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 汤永洁
跨学科条件下的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之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建构探究性主题。小学综合实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建构探究性主题,围绕核心学习任务,通过学科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学习活动,融合多学科的概念、方法、技能等,形成对学科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真实的、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融合学生的活动经验,以切实的课程教学行动落实五育融合的发展理念,以项目式的学习模式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遵循逆向教学设计原理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它打破学科边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并形成公开成果,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探究经验,形成对学习项目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考虑学科核心素养,以本学科标准作为总体目标,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以问题的驱动为载体,结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地域的特色或者学校周边的优势进行思虑周全的考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的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2.项目结合生活,体现核心素养。在进行跨学科融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特色、学校特色设置相关项目,还可以在教材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适合学生探究的主题和项目,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会愈加强烈。例如:“我们的节日”这一探究主题,涉及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学生通过调查和询问身边亲朋好友、到图书馆和网络搜查等多种途径,带着主题任务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寻找、采访和搜集资料,对于完成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努力整理成果档案袋,体现了责任担当、团队合作的核心素养。最后,学生们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成果展示进行了小组汇报,体现了问题解决、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3.善用跨学科融合,提升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在需要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这几大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多年文化的积淀。通过学生多渠道、多领域参与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立足学科核心知识,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围绕中心主题、任务和项目,展开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不同层级的分级问题,完成各项任务。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设置驱动任务和活动任务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善用问题和任务单进行学习驱动,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探究,从而助力项目化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整体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反思和成长。教师在评价中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教学方式,也更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自己习得的方法和积攒的学习经验,让多种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综合的运用,探究活动得以延伸、重组和提升。教师通过评价反馈,可以把握整个项目的学习进度和了解探究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