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嘉(1911—1986),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她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
从小到大,陆士嘉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初二那年,同学借给陆士嘉一本《居里夫人传》,陆士嘉一下子被书里的居里夫人迷住了——原来女人也可以学科学,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家。1933年,陆士嘉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决心留学深造,为改变当时祖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7年,陆士嘉来到了德国柏林。一次,陆士嘉得悉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空气动力学學科创始人普朗特在距离柏林两个多小时火车车程的哥廷根学院执教,便萌生了拜师普朗特的想法。
可普朗特已公开宣布不再收徒,而且他从不收女学生,更瞧不起来自亚洲的学生,所以他一口回绝了陆士嘉的请求。陆士嘉很不甘心,向普朗特提出考试申请,并表示:“如果我的考试成绩不好,就绝不再纠缠。”于是普朗特同意出题考她。结果,陆士嘉的考试成绩优秀得出乎普朗特的意料,他当场拍板收下了这个学生。就这样,陆士嘉成了普朗特的所有学生中唯一的亚裔女学生。
陆士嘉在德国留学期间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大学对中国学生有多种学术上的限制,尤其是不少实验的过程都对中国学生严格保密,这让陆士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但她毫不气馁,用自己研究的方法处理了一个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其所得的实验结果与德方对她保密的相关实验的结果完全吻合。
1946年7月,陆士嘉举家回国。一个月后,她被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聘为航空系教授,成为这所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陆教授在学校里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她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态度亲切。1949年7月,陆士嘉被聘为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教授。
1952年秋,全国大学院系调整,陆士嘉随清华大学航空系调往新组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在那里,陆士嘉不仅承担繁重的一线教学工作,带领其他老师翻译和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还要负责筹建空气动力学教研室。很快,她便在我国创建了空气动力学这门学科,先后开设了实验空气动力学、水力学等系列课程。此外,她还十分重视实验设备,建设了一整套低、高速风洞设备。
陆士嘉的研究方向很多都是选自该学科前沿有待开拓的方向。曾有人劝她不要搞这种不易见成效的研究,她却说:“我愿意成为探索路上的一个小卒,一颗铺路的石子,为后面的人做点探索工作。” 陆士嘉直到逝世前不久,还在医院病床上和前来探望她的人讨论科研问题。她一生为了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尽心尽力,以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分析能力、严谨的治学方法和认真的教学态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流体力学专业人才。
(注:本文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报纸刊载的文章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