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原创书画交流协会秘书长,成都市第六届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会长,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作品曾先后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二、三、五、六、七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其中第三届获佳作奖,中国当代工笔画赴美国作品展等展览。2008年创立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2009年组织策划并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当代工笔画大展”,2017年策划并主持“一带一路·美丽天府”——中国工笔画大展。荣获四川首届巴蜀文艺奖等。
一幅完整的工笔画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制作,需要完美的描绘对象。其实工笔画的创作激情体现在创作之初的构思与成稿,可以说也是一种瞬间艺术,需要一种对物象的冲动,需要一种激情的释放,对画面形成的构建,对画面意境的把控,对画面色彩的设计,这些都是创作的原始动力,由于中国画材的特性,在后面的制作過程中始终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每一道的渲染与烘托都在调整之中,都需要用大脑来思考,都努力在实践最初的创作激情而不是复制,毕竟当代工笔画所涵盖的元素已不是简单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了。清人张庚在《浦山论画》中写道:“古人有云:‘画要士夫气,此言品格也。第今之论士夫气者,惟此干笔俭墨当之,一见设立色者即目之为画匠,此皆强作解事者。古人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王都尉、文湖州、赵令镶、赵承旨俱以青绿见长,亦可谓之画匠耶?盖品格之高下,不在乎迹在乎意。”此番古人论述,非常明白地提出,一幅画的高下更在于看其立意的高低,以此来决定作品是否匠气,而不是以是否工笔写意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