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仕龙 尹玉晗 刘立峰
(1.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北京 100091;2.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近些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2020—2022 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大幅上涨和下跌的剧烈波动,金属、农产品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存在类似波动趋势。出现这些波动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因素扰动及世界各国(地区)货币政策调整等(张颖和李佳彧,2023)。[1]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加大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传导机制方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物价水平对群众的生活影响非常明显,所以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且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如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可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对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影响(谭小芬等,2022)。[2]二是在风险暴露方面,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面临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风险。如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可能会影响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的能源信贷资产质量,增加其信用风险(胡雁冰和吴腾华,2022)。[3]三是在造成损失方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进而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收益。如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中国国内能源企业陷入困境,引起其资产质量下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增加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上,还表现在实体经济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上(尹志,2020)。[4]为有效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降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市场稳定性,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王文寅和李丹丹,2022)。[5]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是可能引发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波动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郭文伟等,2022)。[6]CEEM数据显示,2023 年2 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季度均价环比下跌9.3%,连续第四个季度下跌,跌幅和上季度相近,主要品种均走弱。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区域风险事件频发等,导致市场对需求端较为悲观。和中国经济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紧密挂钩的煤炭、铁矿石、钢材等价格均下跌,石油在OPEC 减产托底后走稳,但尚缺乏上攻动力。农产品价格走势分化,但季度末受极端天气影响有上行迹象。
1.在投资风险方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增加投资风险。相关数据表明,大宗商品市场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多种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和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幅度。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影响,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下跌,从2022 年3 月的110美元∕桶跌至2023 年8 月的90 美元∕桶。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出现混乱,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如2020 年3 月,锌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255美元∕吨,但是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调,2023年8月,锌价相较此前已经下跌了约30%。
2.在金融市场风险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引起金融市场产生系统性风险(谭小芬等,2020)。[7]首先,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引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尤其是与大宗商品相关企业和行业,他们是市场直接或间接参与主体,当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时,会直接导致他们的投资损失和财务风险。其次,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市场恐慌情绪传播,致使金融市场面临需求下降、产业链断裂和资金链紧缩等问题(林曦和王仁曾,2023)。[8]最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到汇率和利率等金融市场指标。如当国际油价上涨时,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油价上涨会导致美国进口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到美元汇率。那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也会通过汇率渠道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中国的进口商品成本将上升,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3.在传导机制风险方面。首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通过金融市场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在传导过程中,这种影响还会出现实体经济传导反馈回金融市场的现象,形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双向传递,加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其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通过产业链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王睿,2019)。[9]如锌价暴涨,国内某大型锌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导致其产品价格上涨,那些从该家企业采购产品的商家将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压力,进而干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最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和投资。
为减少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影响,降低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策调控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进行宏观调控(朱莎和裴沛,2018)[10]。一方面,政府通过调整关税、进口配额等措施来控制国内商品价格,以减轻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金融市场冲击;另一方面,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如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来调控金融市场流动性,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在风险管理上,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来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一方面,金融机构普遍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确保其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要求。在信息披露上,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一方面,通过及时公布财务报告和市场动态信息,金融机构能够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何枫等,2022);[11]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逐步推进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准则、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增强投资者信心,降低市场波动性。在监管措施上,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加大对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中国政府还在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引入国际先进经验和标准,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2022 年上升44.09%,并在2023年一季度继续上升14.09%。这种价格异常波动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且通过传导机制,以多种渠道传递到中国金融市场,这些渠道相互交织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付亦重,2017)。[12]尽管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获取信息相对迟滞。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市场变化迅速,使得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较为困难。其次,实施过程存在堵点。在应对异常波动时,防范机制可能存在响应速度慢、协调不充分等问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后,防范措施不够完善。现有防范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冲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1.金融市场稳定性被削弱。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降低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首先,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从而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如当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时,市场可能会出现对能源供应短缺的恐慌,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其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到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如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中国国内石油价格也会跟涨,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对金融资产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当石油价格上涨时,石油相关产业的股票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上涨,导致该行业的投资收益增加。当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时,则可能导致这些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影响投资者的资产价值,对那些大量投资商品期货或者相关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来说,这种价格波动可能会带来资产价值的巨大变动。
