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发展初期,“避风港”规则有效地平衡了网络平台与版权人之间的利益。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版权侵权问题日益严峻,侵权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过度强调网络平台的责任豁免将对网络版权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平台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法律应该积极应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制度冲击,适时提高网络平台的注意义务标准,并逐步建立包括版权过滤机制在内的事前审查义务,以使“避风港”规则焕发新的活力。这样的调整将有助于维护版权人的权益,促进网络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注意义务
“避风港”规则产生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旨在为网络平台规定一种免责情形,以应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考虑到行业发展不稳定,相关规定对网络平台的要求较低。然而,随着数十年的技术发展,网络技术已经与当时截然不同。如果法律规定仍然忽视网络平台因技术进步而增强的内容审查能力,并一味强调免责,那么原先存在于版权人与庞大的网络平台之间的公平将被打破。因此,法律的調整应该正视技术发展对制度带来的冲击,适度增加网络平台的审查义务,使“避风港”原则重新焕发活力。这样一来,网络平台将更好地履行其监督和管理网络内容的责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这也将为版权人提供更大的保护和维权机会,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
一、理解“避风港”规则
(一)定义和起源
从法律渊源上看,避风港规则的理念起源于1998年美国制定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起初,早期的互联网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法律压力,因为他们无法控制用户发布的内容,并因此承担可能造成的诽谤、人身损害等责任。为了鼓励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和发展,并保护言论自由,许多国家开始制定相关的规定,使互联网平台享有一定的法律保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通信品质法案》第230条,它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不对用户生成的内容负责,并赋予了这些平台一定的法律免责权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这些规则的出现,为网络平台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主管理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用户行为并对违规内容进行管理,同时减少平台被起诉的风险。这为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责任、言论自由和信息监管等方面的广泛争议。
(二)历史发展和背景
避风港规则最早产生于美国,起初意图是涉及互联网公司对于用户生成内容免责。这一规则的出现是为了捍卫言论自由权和鼓励科技创新,为网络平台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使得用户能够更自由地表达意见和观点。在互联网崛起的过程中,避风港规则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它为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一定的豁免权,使其不必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负责。这种安排为网络平台创造了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鼓励人们对各种话题进行讨论。用户可以毫无拘束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借此表达个人的声音和理念。避风港规则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护言论自由。通过将法律责任转嫁给内容的创作者,互联网公司免去了对数百万甚至上亿用户所产生内容的审查和过滤,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因为自己的言论而受到法律的约束或者追究。这种自由的环境有助于推动各种新颖观点和创意的形成,增强了公众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和了解。
(三)目前存在的争议和挑战
1.网络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每日对接的是数以万计的各类作品,权利人发出“侵权”通知的成本低、方式易行,使得网络平台常会收到大量的侵权通知,加之法律规定的不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积极作为和规避法律责任中会更趋向于后者,主要体现在怠于审查通知是否有效而直接躲进 “避风港”[1]。
2.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和信息的广泛传播,有些人发现,一些社交媒体平台过度放任用户发布的内容,因此导致了信息泛滥、虚假新闻及网络暴力等问题的增加。这引发了如何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加强网络平台责任和监管的讨论。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方式。然而,免责规则也使得一些人滥用了这一自由,灌输虚假信息和恶意文字。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套严格的规范机制,以保护公众免受错误和有害信息的影响。
二、适用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利与弊
(一)适用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优点
1.维护言论自由和信息流通
网络平台作为避风港规则的实施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各种声音和观点得以充分表达和广泛传播,促进了言论自由和信息流通的繁荣。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共享的主要渠道,汇聚了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可以迅速传递各类新闻、观点和学术研究成果,让用户能够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和不同的观点。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有助于激发创新和进步的火花。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尽情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还是社会问题讨论中,都能够推动思想的碰撞和多元观点的协同。这种自由的交流和信息流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认知,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促进创新与创业
构建规范的网络平台避风港制度,吸引更多创新者与创业者,激发其在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规范化的网络平台避风港制度,首先要确保平台的公正和透明。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维护创新与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恶意竞争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者积极分享创意与技术,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环境和水平。其次,规范化的网络平台避风港制度要注重风险防控。设置一系列准入门槛、风险评估机制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保障投资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防范各类金融欺诈、网络诈骗等风险。并建立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及时解决纠纷,维护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
3.支持网络经济发展
通过秉持网络平台的避风港规则,我国为数字经济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注入。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也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网络平台的正确应用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我国决心推动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二)适用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挑战和问题
1.舆论管控难题
在信息爆炸、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传播的背景下,舆论管控这个难题变得异常复杂。在互联网时代,言论自由被视为一项宝贵的权利,但同时也衍生出了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以及非法内容的泛滥。如何在维护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这些有害信息的传播,成为一项严峻挑战。
