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实施及病虫害有效防治对策

2024-05-19 10:17李中华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

李中华

摘 要: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高产、高抗性和高适应性的新品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日益紧迫,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高效的粮食生产方式,正逐渐成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重点研究杂交水稻的绿色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旨在为农业生产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和决策依据,促进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杂交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杂交水稻的绿色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是实现高产高质稻米生产的关键环节。绿色种植技术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土壤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病虫害防治对策是保障杂交水稻正常生长和高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防控措施和科学管理,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杂交水稻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1杂交水稻绿色种植的主要技术分析

1.1杂交水稻种子筛选

首先外观检查是最基本的种子筛选步骤之一。通过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和完整性,可以初步判断种子的质量。健康的杂交水稻种子通常具有均匀的形状、饱满的颜色和光滑的表面;种子重量是评估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较大的种子重量与较好的品质和产量相关。种子重量可以通过称量一定数量的种子并计算其平均重量来确定;种子的萌发率是衡量种子活力和发芽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放入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观察,可以评估种子的活力。常用的方法包括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计算出种子的萌发率;种子纯度是指种子中杂质(如其他作物种子、杂草种子等)的含量。高纯度的种子可以确保种植出健康的作物,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子纯度可以通过目视检查或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种子耐贮性是指种子在储存条件下的保存能力。良好的种子耐贮性可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为种植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口。常用的方法包括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观察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能力的变化。通过综合以上种子筛选指标和检测方法,农民可以选择质量优良、适应力强的杂交水稻种子进行种植。种子筛选的目标是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活力,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和产量,并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晒种技术

晒种的天气条件对种子晒干效果至关重要。通常选择阳光充足、风力适中的天气进行晒种。避免在阴雨天气或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晒种,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质量。应选择干燥通风、光照充足的场地作为晒场。清理晒场,确保没有杂草、杂质等对种子造成污染。可以在晒场上铺设透气性好的材料,如竹席、麻布等,以防止种子与地面直接接触。将筛选好的种子均匀摊放在晒场上,保持一定的厚度。在晒种的过程中,定期翻动种子,使其能够均匀暴露在阳光下。翻动种子有助于加速水分的蒸发和均匀晾晒,减少种子霉变的风险。晒种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种子的含水量来决定。一般来说,晒种时间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过度晒干进而导致种子质量下降。种子晒至水分含量达到適宜的干燥程度即可停止晒种。在晒种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种子受到污染和害虫的侵袭。避免晒场附近有其他作物的花粉、杂草种子等可能对杂交水稻种子造成污染的因素。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使用防虫网等,防止害虫对种子造成侵害。一般选择在晴朗天气条件下的10:00—15:00这一时间段进行暴晒,为保障晾晒的均匀性,每间隔20min左右对种子进行翻动[1]。

1.3拌种技术

保护剂主要用于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真菌孢子,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常用的保护剂有杀菌剂、除草剂等。增效剂则用于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产量。常用的增效剂有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素等。在选择保护剂和增效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情况和土壤条件来决定。拌种设备需要具备均匀拌种的功能,以确保保护剂和增效剂能够充分覆盖种子表面。常见的拌种设备有拖拉机配套的种子拌匀器、手动拌种器等。选择合适的设备可以提高拌种效果和工作效率。拌种比例和用量的控制是拌种技术中的关键。根据种子的数量和种植面积,确定合适的保护剂和增效剂用量,并将其与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拌种比例的控制需要根据具体的种植要求和农艺措施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拌种过程中,需要将种子与保护剂和增效剂充分混合拌匀,确保每粒种子表面都均匀覆盖了保护剂和增效剂。拌种完成后,要尽快进行播种,避免种子长时间暴露在外,以免影响种子的活力和质量。在拌种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拌种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可使用45%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每100kg种子的用量为300~350g,或使用3%咪鲜胺·甲霜灵·恶霉灵浮种衣剂,每100kg种子的用量为2500~3000g[2]。

1.4 科学育秧

科学育秧是杂交水稻绿色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包括选种、催芽、移栽和管理等环节,旨在提高幼苗质量、增加成活率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选择优质的种子是科学育秧的基础,应选择具有良好品质、高产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杂交水稻种子。种子应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去除不良种子和病原菌携带者,确保种子的健康和活力。催芽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的重要步骤。常用的催芽方法包括浸泡、温水处理和生物制剂处理等。浸泡种子可以促进种子吸水,加快发芽速度;温水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胚乳活力和抗逆性;生物制剂处理可以增加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科学的育秧管理有助于保证幼苗的健康和生长。管理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调控,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以及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等。常见的育秧设施包括育苗盘、育苗箱、育苗室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保护幼苗免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的侵害。在播种密度方面,直播播种方式下的密度应控制在1.75~2.05kg/667m2,机械播种方式下的密度应控制在 1.55~1.70 kg/667m2 [3]。

