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有效应用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2024-05-19 07:50张杰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张杰

摘 要:在本文中,我们对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深入研究了土壤管理、种子选择与处理、种植方式与密度控制等多个方面。土壤管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土壤改良、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等内容。选择适宜的种子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样重要,能够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此外,我们介绍了不同的种植方式和密度控制方法,这些对于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适宜的水分水平,从而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农业至关重要。在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综合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土壤管理、种子选择与处理以及种植方式与密度控制的重要性。这些技术不仅是实现高产、高效、可持续农业的基石,更是迎接全球食品安全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最佳实践,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1 农作物种植技术

1.1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作物种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土壤的健康和质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有效的土壤管理包括旨在提高土壤肥力、提供必需养分和保持适当水分水平的一系列做法。在这里,我们深入研究了土壤管理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土壤改良方法、施肥技术和水管理。土壤改良方法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堆肥、绿肥掺入和作物轮作等技术通常用于补充有机质、增强土壤结构和促进有益微生物活性。堆肥涉及分解有机物质,如植物残留物和动物粪便,以产生营养丰富的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绿肥来自豆类等覆盖作物,在固氮的同时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从而减少对合成肥料的需求。此外,轮作有助于打破病虫害循环,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养分利用。施肥技术旨在为作物提供最佳数量的必需营养物质,以实现健康地生长和发育。平衡施肥涉及氮(N)、磷(P)和钾(K)等常量营养素的施用,以及铁、锌和锰等微量营养素的施用。肥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施用,包括播种、条带和施肥,具体取决于作物要求和土壤条件。土壤测试对于确定养分缺乏和制定定制的施肥计划以满足作物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水管理对于确保适当的土壤水分水平对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整体生产力至关重要。滴灌、覆盖和节水实践等技术有助于优化用水效率,同时减少蒸发和径流造成的水分损失。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相比传统的灌溉方式,滴灌系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土壤温度,从而减少作物的水分胁迫[1]。

1.2种子选择与处理

优质种子的选择首先要仔细考虑几个因素,以确保选择具有理想性状和特征的种子。遗传纯度、发芽率、活力、抗病性和对当地生长条件的适应性等因素是选择优质种子的重要标准。农民应优先考虑来自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的种子,这些供应商在提供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认证种子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此外,选择适合特定土壤类型、气候和生长条件的种子可以提高作物性能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种子处理方法涉及各种技术,旨在提高种子在种植前的质量、活力和抗病性[2]。种子处理通常包括种子包衣、消毒和接种有益微生物等过程。种子包衣包括将种子预浸泡在水中以启动发芽、提高种子活力并促进均匀出苗。在种子上涂上杀菌剂、杀虫剂或微量营养素有助于防止土壤传播的病原体、害虫和营养缺乏症,确保健康的幼苗生长。消毒处理可消除种子传播的病原体并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而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可增强营养吸收并促进植物生长。种子储存管理对于在储存期间保持种子的活力、质量和发芽潜力至关重要。适当的种子储存条件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气流,以尽量减少种子变质并保持休眠。种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防止水分积聚、霉菌生长和虫害。此外,种子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或包装中,以防止水分吸收和氧气暴露,这可能导致过早老化和活力降低。定期监测种子储存条件、定期种子测试和种子库存轮换是确保种子质量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种植成功率的基本做法。

1.3种植方式与密度控制

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对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实现预期的作物结果至关重要。不同的种植方法,如播种、钻井、移栽和直接播种,具有明顯的优势,并根据作物类型、土壤条件、气候和农民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播种适用于小麦和大麦等小种子作物,可在田间提供均匀的种子分布。移栽通常用于蔬菜作物,可以精确间距、早期控制杂草,并在不利条件下更好地建立。另一方面,直接播种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并减少对土壤的干扰,使其适合在有利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粮食生产。间作和轮作技术是使种植系统多样化、提高土壤肥力、病虫害管理和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宝贵策略。间作涉及在同一块田地中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无论是混合行还是交替模式。这种做法促进了作物之间的互补相互作用,例如养分共享、害虫驱除和杂草抑制,从而提高了产量并降低了生产风险。轮作涉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按计划顺序交替种植不同的作物,这有助于打破病虫害循环,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和健康。间作和轮作技术通过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依赖和增强整体生态系统的复原力,有助于可持续农业。调节种植密度对于优化作物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竞争力至关重要。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植物数量,可以显著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潜力。以最佳密度种植作物可确保有效的光照、养分吸收和用水,从而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和质量。然而,以过高的密度种植作物会导致种内资源竞争,导致单个植物大小减小、倒伏增加和每株植物产量降低。相反,以低密度种植作物可能会未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产量欠佳。因此,根据作物类型、品种、环境条件和管理实践调整种植密度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潜力和实现可持续作物生产至关重要[3]。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病害防治

