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钰
自2009年起,中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災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而与我们共生共存的森林,其实也一直笼罩在灾害的阴影之下。相关资料显示,2002~2017年,中国共发生9万余起森林火灾,且将长期处于森林火灾的易发期和高危期,防火形势极其严峻。关注森林火灾,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森林火灾,一种森林生态系统中较常发生的自然性灾害,指在林地内部或周边发生的、不受控制的火灾。根据其燃烧的中央地点、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等,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3种类型:
地表火最为常见,通常由枯枝、落叶、杂草、灌木等材料引起,地形坡度是影响其蔓延的最重要因素;树冠火是指在林冠层燃烧和蔓延的火,一般是地表火遇针叶幼树群或低垂的枝条、枯立木、风倒木等后,延烧至树冠引起的;地下火则是林地土壤中粗腐殖质层的有机物质(包括泥炭等)燃烧所引起的火灾,具有隐蔽性强、不易自然熄灭、持续时间长、监测难度大等特点。
森林火灾的发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天气炎热、干燥、大风或雷电击打都易引发森林火灾。除此之外,人们在林区活动时不正当的、疏忽大意的用火行为,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
森林火灾后果严重,它破坏森林结构,减弱其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让该区域易受自然灾害侵袭;降低森林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加剧全球变暖;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地区生活着的人们和动物。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跑在“火线”前面。
为了保护森林,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如搭建起瞭望塔、派人在地面巡视,或使用摄像头、飞机等来监测森林的状况,但这些方法费时、费力,很难看清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科研人员通过一些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如统计相关数据、在森林内多处进行采样和分析、在野外或室外放火后观察其燃烧现象等。如今,科研人员们变得更“聪明”了,他们让人工智能展开深度学习,构建森林火灾预警模型,帮助预测火灾。
许多森林火灾因气候变化或地质活动等自然因素而起,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人为很难干预。虽然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加强对森林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火灾的发生。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火灾预防和管控机制,我们也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森林火灾的预防出一份力。
一、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如果在林区附近生活,更要了解引发森林火灾的严重后果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在林区不乱丢火种(如烟蒂、火柴和其他易燃物品),不要随意在野外用火,使用后要确保火源完全熄灭,不留任何火星。
三、提高警惕,如果看到有人在林区玩火或故意放火,要立刻告诉大人或报警。
如果发现森林已经着火了,我们要尽快告诉大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2119,告诉他们火在哪里,火势有多大。千万不要慌乱,消防人员一定会迅速赶来灭火的。
如果火势很大,感觉很危险,要赶紧跑到安全的地方去。一定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当烟尘袭来时,尽量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来不及躲避时,寻找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忌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沉积烟尘。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因为火势蔓延的速度通常比人奔跑要快得多。如果能找到小河或湖泊这样的水源地就更好了,水是灭火的好帮手,你可以在那里等待救援。
森林,这个被誉为“地球之肺”的绿色宝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当我们怀揣着对森林的向往时,绝不能忽视森林火灾的威胁。只有时刻关注森林健康,积极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才能让它永葆生机与活力,为我们的后代留下美丽的绿色世界。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韦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