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蓉(巴中市中医院/ 巴州区人民医院)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急救和医疗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的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因此,了解脑出血的急救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后遗症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脑出血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出血 脑内出血通常由高血压引起,导致脑内小动脉破裂,血液积聚在脑组织中,形成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引起,血液积聚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造成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出血的症状多样,但通常包括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如昏迷)、偏瘫、语言障碍及视觉问题。症状的具体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和范围。
脑出血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首先,立即拨打紧急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援助,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移动,避免加重脑部损伤。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刺激和压力,保持环境安静和舒适。若患者出现抽搐,应将其置于安全位置,避免其受伤,但不要试图控制患者的运动或将任何物品放入其口中。紧急情况下,这些初步的急救措施能够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直至专业医疗救援到来。
脑出血的医疗干预旨在控制出血、减轻颅内压,并防止并发症。在医院紧急的影像学检查,如CT 扫描或MRI,首先用于确诊脑出血的位置和程度。基于检查结果,神经外科医生可能考虑手术干预以移除血肿、减少颅内压力,或修复破裂的血管。对于非手术患者,紧密监控生命体征、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以及使用药物控制颅内压、预防痉挛,是标准治疗的一部分。
此外,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治疗;预防并发症,如脑水肿和感染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其主要风险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是预防的首要措施。这通常涉及健康饮食、定期锻炼、限制酒精摄入、戒烟、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避免过度劳累和用力等;必要时规律正确使用降压药物。
高血糖和高胆固醇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控制、体重管理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来加以管理。对于有血管畸形或家族史的个体,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此外,避免头部受伤也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方面,这包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和遵守安全规则。最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在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从而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脑出血的严重性要求公众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从有效的预防策略到紧急时刻的正确急救措施,再到医院内的综合医疗干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脑出血急救知识的普及,提升整体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