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李琴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 214000
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临床治疗多采用静脉输液方式,然而儿童在进入陌生环境往往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在静脉穿刺和输液过程中会出现不配合、哭闹等现象,不但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还会对患儿心灵造成一定创伤。护理人员虽可在输液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但因儿童语言沟通、理解、认知等能力发展尚不完善,输液安全性仍无法完全保证。为此,需探寻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在保证输液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儿童输液依从性。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不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还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安抚方法,近年来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研究发现,应用患儿喜欢的游戏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消除患儿不良情绪,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显著提升其诊疗配合度,使其在快乐中接受诊疗〔1-2〕。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家属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对静脉输液治疗肺炎患儿进行干预,以探讨其对输液情况的影响。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炎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肺炎诊断标准〔3〕,并经临床检查确诊,年龄5~14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儿意识清晰且无精神系统疾病,可配合家长完成相关游戏与调查,且其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弱视、色盲等视力问题患儿、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或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等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游戏与调查患儿。按照双色球法将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3岁,平均(7.39±3.21)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7.68±3.45)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耐心、温和地与患儿沟通交流,取得患儿信任与好感,并通过鼓励性语言鼓励患儿积极配合,若患儿仍旧不配合则要求家长协助下强行实施静脉穿刺,若家长存在不配合时需对其进行护理指导,帮助家长明确延误治疗可能会加重患儿病情而危及其生命安全,确保家长全力配合,找准患儿血管,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做好穿刺部位固定,叮嘱家长输液期间不可撕扯或大幅度、猛烈动作,避免出现穿刺针异位等情况,同时播放患儿感兴趣、喜欢的动画或音乐节目,加强输液期间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家长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1)制作填色图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收集各年龄段儿童喜爱的图画,如2~6岁儿童主要以卡通图为主,7~10岁儿童主要以动画图为主,11~14岁儿童主要以漫画图为主,图画内容包括当前热播、流行动画片中的风景、动物、玩具、美食、卡通人物等,图片收集后将其印制为30 cm×30 cm大小的黑白线稿,用于患儿自由填色作画,在黑白线稿左上角印制彩色示例图供患儿参考。(2)实施家长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①穿刺前由护理人员向家长及患儿介绍游戏的方法与填色技巧并亲自示范,鼓励患儿家长主动参与帮助并引导患儿完成填色游戏,并许诺在完成输液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告知儿童其所完成的绘画会在病房宣传栏张贴展示,控制游戏时长在30~40 min,避免因时间过久使患儿失去兴趣。②在穿刺完成、确保输液通畅后,鼓励患儿自由选取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张图片,在家长帮助与引导下患儿自行选择彩色蜡笔完成涂色,注意输液期间家长需时刻关注患儿上肢活动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或频繁活动导致穿刺针移位、脱出等情况,从而影响输液进程。同时责任护士需加强输液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③填色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询问患儿对趣味填色游戏的感受,并对填色表现良好患儿给予肯定与奖励,如小红花、毛绒玩具、一只小玩具等。
1.3.1患儿输液依从性比较 参考周璇〔4〕的研究由该院自行设计《儿童输液依从性调查表》对患儿输液依从性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抗拒挣扎、面部表情、躁动不安、语言、喊叫哭闹等5项,每项内容分值0~4分,0分表示从未有,1分表示偶尔有,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有,4分表示总是,满分介于0~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输液依从性越差。
1.3.2穿刺效果及输液过程中不良情况比较 穿刺效果以一次穿刺成功率来反映,同时参考《美国儿童疾病协会静脉输液临床过程及结果监测》〔5〕相关内容并由本院自行设计《儿童输液不良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穿刺部位情况、固定效果、输液重注、输液时间等,输液结束由家长针对患儿输液情况进行填写打“√”。
1.3.3家长满意度比较 采用EMPATIC-30满意度测评量表(中文版)〔6〕对两组患儿父母满意度进行评价,量表包含信息获取、父母参与、专业态度、治疗照顾4方面30条目内容,每条目分值1~6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长满意度越高。
研究组患儿抗拒挣扎、面部表情、躁动不安等各方面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比较(分,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穿刺部位异常、固定不佳、输液重注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输液时间显著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效果及输液过程中不良情况比较
研究组各方面EMPATIC-30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EMPATIC-30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静脉穿刺所引起的疼痛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恶性刺激,同时因儿童思维方式主要以知觉行动思维为主,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导致儿童因某些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穿刺)对医护人员与医院环境产生明显排斥心理,影响其静脉穿刺依从性〔7〕。可见,给予患儿静脉穿刺期间必要的护理措施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游戏对于儿童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全球通用性“语言”,是最容易吸引儿童注意力、调动儿童兴趣的一种手段。近年来,临床针对患病儿童护理研究中发现,利用游戏干预可以有效分散患儿注意力从而缓解患儿焦虑、恐惧等心理,提高患儿诊疗依从性〔8〕。张姗和盛桂梅〔9〕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情景游戏进行干预,发现可有效缓解患儿静脉输液操作引起的疼痛反应,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与输液依从性。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进入陌生环境或面对陌生人时易出现紧张、恐惧甚至哭闹等情况,且该阶段儿童通常存在明显的“分离焦虑”情况,而家长是其最亲近、最依赖的对象,本研究在对静脉输液治疗患儿治疗当中应用趣味填色游戏干预时积极鼓励家长主动参与,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抗拒挣扎、面部表情、躁动不安等各方面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上述张珊等研究结论基本吻合,进一步提示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应用家属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家长主动参与引导患儿完成填色游戏,借助患儿与家长间亲情纽带以及患儿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可使患儿感受更多关爱与温暖,便于缓解患儿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另一方面利用趣味填色游戏吸引患儿注意力,通过给喜欢的卡通人物上色使患儿感觉快乐与兴奋,将患儿注意力从对输液的恐惧转移至感兴趣的填色游戏中,从而阻断负性情绪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患儿输液治疗中抗拒挣扎、躁动不安以及哭闹等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安全与否与输液患者配合程度有着直接关系,输液患者配合程度良好,不仅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还可以提升输液效率,提高输液安全性〔10〕。本研究入患者年龄介于5~14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儿童多处于活泼好动时期,长时间输液往往限制患儿活动,这也是患儿最难以忍受的过程。因此,给予静脉输液患儿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输液安全性是儿科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熊腾琼等〔11〕研究将填色游戏用于静脉输液患儿护理中,发现可有效改善输液患儿遵医行为,提升输液安全性。本研究尝试应用家属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用于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对喜欢的卡通图片上色使患儿将注意力集中于填色过程中,消除患儿因输液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同时通过投入填色游戏而减轻长时间输液而产生的无聊、烦躁、哭闹等情况,确保患儿输液顺利完成;研究发现,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穿刺部位异常、固定不佳、输液重注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输液时间比对照组更短。与上述熊腾琼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提示家长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患儿输液不良情况发生。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各方面EMPATIC-30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可有效提升静脉输液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主要原因在于:患儿常因惧怕打针或因进入陌生环境而出生紧张、害怕等负性心理,家长陪同参与护理能缓解患儿负性心理,另一方面利用趣味填色游戏减少患儿对静脉穿刺等操作的关注,分散患儿注意力,促使其精神放松,进而减少患儿哭闹、抗拒等不良情况,提高患儿配合程度,这极大地保证了患儿的输液安全性,也是缓解家长因患儿病情而产生的担忧、焦虑心理、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治疗肺炎患儿应用家长参与式趣味填色游戏,可有效减少患儿抗拒、哭闹等情况,降低输液期间固定不佳、输液重注等不良情况,有效提升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保证输液效果,进而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