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芳
曲靖市第二小学 新课标的基本目标是要体现核心素养导向,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以学生为本,从关注教学目标转向关注学习目标,构建一个积极、互动、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教师课堂设计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建构基于学生感受、质疑和发现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与学习能力。
一、以“导”引学,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执行者
“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脚手架”,为即将展开的课堂学习搭建阶梯,课前向学生推送基础性、常识性知识预习任务,如,搜集相关的资料,观看影视作品和案例等,使学生课前对于教学内容有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掌握内容大意,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笔者设计单元预习单:需要重点关注的生字,需要重点关注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相关资料搜集,预习质疑。孩子们先是紧紧围绕预习单中列举的预习项目,自主朗读课文,自主积累字词,自主概括整个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自主查阅资料,自主提问质疑,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分享交流的方式在班内展示汇报预习成果。在整个预习课上,老师只是在学生预习出现普遍困惑和疑问时指点迷津,点拨指导,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听说读写思的预习过程扎实,预习也就不再是流于形式地完成任务,而是深入高效了。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依托“批注”符号,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展开学习,引导学习进程。
在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和内容,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和学什么;明确学习要求和检查考核方式,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注意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注意发现疑难问题。
二、以“问”促学,驱动学生成为深度学习的探索者
教学即问题解决。一个不断学习生长的课堂是一个能不断产生“新的不懂”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构建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向语文的深度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如,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经过了前三篇课文的提问策略学习之后,学生已基本掌握提问、分类、筛选问题的方法,这篇略读课文是用来巩固学生的提问、分类、筛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老师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切入点,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将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标注在相关内容旁边,形成个人问题清单;通过小组讨论分类,形成小组问题清单。学生们因问题而产生行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筛选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完成了自主思考,实现了发展,轻松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以“组”研学,帮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运用者
学生的集体自主性探究更容易产生“头脑风暴”。教师要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活动为途径,积极构建学习小组,促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进行高效阅读,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冗长而枯燥,学生很容易在大量的机械带读跟读中产生疲惫感,教学中由各组小组长牵头,带领组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实现生生互助学习。反馈时,擅长表达的同学就当小组主持人,介绍每一个反馈环节,拼读熟练地同学带着组员认读生字,实在不会反馈的学生就作为组内的参与者,跟着认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与“被教”“说”与“倾听”的过程中都有所得。在学生书写后投屏学生书写本,其余小组分别从“结构、占格、关键笔画”来评价,既让其他组注意听小组的反馈发言,认真去观察思考其他同学的书写,通过老师给学生评价的支架模块训练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学完生字后,让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检测所学的生字是否过关,一人组词、造句,一人倾听、纠正,并尝试进行听写默写,最后相互通读,相互修改,并及时订正,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和组际互评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以“评”导学,激励学生成为主动建构的学习者
学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只有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才是在真正的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批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调整学习方法。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营造正面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持续学习的主动意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积极情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源泉。“用亮晶晶眼神跟着我的学生,一定在认真听讲,希望我能看到在座的每一位都和他们一样。”“大家专注听讲的表情给了我极大鼓励!”“你的表达虽然不够完整,但老师为你的积极回答感到高兴!”这样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反馈与指导,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倾听发言,准确定位即时学情,注意捕捉课堂生成,梳理学生思考成果与文本、伙伴、自身经验的联系,呵护学生需要被关注的愿望,赞赏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确保每位学生在互动中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然,科学设计“小组分享评价量表”“个人答题评价量表”,确保评价内容、标准始终与语文教学实况相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以“练”拓学,推动学生成为创新学习的先行者
语文学习要靠实践,精准的练习是巩固学习成果,提升能力的重要方法。老师要挖掘文本的潜在资源,找准读写结合点,或仿句式或仿语段或仿篇章来训练学生阅读写作的技巧,实现思维过程的自动化,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作品、小练笔、习题、思维导图、演讲、辩论、图画、表格等,给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将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用于拓展新知识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形成过程,提高学习成效。
在学习三年级五单元“观察”单元导语的时候,围绕师生共同提炼的单元问题: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为什么观察?上《搭船的鸟》第二课时,笔者选取了课文第四个自然段作为阅读素材,重点解决作者是怎么观察翠鸟捕鱼的,从中提炼写作的方法,并进行表达训练:默读,圈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冲、飞、衔、站、吞”,学生思考若换一个词语是否合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观看翠鸟捕鱼的小视频,直观感受文段描写的动态画面;再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品词析句,体会写作的妙方。学生感受到作者运用了“准确的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两个小妙招写翠鸟捕鱼的灵敏,从而解决了:作者观察了什么——翠鸟捕鱼的动作;怎样观察的——细致观察;怎么写的——用词准确,按顺序;为什么观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发现生活的美。再让学生带着“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的目标去观察小松鼠吃玉米棒子的视频,把画面写下来。最后通过作品的分享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收获学习的快乐。从单元要素到课时内容,由问题系统到“读写链”的支架搭建,助力学生形成完整、通畅、系统化的思维路径,重构解决问题的经验与策略,完成积极的言语思维建构。学生不再把课堂看作被动坐在那里接受内容的地方,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要秉承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儿童的视角,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调节教学节奏和难易程度、参与度,使学生真正学起来、动起來、乐起来,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丰富精神世界、获得积极生命体验、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