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4-05-22 20:02陈星李海立孙仙红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文化

陈星 李海立 孙仙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丰富育人内涵,打通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依托红色文化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形式,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及影响力。文章首先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然后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探索红色文化融入的实践路径,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学|红色文化|实践路径

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提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调思政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可以引导高校学生深入认知红色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将其内化为价值理念并付诸于实践行动,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智慧结晶,用好红色资源可以增强高校思政教学的育人实效,更好地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一)指明教育的方向,为党和国家、人民培养优秀人才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方向问题,教育要服务于人民的发展需要,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教育的战略方向上不能出现偏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能够更好地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能够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全人类培养优秀人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能够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为党和国家、人民培养优秀人才。

(二)指明教育的目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目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学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義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在价值取向上保持同质性,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红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坚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严格要求自我,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指明教育的方法,兼顾理论教学深度与实践教学创新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方法问题,关系到教育目的的达成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经过“怎样培养”的实践环节,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上。高校思政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可以提升思政理论知识深度,有助于创新思政教学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2]。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要素,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使思政教学更加详实、生动、深刻,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思政教学照本宣科、讲话刻板的问题,使思政教学更富有思想性和亲和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书本故事,更分布于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中,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可提高社会调查、实地走访等实践教学的占比,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思政教学更富有实践性和感染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要科学确立红色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教学方式,并完善红色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构建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融入模式。

(一)明确红色文化融入的教育目标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首先要厘清教学意义并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指引思政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教育目标的确定要分析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地位及价值,对学生情况和社会生活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高校、专业等实际情况选择重要且可实现的教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思政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重在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优质资源,可将红色文化作为连接时代的纽带,使高校学生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熏陶。在明确红色文化的地位及价值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从小家庭条件优渥,物质生活满足而精神世界空虚,不少学生意志品质薄弱,性格过于自我而缺乏集体意识,甚至爱国情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而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网络环境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不良思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的理念信念不够坚定,部分学生成为精致的利益主义者,还有很多学生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在思政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有所倾向和侧重,着重纠正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问题。

高校、专业性质的不同也会决定红色文化的特殊性,教学目标要考虑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思政教学不仅要考虑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的关联度,还要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侧重点。比如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学应将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联系起来,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同向而行。最后,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育目标的行为和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比如,认知目标一般是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容、性质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情意目标主要是学生形成红色文化情怀,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继承和主动弘扬红色文化;能力目标主要是能分析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将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

(二)精选红色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需要,并考虑学生的喜好特征。优先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素材,尽量选用与教材、专业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素材,兼顾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趣味性、吸引力[3]。

例如,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井冈山精神时,可以围绕“实事求是”选择案例素材,讲清楚“实事求是”精神是如何诞生并运用于井冈山斗争中的,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思考分析。为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可选择伍中豪、邓贞谦等革命先烈的故事,伍中豪牺牲时年仅25岁,邓贞谦牺牲时仅21岁,这些同龄人的事迹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引入“一根灯芯”等革命故事,毛泽东同志坚持用一根灯芯的事迹可以体现艰苦的革命条件和革命人物的精神,引入精彩故事可以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更能使学生认同并践行革命精神。

思政教学中引入的红色文化素材,可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方便学生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将本校、家乡的红色人物和故事引入思政教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讲授“统一战线”相关内容时,可以联系本地区的革命人物、事迹和纪念馆等。如若红色文化素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差距过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隔离感,推荐选择影音视频的形式,直观生动的画面能够消除距离感。

(三)创新红色文化融入的教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通常有理论解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三种教学模式。

理论解析即是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价值理念等进行客观讲述,然后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形成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4]。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讲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可以融入井冈山精神中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分析井冈山道路如何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完美结合,思考其对当下的指导意义。理论解析并不等同于僵化刻板的说教,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全息投影、虚拟场景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以短视频等方式展示紅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对红色人物和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任务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是在课堂上引入红色文化资源讲授理论知识,在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拓展活动。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堂的有效补充,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引发学生学习疲劳,形式大于效果。除了在课堂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起来”外,更应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最常见的实践活动是参观红色博物馆、革命旧址等,带领学生在现场感悟红色文化,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完成实践作业。还可以布置社会调查、走访等类型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即是将线下思政课、课外活动等与线上数字化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实践。课前由教师向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红色文化资源并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促进课堂互动;课后师生通过线上完成教与学任务,可随时交流讨论,分享个人心得体会。混合式教学的优点在于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比如采用“弹幕”功能进行提问、答题、讨论、评价。学生可在线上完成预习和实践作业等任务,比如在网络平台发布创作的视频作品等,将优秀实践作品在学校新媒体矩阵发布,形成全员参与传播红色文化的大好局面。

(四)完善红色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内容应有所调整,增加红色文化相关的回答问题、分享作品等方面的比重,减少出勤、笔记等方面的考核权重[5]。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进行优化,以测试方式考核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实践作业方式考核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运用能力。在教师评价外,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方式,由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态度、行为、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对评价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意见,以推动思政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和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思政教学的优质资源,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不仅是红色文化资源充实思政教学内容,也是对思政教学形式的重构与优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要明确融入红色文化的教育目标,精心选用适合的红色文化资源,改进和完善思政教学模式,引导高校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郝琦.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0):61-63.

[2]张雪晴.“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21(5):82-86.

[3]于鑫扬.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时代报告,2023(9):89-91.

[4]杨润青,郑嘉禹.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5):73-76,86.

[5]胡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J].甘肃教育,2023(18):15-18.

(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