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斌
到2024 年2 月24 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已经打了整整两年。
两年多来,俄乌战争作为二战后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战争,引发了世界各国的站队甚至卷入。同时,也是世界各大媒体持续关注和广泛报道的内容。在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23年100张最佳照片中,俄乌战争的画面自然也不会缺席。
比较特别的是,附图这张照片的画面里没有坦克枪炮,没有战火硝烟,甚至没有一个士兵。确切地说,是没有活着的士兵,只有一具死去好久的士兵的尸体,在泥土公路上被来回车辆碾压,几乎完全归于尘土。我们只有凭着被压扁却未曾腐烂的军装,判断士兵中弹伏地时的大致模样。还有那双结实的橡胶军靴,仍然不肯融入大地,倔强地宣示着它主人曾经的存在,似乎在与完全消失作最后的无力反抗。
这是一幅战争照片吗?整个画面好安静啊。画面中是绿草满坡、野花盛开的郊外。这里适合举家郊游,会有带着青草香的微风吻上面颊,可以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感受岁月静好……但画面中央一具像灰尘一样即将消失的尸体,把我们都惊醒了:这里是战场,是人类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竞技场。
这幅战争照片的特别之处,正是以一种特别简单、沉静的素描手法,记录了战争对和平与美好的毁灭,对鲜活生命的戕害。它记录的不是战争激烈惨烈的过程,而是再现了战争的结果——异常安静,却触目惊心、令人窒息。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两年,可眼前仍看不到、看不清它最后的结果,但这只是对于交战国家和旁观国家来说。对于倒在异国他乡的士兵来说,这场战争早已有了结果。虽然我们不知道(恐怕也没人知道),这位士兵生前是谁的丈夫、谁的儿子,他的家人可能也不知道亲人在他乡已经变为尘土。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一个生命的消失似乎微不足道,它很快会归于大地,消遁于无。
这让我想起一首哀婉的反战名曲——美国民歌之父皮特·西格(Pete Seeger)在1956年写下的《花儿到哪儿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花儿都到哪儿去了,时光流逝
……花儿都被女孩们采去了
……时光荏苒,女孩们都到哪去了
……她们个个都嫁了人
……时光飞逝,她们的丈夫都到哪去了
……丈夫们都当兵去了
……士兵们都到哪去了,他们个个进了坟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