林雪,熊静. 人力资源服务业空间集聚组织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4): 63-68.
责任编辑:马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