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以需求为导向提升读者服务

2024-05-19 03:04陈晓霞
科技风 2024年9期
关键词:读者需求虚拟空间读者服务

摘 要:随着社会智慧化的发展,新需求和新领域相继涌现,针对当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笔者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阅读服务模式的转型和新型服务体系的构建。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改造的必然性,并在传统阅览室的基础上,给予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改进思路,如建设和完善VR阅览室、实物模型阅览室、科研阅览室、图书馆特色APP、学生专属数据空间。此外,随着图书馆服务模式和体系的智慧化,馆员队伍建设也要逐步革新,最终全面满足读者的教学、科研、学习等需求,提升读者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读者需求;实体空间;虚拟空间

随着智慧化时代的到来,智慧化理念逐渐走进各行各业,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依赖。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进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且深刻改变了新一代大学生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整合工作模式、服务手段等产生了很大变化,图书情报资源整合及服务不再单纯依靠人工,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也逐渐减小,这对提升工作效率、信息高效、科学利用有着促进的作用[1]。因此,如何快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源的传播形态、关注读者新需求的变化及网络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也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继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图书馆重要的途径[2]。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研究读者服务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以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为目标,采用最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建设,使得文献资源精准化、服务输出高效化,只有全力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科学建设,才能为现代信息化高校读者提供更加倾心、便捷、高质量的服务,让图书馆真正成为高校知识飞扬的核心场所。

一、高校图书馆改进的必要性

纸质化的信息资源由于保存困难、查阅费时费力等缺点已无法满足高校读者对数字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资源需求。当前,图书馆的纸质文本数字化相对滞后,很多书籍仍是纸质版,没有电子版;部分书籍虽已数字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图书馆管理软件未能及时更新,软件反应缓慢,致使读者查找资源困难,即使花费大量时间找寻目标资源,也有可能错失重要资源。久而久之,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不愿去图书馆找资源,而是仅仅把图书馆作为自习的场所,造成更多的资源闲置浪费现象。

面对当下复杂而又快速发展的社会,高校读者对知识需求更加融合化、碎片化及实时化,对精准服务更加渴求。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及空间改造,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电子档、纸质版及系统数据库。随着高校读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增加新型数据模式是当代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要求。科学数据作为反映科学活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反馈内容[3],其价值并不亚于学术论文、专利、科技报告等具有总结性的科技成果。因此,科学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高校师生科研成长过程中亟须的信息资源。

当前,图书馆的服务仍存在馆员与读者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读者需要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而图书馆馆员无法做到掌握全部资源;此外高校读者数量庞大,而馆员数量有限,因此,馆员很难做到向不同或同一读者推送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致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下降。对于部分读者,尤其大一新生,未能充分知悉图书馆资源服务内容和模式,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未能找到有效信息,致使读者之后不愿再去图书馆查找资源,加之读者缺乏主动意识和反馈意识,导致馆员未能及时给予指导。两方面因素影响了读者与图书馆馆员间的有效沟通交流。

二、图书馆实体共享空间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馆藏资源借阅及空间服务已无法满足读者的多元化、纵深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深入分析高校读者的科研、学习需求,为读者提供学科最新信息服务、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及研究支撑服务。

实体共享空间是指读者进行舒适学习和心得交流的实体场所,其内外建筑环境、设施、设备、馆藏资源等的构建可以根据读者的多元需求组成功能丰富的场所。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基于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筹划并构建了新书阅览厅、研修专座、研讨室等多类型读者服务空间[4]。相比传统图书馆,有效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多种阅读服务空间也顺应了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同时智慧空间逐渐成为建设高校图书馆一种方式,既可解决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也可解决图书馆由于馆员人数不足及馆员知识素养有限的问题,还能及时解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的问题。

(一)VR阅览室建设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仿真技术综合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借助计算机生成的一个实时动态的、逼真的三维立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等多感知性的虚拟世界[5]。由于VR具备沉浸性、自主性、交互性及遐想性特征,对于工程类院校教学系统尤为适用。虚拟现实教学系统是通过三维数字建模构建教学实训场景,帮助学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直观地感受真实环境难以见到的场景,身临其境地接收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抽象信息,以解决教学中学生想象不到的问题。在广泛的学科领域提供无限的VR体验,进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吸收;主动地亲身经历、亲自感受远比空泛抽象的被动灌输说教更具说服力。大部分高校的实习时间是有限的,学校可提供实习的经费有限、现场的环境特殊,能够接触到现场的知识也是受限的,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多,现场实践甚少,甚至现场的一些基本设备操作原理、现场环境一片茫然。因此,图书馆引进VR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学完理论课以后,可以去VR阅览室,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是什么样的,不仅能很好地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例如,采矿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之前不清楚他们未来就业的环境,通过VR,下井、到工作面、看采煤机采煤、看运输机运输煤炭、看通风机通风、最后返回地面,这一系列现场知识通过课本学习比较困难,经过VR,很容易就接受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VR阅览室的建立可以解決工程类大学生现场知识不足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减少专门去现场长时间的实习。

(二)实物模型阅览室建设

随着我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各高校均在举行各类比赛,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部分学生不知道从哪做起,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刚步入大学校园,积极上进,充满活力,对专业课知识充满了向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少,对任课教师也了解较少,比较茫然,直至最后只能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但是部分班主任对本专业没有全面地了解,或者班主任也没过多课题,只能带个别学生,使班内想通过参加比赛锻炼自己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教师指导。

