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4-05-24 23:46高雪琴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外语心理学大学

高雪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我国教育部门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核心,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并于2020年启动新文科教育建设,重塑文科的育人价值。[1]作为文科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外语学科在国家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当前研究的重大课题。

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兴起,随后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研究内容从开始的理论基础研究发展到应用于各层次、各学科、各领域,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多元。[2]本文拟在新文科视域下,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

一、新文科视域下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旨在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以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在高等教育中,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夯实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语言能力的要求,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因此,高校应首先树立新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破除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并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于一身的新型外语人才。[1]大学英语教育是外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实现质的突破,在传统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之外,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进行学科内部相互交叉、学科外部有机融合交叉。可将互联网技术和AI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学科发展,助力培养新型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英语教学工作实践表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学者根据其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水平较高,愉悦水平较低,普遍存在学习倦怠问题,严重影响英语学习效果。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一直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情感因素。[4]徐锦芬教授的最新研究也认为外语愉悦、焦虑及倦怠三种情绪在情绪智力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200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eman和Csikszentmihalyi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传统的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人们的负面情绪,聚焦心理问题。而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它从一种全新、积极的角度诠释心理学,将其研究焦点放在人性的积极方面,倡导用欣赏和开放的眼光挖掘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问题和事情,使个体体验到愉悦的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从而构建美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二)积极心理学和外语教育

2012年,著名心理学家Maclntyre和应用语言学家Gregersen共同撰写的论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和外语教育的融合。他们提出了积极情绪对外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认为学习者可以“利用积极情绪的影响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3]随着我国积极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也从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倦怠等负性情感问题转向学习愉悦、兴趣等积极情绪。

十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即聚焦学习者的研究和聚焦教师的研究。[4]其中以对学习者的研究较多,对教师的研究刚刚起步。

(三)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愉悦水平较低

笔者所在课题组以我国中部某省几所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对新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646份,收回有效问卷635份,有效回收率98%,报告采用定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课题组总结了当前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心理情况:(1)英语学习时间较长,易产生倦怠心理。(2)有强烈学好英语的意识,但在学习英语时愉悦的情绪体验度较低。(3)缺乏英语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没有形成良性的内驱力。(4)虽然缺乏主动性,但英语学习期待较高。(5)针对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问题,学生的答案聚焦在“课堂气氛活跃”“有趣”“幽默风趣”“多互动”“教学方法好”等关键词上面。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的性格特征、教学技能、教师支持机制等方面都有着正向的期待和需求。

2.授课教师压力过大,职业幸福感较低

有研究表明,英语教师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和职业幸福感对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笔者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进行的高校英语教师访谈结果,认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较低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女教师在事业与生活的冲突、职业发展和性别障碍三个方面比男教师遭到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受社会环境、生理和心理特质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特殊性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又面临科研瓶颈,同时要兼顾家庭,多重压力让她们很难充分享受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积极心理和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心理会影响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习者心理。大量研究证明,教师的心理与职业幸福和教学质量及学生表现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使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提前干预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挖掘个体外显和内在的积极品质和美德,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5]目前其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本文重点从如何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以及创设积极的组织环境方面,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一)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一条最有效途径。[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心理对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并不是智商的挑战,而是丧失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非智力”因素——情感上的焦虑和疲惫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尤其是培育学生在高压之下仍能保持甚至产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向情绪进行积极干预,并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1.引入情感教学模式,构建有温度的教学平台

“情感教学模式”是构建有温度的教学平台的理论依据。卢家楣指出,情感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诱发、陶冶、激励、调控四个环节,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7]。情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工作富含热情,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以乐观、高昂的状态投入教学工作,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部分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手指操等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课中采用积极的语言和教学内容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积极互动;通过问答环节给学生以肯定和正向的及时反馈,增强学生对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和自我满意感的体验。