疾病监测包括对作物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评估,以发现疾病的迹象和症状。早期发现对于及时干预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播至关重要。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疾病监测,各种工具和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的疾病检测。卫星图像和配备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能够对作物健康和疾病爆发进行大规模监测。这些技术提供有关作物状况的实时数据,使农民能够识别疾病特点并采取积极措施。此外,配备图像识别算法的手持诊断设备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农民能够在田间快速诊断疾病。早期预警系统整合了天气数据、疾病模型和预测分析,以预测疾病爆发并提醒农民注意潜在风险,从而实现及时的管理干预。生物防治涉及使用天敌,如捕食者、寄生虫和微生物,来抑制病虫害种群。生物防治剂针对特定的害虫或病原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合成杀虫剂的使用并降低环境风险。用于疾病管理的生物控制方法的例子包括应用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以拮抗病原体或刺激植物防御机制。从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代谢物或昆虫来源的毒素中提取的生物农药也用于控制植物病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4]。此外,作物轮作、间作和使用抗病作物品种等做法通过为疾病发展创造不利条件和促进天敌种群来加强生物防治。农药是农业中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化学物质。虽然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但滥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农药耐药性以及对人类健康和非目标生物的不利影响。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战略旨在通过明智地施用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策略来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如可变施用量和针对特定地点的喷洒,能够根据病虫害压力有针对性地施用农药,减少农药的总体使用量,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开发更安全、更环保的农药配方,如生物基农药和低风险农药,为病虫害控制提供了替代选择,同时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5]。

2.2害虫防治

虫害监测包括定期监测作物,以监测害虫种群并评估虫害压力。害虫监测和识别采用各种方法,从目视检查到先进技术。目视检查包括对田地进行查看,以识别害虫、它们的损害症状和侵扰迹象,例如咀嚼的树叶、碎屑或织带。此外,信息素诱捕器、粘性诱捕器和光诱捕器通常用于捕获和监测害虫。这些诱捕器使用化学引诱剂或光源吸引害虫,并提供有关害虫种群动态和季节性活动模式的宝贵信息。此外,卫星图像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等遥感技术能够对有害生物爆发进行快速和大规模的监测,从而促进及时的管理干预。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捕食者、类寄生虫和病原体,来抑制害虫种群并减少作物损害。生物防治剂针对特定害虫,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和环境的危害。生物防治措施的例子包括引入天敌,如瓢虫、花边蜂和寄生蜂,以捕食害虫。此外,微生物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和昆虫病原真菌,用于通过感染和杀死害虫来控制害虫。此外,保护性生物防治做法,如栖息地操纵和提供替代食物来源,可以增加天敌种群,并促进农业中的生物害虫控制。化学防治技术涉及使用杀虫剂来管理害虫种群并保护作物免受损害。杀虫剂是旨在杀死、驱除或抑制害虫的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杀鼠剂。化学农药通过各种方法施用,例如叶面喷洒、土壤淋水、种子处理和熏蒸,具体取决于目标害虫和作物。现代化学杀虫剂采用先进的输送系统和活性成分配制而成,可针对特定害虫,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非目标影响。此外,害虫综合治理(IPM)方法将化学防治与其他害虫管理策略(生物防治和监测)相结合,以优化害虫防治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和相关风险。

2.3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理论强调维持农业系统内生态平衡以防止病虫害爆发的重要性。该理论承认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包括作物、害虫、天敌、土壤生物和环境因素。通过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复原力和尽量减少干扰,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自然平衡,使害虫受到天敌的控制,从而减少对杀虫剂等外部投入的需求。作物轮作、间作、保护性耕作和栖息地保护等做法为有益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抑制了害虫种群,并增强了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联合防控技术涉及包括农民、研究人员、推广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在内的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努力,以制定和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战略。病虫害综合治理多种策略,如栽培实践、生物防治、监测和化学防治,以尽量减少虫害危害,同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合作推广计划为农民提供技术援助、培训和有关病虫害管理最佳实践的信息。此外,农民田间学校和参与式方法使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当地条件采取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战略。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行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创新虫害防治技术和政策的开发,以促进环境友好和经济上可行的虫害管理解决方案。技术整合和应用涉及利用信息技术、遥感、精准农业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来加强虫害防治工作。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传感器网络和卫星图像等数字工具能够实时监测害虫种群、作物健康和环境状况,从而促进及时决策和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精准农业技术,如GPS制导机械和可变速率应用系统,可以优化投入,减少资源浪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技术创新,例如具有内在抗虫性或耐受性状的转基因作物,为虫害管理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减少了对化學农药的需求。通过将这些技术整合到害虫管理实践中,农民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率、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三、结语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肥沃、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为植物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同时,科学选择和处理优质种子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遗传潜力,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而种植方式与密度控制的合理调整,则在优化资源利用的同时,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农业科学的进步,我们有信心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能够建设更为健康、生态友好的农业系统,实现可持续农业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确保粮食供应,也为农民创造更丰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追求中,农作物种植技术将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莎莎.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2):83-84.

[2]方本友.盘州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9):139-141.

[3]宁杰.农作物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运用[J].种子科技,2023,41(16):42-44.

[4]徐淑卿.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5):127-129.

[5]杜爱亭.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3):126-128.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