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山 远近高低皆为峰

2024-05-22 13:43杨通
现代艺术 2024年5期
关键词:光雾山水想象

杨通

行吟于《光雾岚》里的光雾山,是写意的光雾山,是泼墨的光雾山,是诗歌的光雾山,是抒情的光雾山,是文艺范儿的光雾山,是独具梓文个性魅力的光雾山。

绘画与书法,有“实临”“意临”之分。写诗,尤其是写山水诗(或曰“风景诗”),也有“实临”与“意临”之分,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实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临。我认为,用诗歌去呈现一个地方的山水风物景观,并非科普知识的讲解、地方文献的罗织、旅游指南的标签,不全是“地理范畴”的“真实”书写。梓文关于光雾山的诗作,也绝不是像复印机那样在复制山水,像照相机一样在框取景观。而是如惠特曼写“橡树”那样“籍物明怀、假物抒悟、借物喻人”,是目视“橡树”而言说自己心中“孤独的快乐”:“……这路易斯安那的活着的橡树,依然孤独地生长在那广阔的平地上,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一生中却发出这么多的快乐的叶子……”有位哲学家说,一株植物的命运,就像是一个人的命运,植物的命运与人有着相似之处。梓文亦是,把自己的人生风景托付给自然山水,让自然山水承载自己命运的别样风景。如:“借画上的色彩和灵动的/笔锋,重返峰峦叠嶂的年代/让水声多出一些尖叫/让逝去的故事,多出一片天空”“当我决意要在画布上调出五色/它们却成了难以下坠的星辰”“水回到故乡,山走回祖籍/减去一片寒林的喧嚣/只让一棵冒雨赶路的树/在茅屋卸下霞光和剑气/旷远和静谧成为字词的原乡/孤独成为音节/成为写意的代名词”,等等,无不如此。

行吟于《光雾岚》里的光雾山,是写意的光雾山,是泼墨的光雾山,是诗歌的光雾山,是抒情的光雾山,是文艺范儿的光雾山,是独具梓文个性魅力的光雾山。梓文逸乐光雾山,或因“某人”的不期而至而顾“茅庐”,似乎心中已然蕴含着一次怦然心动的际遇,故而笔下婉然流露的可能是一个秘而不宣的美好故事,无问肇始,无问结局,令人畅想,令人欣喜。作家残雪也说过,伟大的作品都是彻底个人化的。因为人只能在真正个人化的写作中达到自由。不在写作的瞬间抛开一切物质的累赘,与不同物质划清界限,灵感就无法起飞。而这种活动力图达到的就是个人的人格独立。梓文在书写中,只是把辽阔而庞大的光雾山作为自己独特人生体悟的载道,他在山间踽踽而行或翩翩而飞,就是为了让其“诗意人格”与俗世物质划清界限而能够独立。他避开红尘嚣繁,做一朵“最美的花”,涉足峰丛茂林、花草藤叶、深潭清流,低匿凡身,“安居童心”。他说,“我必须从凋零走回盛开,从盛开走回蓓蕾/最后走回萌芽……唯有寂静,才能听清心上的期许/唯有缄默,才能守候所有的花开与花谢”(《感灵寺》);“现在,我只不过是回到她的支流上/把这些奔腾和不安的水声/还原为人间最美的诵唱”(《焦家河》)。恰如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所说:“烟花未曾闪耀的地方,也有仰望着的笑脸,生活沉重如此,仰望本身就是美的。”梓文脱离“生活沉重如此”而只身逸世独立,用自由之思想放牧于自然之胜境,用高洁之精神仰望于山河之大美,用澄澈之灵魂渲染于抒情之主题。“山高人为峰”,无疑是神奇而美丽的光雾山成就了梓文人生的一次脱胎换骨。

