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玉米绿色化生态化种植模式及广泛应用研究

2024-05-19 10:17樊美霞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绿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樊美霞

摘 要:在我国粮食产量结构中,玉米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玉米绿色种植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进一步增加玉米种植质量,增强生产力。对此,本文针对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展开研究,结合实际种植情况,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安全,在满足对绿色作物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种植。通过合理运用田间管理技术,明确种植要求,促进农业种植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玉米;绿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农作物,营养丰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不仅可以满足食用需求,还能成为畜牧养殖等行业饲料,甚至还能应用于化工行业。为强化玉米种植品质,应严格落实绿色种植理念,將绿色种植技术与高产种植相结合,实现规范化种植。种植人员应积极探索合理种植模式,不断加大对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视,更新并优化绿色种植技术,在良好适应市场变化的基础上,推动农业活动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1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推广

1.1明确种植要求

现阶段,为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对农产品品质的实际标准,应加强对玉米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种植人员应明确种植要求,在具体操作之前,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融入种植活动中。通过明确玉米种植全过程的实际要求,确保种植环节的有效衔接。在玉米种植期间,应注重对种植区域的选择,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玉米种植的影响,通过选择相对较为干旱的区域,增强玉米出苗率。结合市场需求,应注重对玉米种植模式的选择,为提升种植效率,应综合考量种植区域的实际特征,采取机械化种植的方式,确保绿色种植技术的严格落实。

1.2选地并整地

在玉米种植期间,土壤因素能够直接影响玉米生长发育情况,并且玉米具有喜水喜热的特性,种植人员应合理选择种植田。优先选择土壤肥沃的区域,确保该区域光照充足,地势平坦,为后续灌溉以及排水奠定基础。玉米虽然喜水,但也具有不耐涝的特点,种植人员应加强对该区域的排水处理。同时,应注重对pH值的考量,通常情况下,pH值应控制在5~7之间,不宜过低或者过高,一旦小于5,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倒伏概率。在选址时应加大对有效积温的重视,对积温问题做好前期准备,确保其能够满足玉米种子的生长所需。应严格落实轮作制度,为避免增加病虫害发病概率,应严格禁止多年连作。另外,在合理选择之后,应加强对种植田的整理,借助翻耕机的优势,对土壤实施深耕。有效检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将深耕深度控制在22~25cm,切实增加土壤层中的有机质。在不断翻耕的过程中,可以将辛硫磷乳油与细砂进行混合,并深度融入土壤中,避免滋生细菌或者害虫,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1.3科学选种并处理

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结合土壤环境以及实际气候条件,科学选择玉米品种。玉米种子对于最终产量等方面具有直接影响,在种植期间应做好全方位、多角度调查工作,结合国家或者省级种子审定结果,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抗病能力以及增产潜力的品种。优质种子应具备耐密植的优势,并且应保持株型的紧凑性,采取密植模式争取能够不突尖,并提高种植产量,如强盛370、瑞丰168、大丰1407以及君实618等品种。应结合实际质量标准,选择纯净度较高的种子,增强选种意识。在选定之后,种植人员应对其实施科学处理工作,结合光照条件,对玉米种子实施晒种,晾晒2~3天后,对其进行筛选,选择纯度较高且颗粒饱满的种子。播种之前,可以运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实施拌种,为其后续顺利种植提供保障。或者将玉米种子浸泡24小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玉米干腐病。在持续晾晒之后,提升种子吸水能力,确保发芽率的同时,实现高产种植[1]。

1.4播种与密植

在播种环节,种植人员应明确种植时间以及种植方式,对于播种时间应确保合理以及及时性,科学播种能够实现顺利生长。因此,应结合当地气候状况,掌握温度变化情况,合理确定播种时间。玉米种植离不开水分,当温度达到15℃并处于稳定状态时,应及时进行播种,此时土壤中会含有一定水分,能够帮助种子快速发芽。通常情况下,在4月中上旬即可进行播种,充分利用肥料、水分和光热资源,增加种植地的全年产量。科学播种时间能够遵循玉米生长规律,使其确保出苗的整齐性,降低烂种现象。从播种方式角度出发,应采取机械化方式,采取密植方式,行距控制在60cm,实行宽窄行结合的播种方法。同时,结合种子的大小以及种植方式,应借助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确保播种量的合理性。适当增加播种量,避免种子受多方面的影响而降低实际存活率。另外,应坚持合理密植,制定适宜种植密度,解决穗数、粒重以及穗粒数之间的矛盾,实现玉米产量的大幅增长。

