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为了长期控制中国,加紧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在铁蹄践踏中国大地的同时,将战略目光聚焦在了黄河。从1935年开始,日本就对黄河中下游至入海口进行航空摄影,编制了《黄河線集成写真》地形地貌图。
1939年3月,日本东亚研究所成立了以黄河为研究对象的第二调查(黄河)委员会。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设有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调查黄河上中游、下游现状与黄河文献整理,下设16个专门部会。其成员集合了日本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多达289人。研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治水防洪、农林渔业、水力发电、交通航运等与黄河相关的14个专业。
从该委员会成立至1944年的5年间,从宁蒙河段到晋陕峡谷,从豫西山区到下游两岸,从禹门口、三门峡到小浪底,黄河中下游两岸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对攫夺黄河资源的谋划与侵华军事战争同步进行,整理出文献汇编、调查报告、设计规划193件,发表研究成果1400多万字,形成了一部综合性的《第二调查(黄河)委员会综合报告会》,对于黄河流域治理,特别是下游防洪、航运交通、开发水力发电、农业、渔业等进行了多方面分析研究。
开发掠夺黄河水力发电资源,是日本侵略者研究的重点。他们在《黄河治理开发梯级方案》中,选择了碛口、禹门口、三门峡、八里胡同、小浪底等20余处干流水电开发坝址。其中的《黄河三门峡发电计划》提出了分两期开发的计划,总装机112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并编制了《三门峡堰坝筑造计划概要》。更为荒谬的是,1942年9月,日本内阁“兴亚院”竟然将“治理黄河的对策”提上该院议事日程,决定将建设黄河三门峡水坝作为日本未来的一项重要建设规划。由此,日本侵略者妄图长期侵占中国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然而,直至二战结束,日本侵略者的黄河研究计划也未能全部完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军以狂暴激情编织的“黄河开发梦”也彻底破灭了。 (摘自《黄河画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