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溟慧
亲爱的小星星,你一定做过无数的梦吧?你还记得梦中的经历或景象吗?是不是有点模糊不清呢?是不是有点荒诞离谱啊?是不是无迹可寻呀?对啊,这就是梦本来的样子,但聪明的小星星“倚梦”创作了不少“奇文”,梦成了载体,梦成了工具,梦成了追忆,这样的梦却是有迹可循的。本期,我们就来追梦一探吧。
入梦奇缘各芬芳
有一首歌唱道:“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们越过时空相见……”
“现实——梦境——现实”的结构是倚梦作文的常见形式。
有一篇《刑场历险记》就是这样的结构。作者的奇遇是一场审判,入梦即在刑场受审,一脸懵的小作者听到了眼睛的控诉:
这时,我的双眼忽然不停眨巴,流下一串串热泪,我的眼睛竟然开口说话了:“审判长大人,请您救救我吧!我的主人一有空就看电视、玩手机,一连就是几个小时,丝毫不顾我的疲劳!即使我浑身布满血丝,身体干涩得发痛,他也决不停歇,还用脏手揉搓我。不仅如此,他还总是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晚上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漫画。写作业时,鼻子都快碰到桌面了!正因如此,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远处的东西渐渐地像蒙上了一层纱,怎么也看不清楚。原本灵动的目光也变得越来越无神。这样下去,我不废了才怪……”眼睛再也说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劲儿地流泪。
大眼睛审判长正要审判,小作者忽然大叫着惊醒,醒来阵阵后怕,再也不敢伤害眼睛。这样的梦境作文蕴含了小作者要彰显的主旨,警醒自己和小读者们少玩手机、少看电视,爱护眼睛。一场可怕的审判之梦,比用现实手法呼吁和号召要来得更逼真、更有效,也更生动。
本期的《一场清梦》虽然也是同样的结构,却是另一种更创新的思路:入梦之后“我”不再是“我”,而是“梦境+变身”的样态,变身为曹操,那可威风了
登赤壁山俯瞰,只见左岸数百艘战船樯桅毗连,八十万大军人声鼎沸。北风凛冽,旌旗猎猎,直指江南,势不可当,真乃天助我也!沿岸迈步巡防,眼前艨艟巨舰铁索连环,蓄势待发;北地雄兵如履平地,剑拔弩张,一派士气高昂,舍我其谁?三分一统,指日可待;孙刘二贼,手到擒来。老夫拈须长笑,意气风发。
看看这气派,真乃一代枭雄也。小作者化身曹操,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挥若定,火烧连营,化身真爽啊!岂料“图——书——馆——不——让——睡——觉!”喝断清梦,赢得仓皇北顾。哈哈哈,不过,这样的梦于老师也想来一场,太过瘾了!
还有一篇更有意思的“梦境+变身”——《写作出逃记》,小作者本着“不想写作文,我要出去玩”的信念,伸懒腰,打哈欠,成功化身为——呃,化身为一只苍蝇。好吧,苍蝇就苍蝇吧。遭遇嘛,就“糟”了一点儿:
跟風这么一斗,我已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可一闻到炸鸡的香味,又立马来了精神,“嗡嗡”地冲心仪已久的鸡腿飞去。就在玻璃橱窗里,满满的一盆,一个个金黄的鸡腿比金华火腿还要大,这样一个就够我吃好几个月了吧。
我急不可耐地飞扑上去,小细腿紧紧地黏在了上面,小嘴颤抖着凑了上去。唉,没牙齿可真不痛快,只能慢慢地吮吸。才几口,我都还没尝出味道呢,一只手便向我扇来。我只好仓皇地逃出了橱窗,这才看清手的主人是个漂亮的女店员。
一个追,一个跑;一个不依不饶,一个惊惶奔逃。一头撞在玻璃门上,眼冒金星,一阵眩晕,直坠而下,一场惊梦方初醒,一篇作文苍蝇赠。也是没谁了吧?
把握住这一类作文的结构,你便可以随自己的意愿,穿越、邂逅、化身、奇遇,你的梦你做主!写出的作文也会因梦的奇特而精彩、独特。就如春日花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朵朵不同,每一朵花都是一颗种子的绮梦。
借梦结尾意深长
有一篇文章《凡卡》就是以梦结尾: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最后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看着甜,其实苦,使读者更加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他的幸福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以美好的梦来衬托现实的悲惨,可以暗示他愿望的破灭,从而使读者更加同情和怜悯凡卡的遭遇,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大作家契诃夫借梦结尾,梦境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讽刺意味强烈,揭露社会的黑暗,更加犀利。
以梦结尾可以像上文一样,与前面的现实相反,形成对比;也可以顺承前文,向后延伸,给读者留下空间浮想联翩。巧借梦结尾,可以使直白的意思更加含蓄,可以使情意表达更加婉转,你不妨尝试一下吧。
似梦非梦情难忘
这里的梦似梦非梦,是记忆深处的回响,是魂牵梦萦的环绕,是心心念念的牵挂。如《梦里绍兴》,只这样的开头,我们就跟着醉了,美若轻梦:
撑着油纸伞,踏入了绍兴烟雨。提着荷花灯,走进了绍兴画卷。
——题记
天青无恙,雨落有声,恰游绍兴。
缓缓踏上那青石小路,盈盈地走进一条悠长而又幽静的巷子。嬉戏谈笑间,耳畔似乎传来了袅袅曲声,伴着轻轻的吴侬软语不断回响。
《西塘·烟雨之梦》用温暖、清新、诗意的笔触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古朴典雅的江南水乡水墨画,烟雨似梦,意味无穷。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此季节,站在西塘古街上,寒意绵绵,风景如画,古街、石桥、古物一一从眼角划过,不禁让人觉得古镇西塘是厌倦世俗隐居的最佳去处。
只因一往情深,家乡的景、家里的人都会成为梦中的影儿。季羡林先生在《寻梦》一文中这样写梦境:
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
这是梦吗?这是梦,是作者留学国外时的梦。这是梦吗?这不是梦,这是作者对家乡的记忆,对母亲的眷恋,对儿时的怀念。在似梦非梦间,作者表情达意。
小星星们,今天的探梦之旅就要结束啦,在别人的“梦”里,你是否在寻找自己的梦呢?你也可以入梦结奇缘,惜梦巧收尾,似梦写情长,倚梦出佳篇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