2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2.1苗期管理

以出苗为起始点直至成熟阶段,这一过程称为玉米生育期。在这期间,种植人员应注重加强对苗期的管理,在出苗之后,应对种植田实施全面检查,针对其中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展开补苗工作,促进玉米苗成长阶段的协同性。需要注意的是,应在玉米处于3~5叶期之前,及时补栽,并采用相关方法壮苗。在补栽时,为避免幼苗根部水分以及养分的流失,应在下午四点以后实施。在移栽之后,需要及时浇水,使其能够快速定根,进一步强化成活率。为避免幼苗在生长时相互争夺养分,挤压生长空间,应在其处于3叶期时对其间苗。通过合理间苗将其中病株以及弱小株立刻剔除,在其达到5叶期时,综合考量目标产量,并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实施最后定苗工作。分析幼苗实际长势,从具体情况出发对其适当蹲苗,在此阶段种植人员应严格遵守蹲肥不蹲瘦的原则,为后续玉米长势奠定基础。在绿色种植理念下,应注重改善土壤条件,实现苗壮、苗齐的目标[2]。

2.2科学施肥

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不同,种植人员应合理制定施肥方案,综合分析土壤肥力因素。从根本上来说,玉米作为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以满足自身在生长发育期间的需求。其中,以氮、磷、钾等元素为主,并补充钙、镁、硫等多种元素,提升营养元素的丰富性。种植人员应结合玉米实际需肥规律,坚持基肥为主的原则,并注重施加穗肥,辅之定量的粒肥,实现高质量生长。针对基肥而言,在贯彻落实绿色种植理念的背景下,应优先选择农家肥,将其充分腐熟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结合产量指标以及土壤肥力情况,合理确定施肥量。玉米在生长期间,由于气候以及施肥方法的不同,其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情况存在差异。玉米在幼苗阶段,对氮元素的吸收较少,而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对氮元素的吸收达到峰值,此时所吸收氮元素的含量能够占总量的50%。种植人员应确定养分配比,充分提升肥料利用率,根据相关栽培措施深施基肥,并用好种肥,实现营养均衡。

2.3合理灌溉

玉米在整个生长期主要处于高温条件下,在这一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种植人员应深入分析种植情况,综合考量玉米需水规律,在满足其生长全过程水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节水、增产增收的目标。产量的提升会直接带动玉米需水量的上升,其实际生长过程具有动态化特征,受植株蒸腾作用的影响,种植人员应针对玉米在各阶段的需水量情况持续供给。从出苗期至拔节期,玉米的需水量不高,随着其不断生长直至抽雄阶段,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会显著上升,此时水分需求量占总量的32.6%。在玉米过渡到乳熟阶段时,其对水分的需求量达到峰值,种植人员应增加灌溉频次,为玉米高产奠定基础。随着玉米不断生长,其对于水分的敏感度也在不断上升,直至后期快成熟时才会适当降低。在玉米播種以及出苗阶段,应确保田间持水量能够达到60%~80%,如果低于这一标准,则应及时进行灌溉。针对灌溉方式而言,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效提升节水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投入成本[3]。

2.4中耕除草

中耕作为田间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玉米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种植人员通过高质量中耕工作,能够有效疏松土壤,并避免土壤产生板结现象。通常情况下,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中耕处理工作应达到3次,在对种植区域除草时,应坚持一遍浅、二遍深的原则,在第三次处理时,应避免对玉米根部造成损伤。结合实际情况,在定苗阶段应实施中耕,提高地表温度,并促进土壤内部空气流动,进一步减少对水分以及养分的消耗,消灭土壤中害虫的同时,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在拔节阶段,可以实施二次中耕,此时应适当增加中耕深度,与第一次相比可以将其控制在8cm左右,并及时处理行间的杂草,切实降低杂草基数,避免杂草与玉米抢夺养分、光照等资源。除草时应考量杂草面积等情况,科学选择人工或者化学除草等方法。1~3叶期,可以将莠去津悬浮液与异噁唑草酮·噻酮磺隆进行混合,并与定量水实施融合,以此实现对杂草的有效治理。

