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婵婵
摘要:莳绘工艺是日本各种工艺中最具特色、成就最高的一种工艺类型。日本莳绘工艺的诞生,离不开中国传统漆艺的影响。自唐朝时期末金缕工艺传入日本后,日本工匠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发展,创作出带有自身民族标志的莳绘工艺,并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奈良时代,日本工匠发展出研出莳绘工艺;在平安时代,工匠发展出平莳绘工艺;在镰仓时代,工匠探索出高莳绘工艺;在室町时代,工匠研发出肉合莳绘等工艺;在江户时代,莳绘工艺的发展达到顶峰。纵观日本莳绘工艺的发展,其成功的部分原因可见一斑。
关键词:莳绘工艺;日本;中国传统漆艺
莳绘艺术是日本独有的漆器加工技法,也是日本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技术最初源于中国唐代的传统工艺“末金缕”。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莳绘工艺,使之成为日本传统工艺的一大标志。莳绘工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演变时期。
莳绘工艺中的“莳”字源于中国汉字,含有“撒播”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莳绘工艺撒粉进行绘画的整体特点。关于莳绘工艺的雏形,有日本学者已经指出,莳绘工艺最早的来源就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末金缕工艺。比如在《正仓院考古记》中,就有“‘末金缕者,于漆面播金屑成花纹,即今日本莳绘之所由昉”的描述[1]。
中日两国由于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在文化交流上一直以来都较为频繁。6世纪,日本派遣大量使者前往中国唐朝学习,全面引进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其中,中国的髹漆工艺对日本的漆艺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众多的漆工艺技法中,“末金缕”由于更加符合日本的审美而得到推崇,成为莳绘这一工艺的前身。随着日本自身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莳绘工艺得到更多的创新发展,在世界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回流传播至中国,影响了中国的漆艺发展。今天,许多中国漆工艺都对日本莳绘的工艺进行模仿,创作出不少带有莳绘设计风格的作品。例如图1—2的瓶颈地带图,就是笔者本人在借鉴日本莳绘工艺风格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一)奈良时代的研出莳绘
7世纪,日本进入奈良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漆器工艺受中国盛唐时期文化的影响,许多前往唐朝的使者学习了大量的唐文化,并将其带回日本,对日本莳绘的诞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末金缕、金银平脱、螺钿等工艺技法被不断应用到各种器具上。日本工匠在广泛吸收这些工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本土化的审美意识,对其进行创新改编,最终发展出研出莳绘这一工艺。在改进“末金缕”这一工艺时,日本工匠将原本的用漆与粉末混合描绘纹样,改成先用漆画出纹样,再在漆未干时及时撒上金属粉,并利用漆的黏性将金属粉固定下来,最后用木炭或一些特殊石头将漆器的表面磨平,将带有金粉层的纹样凸显出来,解决了“末金缕”工艺中因金粒颗粒大小不同而产生的不够平滑的问题。
可以说,研出莳绘是最早独立于外来工艺,具有日本本土化特征的工艺技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莳绘作品有《宝相花迦陵莳绘干漆册子箱》《泽千鸟漆器唐柜》等[2],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带有唐朝的华丽风格。
(二)平安时代的平莳绘
894年,日本废除了奈良时期的遣唐使制度,不再吸收中国唐朝的各种文化,转而探索自己独有的风格,平安时代也因此被称为日本的“国风化时期”。在日本贵族阶层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平安时代的日本在工艺上追求一种优雅浪漫的风格,在工艺品上呈现淡雅清新、精美细腻的特征,这一转变同样也体现在莳绘工艺上[3]。
平安时代的莳绘工艺,在研出莳绘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创新,在样式、风格和技法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最终研制出平莳绘这一新的工艺技术。在风格上,平莳绘工艺完全摆脱了奈良时期模仿唐风华丽的风格,呈现一种淡雅之美。在样式上,平莳绘将各种自然界的景象都纳入纹样的样式中,丰富了描绘的内容。在技法上,平莳绘创新出一种新的工艺形式,即先在纸上进行纹样的描绘,然后将其贴在漆器上,再用漆来描摹图案,并撒上金粉,极大地省去了研磨的工序。
总之,平安时代的莳绘呈现出再现自然的特征,装饰上更加细腻浪漫,雕琢上更加追求精细,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可以说,进入平安时代的平莳绘对日本莳绘工艺演进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探索出自己本土化的独立风格,是莳绘工艺技术在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镰仓时代的高莳绘
进入镰仓时代以后,高莳绘工艺开始出现。在平莳绘的发展基础上,高莳绘工艺发展出更多样的艺术造型。在风格上,高莳绘受到宋代山水审美意趣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在风格上追求一种线条性,水墨元素十分流行,出现了与宋朝风格相融合的纹饰。
在技法上,莳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推动了高莳绘工艺的制作技法发展。金银合金的出现,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莳绘工艺的质量和艺术水平,由原来的平面二维性逐渐发展到立体三维的层次。此外,高莳绘工艺在金属粉的制作上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形状上更加细致整齐,在种类上也更加多样化,在撒播金粉时呈现更丰富的浓淡变化效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長生殿莳绘手箱》等[4]。
除了中国宋朝的审美意趣和思想影响外,这一时期的高莳绘工艺还受到日本绘画领域的“大和绘”的影响。10世纪,日本王朝文化的诞生和《古今和歌集》的出现使大和绘这一绘画方式开始得到发展,在美术和漆器工艺领域逐渐产生了“和样”的风格。在大和绘与“和样”风格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高莳绘工艺更加趋向写实,在器物上呈现更加现实的精神。与平安时代的莳绘感性、象征性、装饰性的特征相比,镰仓时代的高莳绘更加倾向于理性、写实性和绘画性,高莳绘纹样的线条也比平莳绘更加清晰,更有规则性。
可以说,高莳绘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在漆工艺方面真正地拥有了属于自己本土文化的风格与装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