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青年思想现状与发展需求调查研究

2024-05-20 00:00:00首农食品集团青年发展研究课题组
食品界 2024年5期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青年是推动国有企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的生力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新时代背景下,重视和掌握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与发展需求,并从问题出发做好青年的思想引领和发展服务,激发青年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有效驱动其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各类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中充分发挥青春力量,实现青年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

1.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1研究背景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北京市最大的农业食品领域国有企业,集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于一体,形成了从育种、种植、养殖、生产、销售、研发、服务全产业链,肩负着“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重要载体、首都食品安全行业表率、首都食品产业发展核心主体”的重要责任。集团现有35岁以下青年12714人,占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分布在各产业领域的不同工作岗位。当前,集团正处于“十四五”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掌握青年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做好青年引领与服务工作是做好人才培养、推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研究方法及相关情况说明

研究围绕青年对集团改革、企业发展、青年工作、人才培养、自我成长等内容进行研究设计。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文献研究法对相关领域既往研究进行梳理,为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框架搭建和问题梳理提供了重要借鉴;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集团35岁以下青年为研究对象,从青年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导向;工作现状、焦点需求、职业发展和心理预期;个人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的耦合程度;对集团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集团青年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五个维度获取研究数据并进行分析。

1.2.1访谈法及样本情况

调研共招募35岁以下访谈对象154名,课题组根据访谈设计目的,从性别、年龄、学历、岗位、职级五个维度,通过分层抽样,抽取20名访谈对象,覆盖京内、京外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和背景的青年群体。对研究对象进行单独半结构式访谈,形成15万字访谈逐字稿,为后续数据研究及问卷制定与分析提供一手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及样本情况

研究选用李克特五点法量表,以半结构式访谈内容编码分析结果为基础,参照使用Brayfied和Rothe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等国内外常用成熟量表,设计问卷,检验信效度后进行发放,共收集4862份有效问卷。其中,51.4%为男性,48.6%为女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4.15%;56.68%为已婚;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和其他政治面貌分别占24.27%、26.86%、47.92%、0.95%;岗位分布覆盖职能管理(31.39%)、生产制造(14.34%)、营销管理(11.15%)、生产辅助(9.3%)、生产管理(9.17%)、科学技术(7.75%)和其他业务(16.91%);工作年限5年以上占56.03%。

2.青年思想现状及需求特点

2.1青年时政关注度较高,信息渠道多元化

数据显示,青年对党政时事和社会时事的经常关注度分别达到85%和90.34%。关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的青年占比分别为77.33%、66.97%、45.29%,高于娱乐、体育、教科文卫等。同时,83.91%的青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集团新闻的关注程度较高,认为自己了解集团发展现状、战略规划、品牌产品、业态情况的青年占比分别为70%、68%、82%、76%,两组数据结果相吻合。这与刘庆帅提出的新时代青年政治态度趋于理性相一致。经历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冲击等国内外形势巨变后,个体与国家、社会、单位组织的联动性更趋深入,这一点反映在国企青年群体上同样非常显著。更多青年开始关注时事,对企业发展、时代发展的参与感开始增强,对于国家形象、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

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迭代更新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青年习惯于从新闻媒体网站(68%)、自媒体新闻平台(60%)、社交平台(68%)获取信息。这一结果更加说明网络、自媒体等平台是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未来企业文化宣传、品牌推广和思想政治建设引导的投放平台和趋势应考虑适当侧重。

2.2工作满意度整体较好,工作压力程度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对工作现状感到满意的青年达到81.51%,处于较好水平,高于税务系统青年干部总体工作满意度(61.15%);63.55%的青年表示对薪资待遇感到满意,表明青年职工对薪资和晋升的工作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与胡奕明对乡镇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一致。青年职工特别是刚刚毕业进入企业的职工,对职场身份转变、绩效考核存在不适应,报酬、晋升与自身预期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在面对工作中压力严重程度方面,感到压力中等以上的青年高达83.34%,压力主要源于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压力及工作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等。对于如何缓解工作压力,青年职工选择最多的三种方式是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转移注意力,如打游戏、看视频等;以及选择向家人朋友倾诉。工作压力宣泄疏导与应对应作为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2.3青年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的耦合程度

青年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组织之间存在着契合性或适配性问题,即个人是否能够适应组织文化、满足组织需求、获得组织支持;另一方面,个人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亲合性或吸引力问题,即组织是否能够吸引个人加入或留下,并提供个人成长空间和机会。研究将青年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规划视为两个系统,并根据其耦合强度、耦合协调性和耦合效应来评价其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年对自己和企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规划和了解,其中对现有工作和成长方面的规划较为清晰,对现有生活方面的规划较为基本,对企业发展规划方面的了解尚不充分(如表1)。

根据耦合理论计算青年与企业之间的耦合强度、耦合协调性和耦合效应。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各项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从表2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项变量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集团青年对自己和企业之间关系认知较高,并且愿意与企业保持一致。

根据耦合理论计算出青年与企业之间的耦合强度、耦合协调性和耦合效应。如下公式所示:

由此可知,青年职工对个人发展规划的意识和行动较为积极,但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认知仍存在一定差距。青年职工对企业规划和个人规划具有契合性的认识程度较高,且认为企业发展规划会对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4青年工作关注度整体较高,青年服务需求集中度高

研究数据显示,73.34%的青年表示“经常关注集团共青团”;77.56%的青年认为“集团很重视青年工作”;77.38%的青年对集团青年工作表示满意。对青年工作改进建议的统计中,青年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提升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内外青年交流、心理健康与压力疏导、丰富业余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增强青年建言发声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这表明,一方面,新时期青年工作内容更趋多样性,青年更具个性化,渴望交流发展和被关注、支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青年因发展阶段而具有的渴望朋辈互助、寻求组织关怀引领的群体特征,青年服务工作的需求具有一致性。

3.工作展望与优化路径

3.1创新思想引领模式,提升组织认同感

青年群体因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年龄差异等不同因素,呈现出思想、需求、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元化。因此,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既具有极强的必要性,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国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应当博采众长,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与企业文化建设、青年发展需求相结合,以企业专业交流、岗位实践锻炼和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为载体,推进青年碰撞思维火花、加深团队情谊,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历史,更加深刻理解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荣辱与共和深度链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提升组织认同感。

3.2强化职业规划引导,激励青年建新功

企业要加强与青年职工的沟通,了解青年成长需求、个性特征和专业能力,为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积累充实完善的数据,把握青年真实发展需求,综合判断其与企业发展和当前具体岗位的适配性,因材而用、扬长补短;要从专业、年龄、性别等不同要素分析、更新青年群体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健全引才、育才、留才的工作机制,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打好人才基础;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制定明确且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青年职工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认知程度,加强“号手队岗站”建设,激发青年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推动企业和青年职工的共同发展,更好实现企业与青年职工的“双向奔赴”。

3.3聚焦青年需求服务,增强职工幸福感

从毕生发展阶段来看,青年职工大多处于人生的“建设期”,面临婚恋、置业、生子等多个人生的重要节点,解决青年多元的实际需求、增强青年职工归属感,是国企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畅通青年沟通渠道,了解青年在工作、生活、心理情感等需求,营造人文关怀氛围;要鼓励青年关注企业发展、踊跃建言献策、参与组织决策,帮助青年在“被认可、被需要、被信任”中不断获得价值感;要完善青年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建立困难青年职工档案、开展帮扶服务工作、优化职工宿舍环境、工作环境、组织朋辈互助交流沙龙、交友联谊等多种渠道方式,为青年职工便捷生活、丰富自我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增强青年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