维护言论自由的同时,还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只有全面加强舆论管控,防范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和非法内容的传播,才能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推动舆论管控机制的完善和改进,实现信息流动和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2.用户权益保护
在充满挑战的数字时代,用户权益保护显得愈发重要。避风港原则的设计初衷并非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审查义务完全抹去,而是鼓励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版权所有者共同进行审查[2]。然而,在网络平台日益普及的背后,随之而来的是可能存在的滥用权力和用户数据被滥用等问题。为了确保用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改进。
3.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是在应用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这一规则的实施必须同时兼顾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旨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些版权权利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应有的救济,造成了版权权利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一些立法机关和学者也对避风港规则提出了质疑或者完善的意见[3]。
在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权益的前提下,确保规则的实施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主要渠道,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通过规范网络用户行为,减少不当言论和信息传播,不仅可以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还能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实现这一平衡,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有效地对网络平台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不滥用权力,不传播违法信息。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网络素养,提高对法律风险和信息真实性的认知,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世界各国对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立场和实践
(一)各国对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态度和政策
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对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态度和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国家倾向于采取较为宽松的态度,鼓励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自由和隐私保护;而另一些国家更加重视网络平台的监管和内容管理,强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例如,美国的避风港规则仅仅只是适用于版权领域,属于财产性质的范畴,网络用户与权利人的利益价值相当,在适用法律时,只需要考虑预期利益和公私价值的选择[4]。如在权利人人格权严重受损的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通过实施避风港规则便能轻松避责,此种情况下,便存在人格权保护与“避风港规则”创立的价值目标定位存在天然的错位[5]。相比之下,一些欧洲国家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更加严格,欧盟推出了《数字服务法案》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
(二)各国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
不同国家在实施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在采取较为宽松的立场时,互联网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和竞争的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服务。然而,过度宽松可能导致内容质量的下降以及網络暴力和虚假信息的泛滥。相反,较为严格的监管能够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和恶意传播,增加社会安全感和公共秩序。然而,这种监管也可能对言论自由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互联网发展的活力。
四、我国对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立场和实践
(一)我国对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立场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视其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举措。我国坚持维护公序良俗、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以保护用户权益和国家安全为
目标。
(二)我国在实施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方面的经验和挑战
我国在实施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经验。首先,通过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成功打击了一批网络平台的违法违规行为,并起到了威慑作用。其次,我国注重建设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严禁传播淫秽、暴力、违法信息等。此外,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探讨改进方法。
然而,在实施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方面,我国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变革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需要不断更新规则以适应新形势。其次,平衡言论自由和网络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种利益。此外,打击网络犯罪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与合作。最后,我国对于“避风港规则”的本土化改造,更多的是停留在相关理论证明和立法技术上,没有凭借相关的司法经验、实践成果作为立法根基,这也带来了在司法适用中审查方式的博弈[6]。
结束语
“避风港规则”产生之初就是为了通过平衡双方利益以保障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现在法律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并非故意刁难,而是保障互联网行业能够长远发展的最佳选择。通过比较各国立场和实践,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策略和取得的成果。而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对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也有着明确的立场,并且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未来,网络平台避风港规则将继续受到关注和讨论,期待着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的规则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璇,普金霞.民法典实施背景下避风港规则中的网络用户权益保护[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4):58-62.
[2]潘道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版权利益失衡现象分析与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8(3):72-74.
[3]梁志文.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法规制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2):100-108.
[4]孙阳.网络平台责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J].海峡法学,2019,21(1):58-66.
[5]陈昶屹.“避风港规则”扩张适用网络人格权保护之困境与消解:兼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之完善[J].人民司法,2012(1):80-86.
[6]贾丽萍.信息网络传播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海峡法学,2012,14(4):90-95.
作者简介:耿世双(1995— ),男,汉族,河南焦作人,青海民族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04M20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