诗人金铃子说,写诗带有偶然性。巡行在光雾山中,聪慧睿智敏锐而感性的梓文,对所及之物、之景、之象却了然于胸,放眼望去,目光着陆处,处处皆是“点”,“点”“点”皆是“线索”。作为“庞大而辽阔”的书写主体对象,光雾山的景色毋庸置疑是美不胜收的,而作为诗人眼到之处的美必然又是由心而生的。所以,诗人必须要学会并善用“挪移法”,把自然(客观)之景变成内心(主观)之景。梓文笔下的光雾山,经过诗意的“挪移”,已不是物质层面上的光雾山,而是精神领域里的光雾山了。爱默生说:尽管我们走遍全世界去找美,我们也必须随身带着美,否则就找不到美。梓文“随身带着美”,其本身就是美的,进而,他用震撼心灵之笔“创作”的光雾山,就更加美上加美了。

梓文的光雾山之所以美上加美,皆因他有大胸襟,有大气象,一仰千山云,一俯万壑风,鸟鸣喧朝夕,花绽香四季。既有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有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心通天地者,万物皆为诗。”梓文的诗意光雾山会适时地给以安抚与慰藉。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春天的花是冬天的梦”,这即是纪伯伦的想象。古今中外的大师们一直在告诫我们,诗歌是形象思维,是想象的艺术,“诗人是会飞翔的人”。梓文的诗歌写作,其想象无疑是丰富渊博的、多姿多彩的:“溪水不停止叮咛/我的内心就无法按住波涛”“水鸟把她们奔跑着的名字/从水面衔起,沾满麦浪稻花之香/染透青砖碧瓦之烟”“我要学会奔腾,学会把林间的万物/扑上潮湿的新绿”(《转角的河流》)。因此,梓文行走于光雾山,佳句似珠玑迸溅,俯拾仰取:“声音是一种覆盖物/寂静之物都有巨大的声响”“雪花是天空的落叶”“人在寺里卸下某种东西/就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出山时,自己就轻了”……阅读这些光彩靓丽、赏心悦目的诗句,不僅是安慰疲惫心灵的一剂“美味鸡汤”,更是孤独人生需要天马行空时的莫大享受;不仅让人完全出离了物质的桎梏,更给了灵魂一双自由的翅膀在精神的圣殿翱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这些书写光雾山的诗篇,令人惊鸿一瞥,甚或是掩卷难以释手。同一题材,洋洋洒洒写出二百余首,有距离,有空间,不相互重复与粘连,能做到不同质化,没有相当的底蕴和功力是不敢动笔的。理性与感性兼具,叙述与抒情并举。通读其诗作,视野开阔,内心繁盛,思绪绵密,造句奇谲,行文锦绣,水影山迹、烟树溪石、飞禽走兽、描景状物、激越纵情、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绝妙境界,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地域风采、人文情怀,在固有的山水物事上,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抒发“风景这边独好”的家国情怀。诗人蒋雪峰说:“山水不动声色地等在那里,等着你走进去,成为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只有自然山水会善待每一个为它们倾心的过客,让心有所属、有所悟、有话说。自然山水,能够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时间意识、在天地间的位置感。”借用蒋雪峰的话说,梓文《光雾岚》诗集里面的绝大多数诗歌,“不是在真实的山水里”,而“是在精神的山水里生成”的,“是一本向山水致敬的诗集”。像蒋雪峰那样,梓文亦是“尽量用湿润、熨帖、灵动、简洁、松弛的语言,把瞬间感受定格,不刻意雕琢,同时能够看到情感的肌理、细微的起伏。”“在光雾山,花草是低处的山峰”,我想这亦是梓文的谦逊。在诗歌的崇山峻岭,梓文暗喻自己是一朵小花、一茎小草,是“低处”的一座小小的峰峦,在诗歌的小径上领树一道独特的风景。

若是山,远近高低皆为峰。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质,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全。”借梭罗的这句话,希望梓文在“良好人设和优异成绩”这枚固有的果实上,用心保全其优美品质的“粉霜”,写出更多优美的诗歌,让诗意人生继续绽放光辉,纵横在“诗和远方”的征程上。

猜你喜欢
光雾山水想象
独坐光雾山
光雾小镇
快乐的想象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园区旅游环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唐允明作品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