1.5合理规划栽培地

杂交水稻适宜生长的地区应具备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同时,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肥力,pH值适中,富含有机质和适宜的养分。合理的地形地貌布局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生长和管理效率。平坦的地形有利于灌溉和水稻的田间管理,避免积水和水分滞留。避免选择土壤疏松、土层厚度不均匀等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地貌。合理的田块布局可以提高耕作效率和管理便利性。根据种植面积和田地形状,合理划分田块,根据水稻生长的特点,合理设置田埂、水渠和水泵等设施,方便灌溉和排水。根据具体的地理条件和土壤状况,调整种植制度,包括水稻的栽培方式、间作种植和轮作等。科学的种植制度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在水稻移栽前 3天左右进行土壤沉实作业,将水深控制在2.5~3.5cm,泥浆厚度控制在5.5~6.5cm 之间。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翻耕和深松等。

1.6科学栽培

科学的田间管理包括整地、耕作、杂草控制、稻田排水和保持田面平整等。整地和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对于杂草的控制可以减少其与水稻竞争养分和光线,提高水稻的产量。稻田排水和保持田面平整有助于减少积水和水分滞留,避免病虫害的发生。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分段施肥,确保养分供应的合理性和适时性。

1.7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杂交水稻绿色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涉及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和利用效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1)水分管理

灌溉调度: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的时机和水量。灌溉应遵循旱涝交替、保持适宜湿度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土壤水分监测和灌溉技术,确保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此外,采用覆膜和保墒措施,可以减少蒸发和土壤水分的流失。

(2)施肥管理

营养需求调控: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调控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吸收能力,合理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肥料精确施用:采用精确施肥技术,如分层施肥和定位施肥等,可以将肥料直接送达到水稻根系所在的有效根层,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另外,利用肥料的缓释技术,可以延长肥料的释放时间,提高养分利用率。

(3)水肥一体化管理

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以减少水分的损失和浪费。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养分供应的均衡性和适时性。可以利用灌溉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沉积于水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通过灌溉水向水稻根系供应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同时,采用分层施肥、缓释肥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水稻田中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沟壕排水等,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通过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通过精确控制灌溉和排水的时机和水量,调节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灌排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水稻生长环境的精细管理。

2病虫害防治对策

2.1病害防治对策

杂交水稻常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等。針对这些病害,可以建立定期的病害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采用抗病性育种,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杂交水稻品种。同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阈值,精确施药,避免过量使用。通过抗病性育种,培育出具有抗病性的杂交水稻品种,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策略。对杂交水稻的遗传资源进行大规模筛选和鉴定,发现携带抗性基因的亲本和品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和选择携带抗性基因的杂交组合,加快抗病性育种进程。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对水稻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增强其抗病性。

2.2虫害防治对策

杂交水稻常见的虫害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纵卷蛾、稻瘿蚊等。针对这些虫害,可以建立虫害监测网,定期观察和记录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密度变化。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进行虫害防治,如释放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密度。优先选择有机农药进行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虫害防治方法,可以使用以下措施:选择对目标虫害有较强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寄生生物,进行引种或释放,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种植具有抗虫性的辅助植物,如马尾松、大豆等,通过释放挥发性物质或吸引天敌来抑制虫害。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农药进行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3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病虫害监测是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和发展趋势的关键。可以定期在田间进行调查,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并记录数据。设置黄色粘虫板,吸引并捕获飞行中的害虫,用于监测害虫的密度和种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壤或植株中的病原体DNA,判断病害发生与否。建立病虫害监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确定病虫害的预警指标和阈值,用于判断病虫害发生与否。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并向农民、种植者和相关部门传达,引导防治措施的实施。通过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和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杂交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杂交水稻的绿色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压力的加剧,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而杂交水稻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为实现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杂交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的研究,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和决策者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绿色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只有通过全面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和对策,才能实现杂交水稻的高产高质,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单鑫蓓,陈玲,储啸燕,等.浅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松江区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23(06):26-27+46.

[2]李林江,杨国良,陆英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应用[J].种子科技,2023,41(17):109-111.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3.17.035.

[3]朱承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对策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3(09):105-106.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杂交水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
不同杂交水稻播始历期与结实期对播期的反应差异研究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