3.实体经济发展受挫。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如石油价格上涨时,交通运输、航空和物流等行业的成本也可能会随之增加,从而影响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价值。此外,还可能会对实体经济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较大影响。如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价格暴涨,那么该国的出口收入会增加,但同时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进口成本上升,影响到国际贸易和投资关系(赵玲等,2016)。[13]此外,从能源层面看,如果能源价格上涨,会导致一国能源消费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加剧,进而对该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从粮食层面看,如果食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增加,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购买食品将变得更加困难,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1.信息获取滞后。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准确获取信息,往往会影响投资者、投资机构准确判断市场趋势、作出合理投资决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充分,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变得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了解程度不同,其获取的市场信息和数据也会出现差异,进而无法准确判断市场形势和风险状况,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方面出现偏差。
2.预警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机制相对不完善。在市场波动性加大的情况下,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手段,金融市场参与者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从而遭受损失。如监测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变化、模型工具的缺失,会造成市场参与者无法准确了解市场未来的走势和风险。
3.风险管理不足。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降低或避免风险的一种管理活动。目前,中国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针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敏感性较低,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不够重视。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相对不完备,缺乏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对冲和风险分散手段,投资者在面对价格波动时无法有效化解风险。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重要风险之一。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异常波动对各国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之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可能会带来市场系统性的风险。
1.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的跟踪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二是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监管,通过规范市场行为,减少市场过度波动。如引入熔断机制,当市场价格波动过大时,暂停交易一段时间,以稳定市场情绪。三是加强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监测和审查,确保市场交易公平、公正和透明,减少风险积聚和传播。
2.进行多元化投资。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减少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应避免投资过于集中,需采取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商品或者资产类别上,降低遭受巨大风险的可能性。如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大宗商品,如石油、煤炭、铜等,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此外,通过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等来进行大宗商品对冲操作,进一步降低价格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3.加强风险管理。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降低企业税负等,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扩散。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参与者应加强内部控制,消除潜在的操作风险和违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和监控、风险预警指标、风险控制措施等,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4.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和市场垄断行为发生,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一是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加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风险问题。二是鼓励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举措,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而扩大实体经济规模,促进社会就业,减少对虚拟经济的依赖,降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情况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合作中以签署协议、合同等方式来维护双方的权益,共享成功经验和有效信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减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双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此外,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防止出现价格操纵和市场失灵,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1.增强信息披露。制定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法规和监管制度,确保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信息。一是要求相关企业定期公布业务状况、财务报告和风险管理策略等。二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隐瞒、误导或虚假披露信息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的第三方评估和审计,确保信息真实性、可靠性。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最新动态和相关数据。要求相关企业按照规定在平台上披露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财务信息、供应链信息、库存信息等,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体系,及时发布市场行情信息,增加投资者对市场趋势的了解,减少市场不确定性。
2.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提示,引导金融市场参与者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一是建立专业的预警机构或工作组,负责监测市场动态、分析风险因素并制定应对方案,加强与国际预警机构合作,共同监测和应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风险。二是通过引入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和分析师,对市场行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
3.完善风险管理。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其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二是加强金融机构间的风险管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建立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交流。三是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投资组合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此外,还应加强对商品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应积极与国际伙伴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一是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合作,共同监测和应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研判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态和风险因素。二是加强与其他主要消费国和生产国的沟通和合作,应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和风险。如建立定期对话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等。三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合作,共同监管跨境金融机构和跨境投资活动,以降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引起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探讨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防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性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价格波动、资产价格变动以及实体经济等方面。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应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及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防范机制在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缺乏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为克服这些问题,中国应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后,中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监测市场动态,研究风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降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异常波动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总之,研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与防范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和积极应对,可以有效降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影响,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