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瀚 张峻僳 李丹阳 韩子涵
为了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北京大学于1918年11月15日举行演说大会,李大钊先生以《庶民的胜利》为题作了著名的白话文演讲,并在《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之一。
此文的发表在当时影响非常大,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劳动青年、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的大联合。
100多年过去了,斯人已逝,但李大钊先生留下的这篇铿锵有力的演讲却依然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庶民的胜利》这篇演讲稿不仅内容深刻,而且从演讲技巧、传播角度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在这篇演讲稿中,李大钊先生大量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比如他慷慨直言“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在演讲的最后,他大声疾呼:“诸位呀!快去作工呵!”这样直接且强烈的语言,有力突破了“跨(阶层)文化”交流的障碍,使得能听懂他演讲的受众更多。
李大钊先生的这篇演讲稿不但用词简练,而且信息量和信息密度也很大,删掉其中任意一句话都会破坏文章的原有结构。比如演讲稿的开篇连用多个问句和排比句——“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的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那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那个庆祝?”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引发思考。在文稿中,他用明确的论断“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既反映了对时代的深刻洞悉,又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深刻理解。
李大钊先生在演讲中很少使用冗长复杂的句式和词汇,他能够用最简洁最有力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使聽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稿第二段的开头,李大钊先生说:“这回大战,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社会的。”直白、犀利的话语,瞬间就调动起听众的注意力,紧接着对两个结果进行层层剖析,将民主主义的人民和大众立场阐述得明明白白。“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他用孕育生命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将新时代到来时的艰难和惊喜准确地表达出来。
好的演讲语言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的,它的每句话都有用,每句话都有立场和倾向性。李大钊先生的《庶民的胜利》,不仅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表达向广大平民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振聋发聩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文字的力量,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