2.5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作为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原因,种植人员应积极学习相关防治技术,基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严格遵守防大于治的原则,合理应用绿色防治技术,提升玉米作物整体品质,避免产生农药残留等问题。首先是农业防治技术。在治理病虫害过程中,应梳理统防统治的理念,对玉米种植区域实施轮茬耕作,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影响。针对轮作模式而言,可以选择与大豆或者小麦等作物,借助种植优势,进一步调整土壤肥力,增强玉米的抗病害能力,降低土传病害的影响。其次是物理防治技术。结合害虫生长特性,种植人员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方法,借助杀虫灯、食饵以及粘虫板,可以对大部分害虫实施治理。对于玉米螟以及棉铃虫等害虫,可以借助其趋光性特征,利用振频式杀虫灯将其聚集之后进行彻底防治。最后是生物防治技术。结合玉米生长期间的害虫种类,种植人员应利用其生物性特征,在玉米田中释放害虫天敌,例如瓢虫等,提高防治效果。通过进行不断的防治活动,彻底清除玉米螟的虫卵,确保玉米能够健康生长[4]。

2.6防倒伏技术

玉米在生长期间,植株高度不断增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茎秆节间会产生折断现象,或者茎秆产生倾斜现象。从倒伏程度方面出发,主要包括茎倒伏、根倒伏以及茎折断等。由于玉米种植环节具有多样性,倒伏原因也具有多样性。例如,施肥方法、外部因素、种植密度、种子品质以及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生产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应对玉米合理密植,在播种时应保证种子大小的一致性,且实际玉米植株行距应协调统一。优化整地环节,实施系统管理,科学处理土壤中的各项问题以及缺陷。坚持采取早播的方式,提前播期可以为后续产量奠定基础。种植人员应增加对氮、磷、钾等肥料的施用,使其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有效避免植株生长过快、过高的基础上,优化蹲苗技术,增强茎秆强度,避免产生倒伏现象。通过完善中耕工作,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分析倒伏原因,避免茎秆产生发育不良的现象,提升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5]。

2.7适期收获

坚持采取早播的方式,收获期间可以结合玉米的具体生长情况,采取晚收的方式。玉米成熟期主要包括乳熟阶段、蜡熟阶段以及完熟阶段。在玉米生长至完熟期时,内部籽粒会在生理方面达到成熟标准。这一阶段的玉米籽粒干重最高,比较适合收获,且内部体积较大,能够极大幅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当玉米处于成熟期时,应注重对玉米叶以及籽粒的观察,掌握玉米叶颜色变化,借助玉米籽粒直收机来实现完整收割,确保摘穗、脱粒等工序的连贯性和规范性。在收获之后,种植人员应将果穗进行晾晒,刚收获完的玉米会存在一定水分,在晾晒、脱粒之后可以将其装袋。通常情况下,为强化贮藏效果并保障玉米质量,应将籽粒水分控制在16%以下,避免产生受潮现象。针对贮藏区域而言,应保证干燥通风,种植人员应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防止玉米遭受鼠害。

3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分析

现阶段,由于思想认知方面的影响,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无法得到良好的应用,相关部门应加大推广力度,制定科学高效的宣传策略。在不断深入田间地头的情况下,帮助种植人员转变自身陈旧的种植观念,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形成对绿色种植技术的准确认知。玉米作为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应积极做好种植规划,拓宽宣传渠道。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另外,应加大对示范引导的重视,建立种植模范户,通过为其提供相应政策以及经济扶持,增加种植人员的信心,在提高其应用积极性的同时,真正实现技术推广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玉米绿色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方式,可以进一步巩固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地位。通过明确种植要求、选地并整地、科学选种并处理、播种与密植,优化种植效能。合理应用苗期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技术、防倒伏技术、适期收获等,不断加大对田间管理相关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提高玉米产量。构建绿色化、生态化玉米种植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如洁,王闰平.山西省玉米种植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3,35(09):173-179.

[2]刘瑞,黄贤保.绿色无公害玉米种植的有效管理方法[J].河北农机,2023(15):145-147.

[3]姚洁.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3,41(12):100-102.

[4]张峰.谈谈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5):176-177.

[5]刘锋.简析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0):49-50.

猜你喜欢
绿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环境管制对黑龙江省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分析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探讨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区潮汐性人流与可移动建筑设计研究
“绿色”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