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提出了“关于争取酒类国际贸易政策,加大白酒国际化推广的提案”以及“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塑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的提案”,引起强烈反响。为此,记者对孙宝国进行了专访,请他详细介绍了有关提案的主要内容。
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
孙宝国强调,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国际化进展缓慢,国际市场份额极小。2023年,中国白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约为0.34%,出口额占白酒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为0.9%。中国白酒和国际烈酒在各自市场中税率严重不对等。在国内,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按照我国给予的进口税目和税率;而中国白酒在国外没有相应的税目和税率,被定性为特殊食品,征以高额关税。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546万升,同比下降5.5%。而国际烈酒进口则量额齐升,进口量1.2亿升,增长6.4%,进口额28亿美元,增长22.8%。其中,白兰地进口额17.5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62%;威士忌进口额5.8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 20.9%。
从国际市场来看,2023年,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出口额56亿英镑(约合75亿美元),法国以白兰地为主的烈酒出口额达48亿欧元(约合52亿美元),中国白酒同国际烈酒存在较大差距。从出口国家来看,中国白酒出口还是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且消费人群多为华侨华裔,欧美市场上的白酒不仅种类少,数量也偏少,中国白酒并未真正被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从税收政策来看,国外酒进入中国只需缴纳3种税,分别是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目前我国对来自除双边协定国家之外国家的烈酒统一征收5%的关税,双边协定国家则为零关税。当前与我国签署双边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瑞士、柬埔寨、澳大利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冰岛、新加坡、秘鲁、毛里求斯、东盟、格鲁吉亚、智利等。而中国白酒出口到国际市场,则面临更高的税率。以欧盟为例,欧盟烈酒进口关税虽然为零关税,但征收从19%至23%的高额烈酒税。关于国内外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别,各进口国按照本国法规将中国白酒归类于不同品类酒精饮料,执行不同的进口检验和关税标准,这导致中国白酒的出口成本较高,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以及中国白酒出口的各种不平等关税制约,要推动白酒国际化,亟待解决目前关税税率严重不对等的问题,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孙宝国说。
孙宝国建议有关部门应制订一系列的白酒出口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国家层面贸易谈判,争取贸易条件平等,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助力。
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
孙宝国说:“近两年,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其中也有别有用心者,利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了解和焦虑心理,恶意造谣、谋取个人利益,动摇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滋生不满情绪。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于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快速、反复地破解,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讲好食品与科学、食品与文化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为食品产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孙宝国表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等谣言多年来反复出现、屡禁不止。这些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群众接受度高、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二是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易“以偏概全”。比如,预制菜。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预制菜从厨房到产业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先行者。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的菜肴都是预制菜。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预制菜产业化同样遇到诸多“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出现对其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时,舆情走向没有回归理性,反而“以偏概全”,使得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愈发加重。三是个别直播间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受理的60多万件投诉中,直播行业成为重灾区,包括“低价引流”、“虚构夸大商品原价”、“虚假宣传”等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孙宝国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对顽固谣言的科普宣贯力度。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二是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科学把关。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三是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部门和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建议依托网信办、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协等已有食品安全、舆情和科普职责相关单位,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