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好丽
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社会的皇权符号,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与龙相关的成语比比皆是,传说更是数不胜数。不同于西方神话中的暴龙,中国的龙神秘高贵,变幻莫测。
龙作为神话中的灵异动物,可谓种类繁多。《广雅》将龙划分为四种:有鳞的称蛟龙,有翼的称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关于龙的形象也众说纷纭,东汉王符的“九似说”颇为有名。
司水灵物
你知道吗?在古人心中,龙曾被认为是“司水灵物”。
《周礼·地官》中说“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节”是使者所用凭信,山区之国符节为虎形,平地之国符节为人形,多水的泽国符节则为龙形,可见龙与水关系之密切。
蛟龙得水、龙游曲沼等成语中的龙都生活在水里。刘禹锡的《陋室铭》亦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能兴云布雨,为百姓消除灾难,如《山海经》中讲“早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龙的居所就是龙宫,屈原的《河伯》形容龙宫“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西游记》中有四海龙王,龙宫里珍宝无数,龙王掌管着天下降雨的大事。诗人笔下的龙常常生活在水中,试举数例:
通天神兽
《说文解字》释龙:“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意思是说龙既能翱翔天际,也能藏于深渊。《周易》也说“飞龙在天”“潜龙在渊”。
《山海经》中乘龙的神人很多,夏后氏启、南方祝融出行都是乘龙。游仙诗在幻想畅游仙界时,借助的“交通工具”也是龙。屈原《涉江》云:“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屈原被顷襄王放逐江南,举世混浊无人欣赏他的高洁品格,他驾着青虬白螭和舜帝重华同游天帝的瑶台花园,远离尘世。
李白的《飞龙引》说得更直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黄帝炼丹成功后,便乘龙升天,李白对此十分向往。
吉祥福瑞
古人认为,凡是统治者顺应天意,国家就能风调雨顺,显现祥瑞。《礼记·礼运》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凤凰、乌龟和龙出现于世,意味着国家安定、百姓安居,百姓也渐渐将龙视为美德和力量的化身。
龙常作为装饰图案出现在陶器、玉器、青铜器之上,玉龙的意象也频繁出现于诗词中。宋朝诗人胡致隆在《星子楼》中写:
葛中藤杖竹篷僚,静夜江楼纵目初。
海兽擎山出彭蠡,玉龙衔水下匡庐。
星子楼位于江西九江,东临鄱阳湖,南依庐山。静夜里,诗人手握藤杖,在星子楼上极目远眺,思绪飘得很远,仿佛看到鄱阳湖中海兽擎山而出,玉龙衔水从庐山腾云而下。诗中玉龙就是祥瑞的神兽,玉龙衔水写出了鄱阳湖水势浩渺的阔大气象。
皇权象征
上古时期,龙被视为拥有超自然力的神兽。到了封建社会,龙逐渐成为皇帝的化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被稱为“祖龙”。汉高祖刘邦自称“真龙天子”,传说其母感龙而孕,生下刘邦。龙在后世成为皇权的标志,与帝王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染上龙的色彩:皇帝的相貌称为“龙颜”,皇帝的身体称为“龙体”,皇帝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的椅子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皇帝乘的车称为“龙辇”。唐玄宗即位时沈佺期写下《龙池篇》来歌颂他: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龙池跃龙,飞向天门,进入紫微宫,将地上的宫殿与天上的仙界合为一处。宅邸楼台华丽辉煌,百川之水不顾自然规律流向玄宗宫殿的龙池。诗人以龙跃升天比拟唐玄宗登上帝位的过程。
贤人君子
《离骚》中写“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飞龙驾车,美玉象牙装饰车辆,飞龙和美人香草一样譬喻君子的美好品德。《吕氏春秋》中说“龙食于清,而游于清”“鱼食于浊,而游于浊”。张志和的《和渔父词》云“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天地被风云搅动,鱼和龙混杂一处,后人用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分辨。从中不难看出,古人都将龙视为高洁之物。
《史记》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回去后他对弟子们说:“我了解飞乌、游鱼、走兽,但是不了解龙,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超然神变,难以理解。”白居易在《反白头吟》中说“譬如蜩魏徒,啾啾啤龙鹏”,蜩翡暗喻志向不高的小人,龙和鹏并举指代豪杰之士。
隋唐开始以科举取士,中举就是鲤鱼跃龙门,不中就是跃龙门失败,失败的鲤鱼撞击石壁,额头受伤而归,时人谓之点额。李白《赠崔侍郎》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李白自诩为黄河中的三尺鲤鱼,科举失败,归来继续伴着凡鱼,好不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