为了顺应时代的步伐,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理应进行改进。第一,图书馆应与各学院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定期邀请学院教师讲解比赛的细则、流程及意义,又是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心的教师教授比赛前沿信息的获取方式。第二,图书馆作为文化记忆的场所,应专门分类设置历年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附有作品说明和获奖感言的展台,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逐渐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

(三)科研阅览室建设

科研阅览室是为将要考研的大学生和对自己研究课题迷茫的在读研究生以及一些科研型教职工创建的。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继续深造还是工作,想继续深造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读研。那么带着很多疑问就可以进入科研阅览室,这里可以展示研究生一天的生活并介绍本专业的研究特点,可以了解哪些大学招本专业的研究生,可以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方向,看自己是否感兴趣,还可以了解到研究生毕业以后,学生们都在干什么工作,自己是否喜欢。我们也可以找到本学校有关的大型仪器和设备及使用说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怎样使用这些大型设备。假如对某一个大型设备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学习提前储备操作知识及数据处理方式。同时,阅览室里可视频播放本校或校外的科研团队突出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汲取他人的精神力量让自己未来的科研路更加明朗,进而提高师生的科研素养。

三、图书馆虚拟空间改进

虚拟空间是读者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学习、分享知识信息的虚幻环境,由网络、系统、服务器、数字资源、硬盘空间等部分组成。

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需求至上,开发便于在智能手机、计算机、阅读器上高效阅读的软件和APP,设置专属服务模块,不断完善和优化图书馆数字阅读的软硬件,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效率。

(一)特色APP建设

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给予读者智慧、便捷的移动服务,打造圖书馆专业APP势在必行。如今,APP阅读器均有非常好的界面设计和读者体验,已然成为移动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之一,但是有些高校图书馆APP服务内容单一,功能不完善,体验感不佳,高校图书馆专业APP需要亟待建设,优化界面设计,实现界面移动化;丰富内容设置,满足读者多元需求;改善读者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如图书馆APP应有基本的“培训功能”针对首次使用者设置专门的引导教程,简单实用;“查阅功能”设置“虚拟书架”模块,高校读者可以不去阅览室,就能找到目标资料,可借阅纸本或查看电子文档,也可把电子文档收藏到自己的文件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标注功能”让读者能把阅读心得或重要知识标注下来,方便后期查询,也不会影响其他读者的阅读效果;“交流互动”和“在线咨询”等功能,当读者遇到问题时,可以选择人工服务或者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服务可以回答常规问题,及时快速,也可选择人工服务,随时和图书馆馆员进行沟通交流;“视频学习功能”储存大量专业课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上不能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图书馆APP对课程专门进行巩固学习;“其他功能”“留言体验反馈栏”读者使用APP后,可对不足处进行反馈。

(二)学生专属数据空间分配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载体的快速发展,读者通过网络阅读器获取资源信息已经成为日常阅读的主流方式之一,读者间的深度和广度的阅读交流不断增强,特别是软件平台不仅提供分享交流的空间,还把单调的文字阅读逐渐图像、视频化,使得图、文、像相结合,相补充,增加了数字化阅读的趣味性。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图书馆可以给每个班级分配一个专属数据空间,班主任作为管理员,可以上传一些学生们必需的资源信息,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把有用的信息资源传到这个空间里面,包括专业课资料和视频、考研资料、找工作资料、学校的比赛资料等。学生进入空间后很容易找到一些同学们普遍需要的资源信息,不用再去图书馆的大资源环境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信息。每位同学也应该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可以把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资源信息保存在自己的空间中,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资料,更有效地获取资源信息。图书馆也充分发挥线上传播资源信息的优势,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投资成本。

四、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随着高校读者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高端知识需求能力及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馆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图书馆学知识及各学科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其次要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提升对学科专业和科研服务的认识,更新服务理念和模式,使得高校图书馆逐渐拥有专业的高素质馆员。因此,图书馆需要制定职业标准、建设认证体系、进行技能培训教育、建立学习平台,对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不断革新,进而熟练使用智能化设备、深入挖掘各类数据软件及定期优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紧跟时代步伐,深化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环境、新需求,加强与高校师生的交流与学习,做到精细化分类,提升服务效率。

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师生的需求逐渐多元化、纵深化,而当代图书馆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改进,对未来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立VR阅览室,可以突破时间、地点、实习条件等限制,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现场专业知识;实物模型阅览室建设,满足高校师生参加各种比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需求;科研阅览室建设,满足师生精细化科研需要。高校图书馆专业APP的建设和学生专属数据空间分配,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线上传播资源信息的优势,使得高校师生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源信息,不再受图书馆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馆员也要及时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综合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华为:以互联网为起点重构商业思维模式拥抱数字社会下一波浪潮[EB/OL].[20130613].http://www.c114.com.cn/news/126/a772532.html.

[2]高雪.新媒体背景下图书情报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13):153155.

[3]李慧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服务[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02):2427.

[4]张海舰,刘素清.让空间成为强劲的教育力量:北京大学图书馆空间重构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01):131137.

[5]李良志.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9(03):3031.

*通讯作者:陈晓霞(1991— ),女,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读者需求虚拟空间读者服务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从兴奋到反思:一个科技记者的微信公众号实践
全媒体时代我国旅游指南图书读者需求研究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浅谈英语读物类图书市场现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浅谈室内设计中虚拟空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