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可欣
大一开学前,我第一次见到卢沟桥。眼前这座历尽沧桑的古桥是那样静谧、沉寂,但它端肃的气质却强烈地冲击着我的感官。
思政课上,当老师提出让我们为红色文物建模时,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卢沟桥。在学校的虚仿中心,我第一次见识到知识图谱这清晰串联知识点的数字技术。
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学科中被称为知识域可视化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它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换言之,知识图谱是一种将大体量数据、知识间关系可视化的数字工具。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知识图谱讲述独属于卢沟桥的文物故事。
找到几位与我志同道合的组员,我们便着手开始尝试。我们构想以卢沟桥为中心,下设卢沟桥的建筑学历史、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的意义以及卢沟桥蕴藏的民族精神等4个二级子标题。在卢沟桥事变这个标题下,我又添加了战前、战时、战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等4个三级子标题,每一阶段都包含时间、规模、战争经过等更深入的内容。利用知识图谱的形式,观看者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点击、学习,也可以宏观地把握各知识间的关联。
我们尝试了自己书写python代码,最开始时,编程完成的“图谱”只可以实现简单的分级结构,且关联并不清晰,与其说是图谱,不如说是一种“菜单”。于是我们又尝试了利用AI生成构建图谱的代码,由于代码的实现需要极大体量的数据库和对应算法支撑,这与我们开始时精准创作的想法背道而驰。随后,我们便将视线转向各类生成软件,从neoj4到protege,市面上大部分具有该功能的软件被我们一一学了个遍,结果发现它们确实都能实现知识图谱,但却都只停留在文字的形式。
我希望给观看者呈现的是一个鲜活的、可视化的卢沟桥故事,这意味着我们的图谱里需要图片,甚至是视频。文字的图谱已然难以实现,要加入图片和视频无疑是难上加难。经多方寻求,我们找到一款软件obsidian,通过学习,我们终于构建出同时包含文字、图片与视频的知识图谱。
构建知识图谱,还需要大量的资料与素材支撑。我们将互聯网上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构建文本库,同时重点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平台发布的相关图片、视频,以扩充多媒体数据库。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卢沟桥的了解。更认识到,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梳理、讲述卢沟桥的故事,能够更好地让历史永存于心。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