其次,教师要具备共情能力,善于移情。这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体验他们的知觉和情感,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和体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模式,克服大班英语教学的困难,采用小组讨论、展示汇报等课堂活动形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尊重、体察、关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鼓励和尊重中挖掘学生“幸福、感恩、智慧、勇气和乐观等”潜在的积极品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2.利用“自我导向学习法”,挖掘学生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最初的研究起点其实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ness-less)”。受到启发的塞利格曼专门致力于研究习得性乐观,从而引发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目前,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包括智慧、友好、尊严和慈祥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并做了具体的实证研究。[5]教师可以尝试结合自我导向学习法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并评估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个人的优势、劣势进行深入思考,发展潜在的积极人格(如进取心、创作力、坚韧、自制力等人格力量),并利用优势成长带来的正面反馈与积极情绪提升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凸显积极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特质,更具体地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

3.拓宽师生沟通渠道,维系良好师生关系

研究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优质的同伴关系不仅对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体验有着直接的作用,还对学生学业感知、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表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对影响大学生外语愉悦情绪的教师因素进行了研究,归纳为五大类:教师课堂活动组织、教师个性特征、教师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师支持。[8]因此,教师在提高个人魅力的同时,要着力研究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升课堂参与度。教师通过积极风趣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浓厚的爱和热切的赏识,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服和敬佩,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看,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师生交流渠道,关注学生情感归属,营造良好的师生、同伴互动交流局面,维系和谐友爱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他们的积极情绪具有强大的传染和转化作用,能够直接感染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对国内外语教师而言,随着外语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对外语教师的传统角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培养外语教师的积极情感是教师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1.缓解教师压力,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其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以及对自身职业能力的综合认识和感知,包含如何成为教师、教师应如何行动以及如何看待教师工作等要素。[1]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受重视程度有限,而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量巨大、科研考核难的双重压力。此外,有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是师范毕业生,缺乏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导致他们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低[9],制约他们的专业发展空间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应该从个人、社会、学校多个层面进行积极干预。

从个人角度来讲,大学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充实和指导自己,深化教师职业认识,关注自身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素质;及时调整心态,合理定位职业期待,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从学校和社会组织层面上讲,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疗愈,缓解教师的压力;提升英语教师社会地位,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培育和谐的社会和校园文化,增强教师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幸福感的基础。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10]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能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热爱度,进而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利用积极人格特质中“智慧”的品格优势,不断学习专业和领域内的新知识,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专业水平。学校和社会要为大学英语教师搭建个人发展平台,提供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研修机会,为教师自我提升铺设道路。

3.营造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到,“真正的幸福来自建立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非花时间改正自己的弱点。”[11]在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水平均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建立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获得职业幸福感。

社会要致力于为教师营造优质的大环境,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提升社会层面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教师良性竞争;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要保障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创设积极和谐的组织环境

积极的组织环境既包括国家、社会层面的宏观大环境,也包括微观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创设积极和谐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教师在管理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营造轻松、公平的学习氛围,利用音乐艺术等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融入课程思政,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融入多元化“课堂思政”,坚持树德育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人才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及要求。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培养应具有世界性站位和格局,通晓国际规则。[3]大学英语课堂也要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提升学生英语知识和运用能力为基础,通过多元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英语人才的综合素养。这里的“多元化”既包括思政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外语学科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是传统外语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外语学科的育人任务是新文科建设的全新要求。[3]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注重选取承载我国传统优良文化思想和道德情感价值的语料作为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功底,培养学生强劲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英语知识和能力培养中,以学习素材为依托,融入相应的多题材的中国文化元素,凸显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挖掘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料素材,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英语学习主动性。

2.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搭建多平台教学模式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点显著,大学英语如何选取及有效利用这些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工作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积极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个体的积极参与。除了常用的在线学习平台和慕课资源,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建小众自媒体学习平台,比如公众号或者视频号等,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潜力,在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从而提升学习内驱力。

在考核环节机制方面,采用多元立体化考核评价方式,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的要素包括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两方面。在考核环节,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引入积极评价反馈机制和同伴互评机制,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力量和美德,并促进这些美德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部门为了适应国际教育总体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新的教育举措,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中之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不应该仅满足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叠加,而要培养具有一定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贯通中西文化、深谙中国道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复合型卓越英语人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辩证和实证研究是我国外语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外语心理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