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概述及有效实施应用新策略

2024-05-19 13:06王涛峰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

王涛峰

摘 要: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虫害问题,但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生态防控策略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以及病虫害生态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新策略。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中,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然而,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负面影响。因此,寻求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策略迫在眉睫。

1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概述

1.1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概念

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是指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其主要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控制机制,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在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中,一般可通过增加农田周围的自然植被和森林等生境,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天敌和其他对病虫害有控制作用的生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有益生物的种群;或引入和增加天敌的数量,如捕食性昆虫、鸟类、蜘蛛等,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捕食或寄生病虫害,有效控制其数量和危害程度[1]。其次,有机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更环保,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更低,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可通过使用有机农药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此外,还可通过选育和种植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植,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生境,并采取适时适量的灌溉、施肥、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等措施,减少病虫害流行和扩散的机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重要性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而采用生态防控的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式会对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环境资源造成污染,而生态防控则依赖生物多样性,通过利用有益生物和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病蟲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会残留一定的有害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而生态防控采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有机农药相对较安全,可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残留物风险,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传统的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逐渐增强,甚至产生超级病虫害,迫使农民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加重环境负担,而生态防控强调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物理防治、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以便更好地延缓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产生,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防控注重建立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通过生物多样性的调节作用,限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并利用有益生物如天敌、寄生虫等能够捕食或寄生病虫害,起到生态平衡的作用,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此外,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大量投入,随着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价格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生态防控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调控功能,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农药使用的费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

1.3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时,一般需采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的综合应用,不仅可提高防治效果,还可减少单一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重视保护和利用自然的生态平衡,鼓励自然敌害的发挥作用,以减少对农作物的病虫害的破坏,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动物饲养方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此外,生态防控还强调防范病虫害的发生,旨在通过合理选择品种、合理施肥、合理间隔等农业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并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适用性,选择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防治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1.4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倾向于单一使用某一种防治手段,如化学农药,而忽视了综合防控的重要性,这既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也容易导致农药抗性的产生。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重点倾向化学防控,对于自然敌害的保护和利用较为缺乏,大量农药的使用可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自然敌害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同时,部分作物的品种选择和育种还未充分考虑抗病虫害能力,这导致农作物本身对病虫害较为脆弱,依赖于化学农药的防治。此外,许多农民在生态防控方面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防治指导,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而忽视了生态防控的潜力,且生态防控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如监测仪器、生物防治剂的生产和应用设备等,但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这限制了生态防控的实施[3]。

2农作物病草害生态防控的有效策略

2.1多种防治方法综合应用

多种防治方法综合应用是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中的重要措施,需综合应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相互增强效果,减少对单一防治手段的依赖,提高生态防控的效果和可行性,并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其一,物理手段包括农田清洁、灭除害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和病菌、草害的种子等,如清除杂草、棉田低频限水、病叶剪除、病果摘掉和垂直者摘掉等。其二,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生物、食草动物和微生物等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引入天敌如蚂蚁和蜥蜴等捕食害虫和杂草,或者使用寄生生物和病原体控制目标害虫和病菌。其三,化学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农药的使用,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但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需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定和剂量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此外,在综合应用防治手段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选择,考虑到综合应用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根据目标害虫和病草的生活史和习性,选择适合的防治手段,加以合理调配和组合使用。

2.2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

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是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关键,通过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趋势,可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及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在进行农作物病草害实时监测时,一般可利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气温、湿度等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的变化,及时了解农田环境对病虫害的影响,或设置昆虫诱捕器和陷阱,根据捕获的昆虫数量和种类分析,判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病虫害传播的趋势。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红外相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航拍和监测,高效地获取农作物病虫害的信息,并定期采集受感染的农作物叶片、果实等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4]。同时,将收集到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病虫害的规律和趋势,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农业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农民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动态,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精确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

2.3种养结合

在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中,种养结合是指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和优化畜禽饲养管理,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风险。一般而言,首先需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种植,包括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和抗杂草的作物品种,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农作物轮作种植,或者在同一地块内混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从而减少病虫害在农田中的传播和擴散,且多样化种植也有利于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还可将农作物和畜禽的养殖区域分隔开,避免畜禽的粪便和尿液直接接触到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风险,合理处理畜禽粪便,例如进行堆肥处理,杀灭粪便中的病菌和虫卵,防止其传播到农田中,并充分利用畜禽的控害能力,引导牛、羊、鸡、鸭等家禽放牧或捕食农田中的杂草、虫害和害兽,起到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预防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农田周围或内部的植被多样性,可吸引多样性的天敌和益生物,形成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首先,在农田周边或内部种植多种花草树木,包括散植、带状分布或设立农田边坡、水渠边的绿化带等,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植被群落,提供多样的花粉和蜜源,吸引各类昆虫、鸟类等各种食性的天敌和益生物。同时,种植花草树木种类多样,通过花粉、谷粒和其他植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不同种类的天敌和益生物,不同的昆虫和鸟类会吃不同类型的食物,提供多种食物来源以吸引更多的天敌和益生物。并且,不同的天敌和益生物有着不同的栖息生境要求,一般可在农田周边设置一些遮蔽物、巢穴、孳生地等,用于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如设立蚓蚁巢穴、蝗虫蛹和蝶卵孵化场所等[5]。此外,还需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天敌和益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及时清除杀虫网、不必要的农药残留等,确保天敌和益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生态防控。

2.5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环保、生物友好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一般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引入天敌和益生物、利用植物抗虫抗病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其中,生物制剂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抗生素等纯天然材料制成的农药代替品,利用生物制剂高效、低残留、对人畜无毒害等特点,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引入天敌和益生物,是指引入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鸟类、蜜蜂等,藉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臭虫、蚜虫等害虫的数量,或利用寄生性昆虫控制某些病原菌的传播。此外,部分植物具有抗虫抗病的特性,可通过种植此类植物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利用花菜类、大蒜、马齿苋等有草甘膦抗性的作物种植与病虫害相关性低的农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同时,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如轮作、间作、套作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通过不同作物的搭配,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利用作物间的竞争关系来抑制杂草的生长。最后,可通过建设湿地、河流绿化、草带等生态工程,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作物的自然防御力,提供天敌栖息的环境,吸引多样的益生物,形成生态平衡。

2.6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需积极推广先进的防控技术和进行培训,包括防治方案、防控手段、新品种选育等,便于农民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防控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通过农技站、农民培训中心、示范基地等渠道,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向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传授病虫害防控的知识和技术,包括病虫害的识别、生物防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其次,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及时解答农民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设立示范农田,推广和展示先进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和方法,邀请农民亲自参观和体验,了解生态防控的实际应用效果。此外,还可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疫情监测、防治技术和经验等,将相关信息实时发布给农民和技术人员,提高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推广示范农田,促进不同地区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推广先进的防控技术和方法,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的进一步发展,应积极推广并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以环保、生物友好的方式来控制病虫草害,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防控意识,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并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改善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效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康学莲,杨淑霞.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运用[J].甘肃农业,2021(01):92-93+96.

[2]杨普云,王强,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03):73-76.

[3]张迎迎,陈乐乐,黄志君.病虫害生态防控最新进展及其在桑保上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3,47(01):44-48.

[4]赵中华,尹哲,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J].植物保护,2011,37(03):29-32.

[5]罗林明,罗怀海,张梅,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05):16-17.

猜你喜欢
农作物病虫害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