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电气专业改革创新研究

2024-05-19 14:36姜胜李伟伟宋志强
科技风 2024年9期
关键词:双碳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姜胜 李伟伟 宋志强

摘 要:我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无锡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文化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同时加快传统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探索“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构建了适应无锡地方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碳”目标;电气工程;培养模式;产教融合

Research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lectrical Profession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Jiang Sheng Li Weiwei Song Zhiqiang

School of Automation,Wuxi University JiangsuWuxi 214105

Abstract: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reat strategic goal,Wuxi College,as a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has raised its political position and incorporated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and green lowcarbon cultur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ng people in all aspects.At the same time,it has accelera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electrical professionals,explored the indepth cooperation mode of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and research",and built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local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Wuxi city.

Keywords: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jor;Academic training mode;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1]。这是我国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无锡市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正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重点规划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有序发展储能、充电等新技术,并推广风光储能一体化等应用场景,亟须大量相关人才。因此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一些双一流高校成立了和“双碳”有关的研究院或学院。2021年9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围绕碳中和打造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库战略中心、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和合作交流传播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也在9月宣布统筹全校优势资源,成立全国高校首个“双碳”研究院[2]。“双碳”目标也为一些高校改革提供了战略指引。华北电力大学指出,学校要高举服务“双碳”目标大旗,聚焦新能源、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储能与氢能、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碳金融、碳管理等研究方向,深度服务“双碳”目标,全力打造清洁低碳能源领域创新策源地,持续引领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质增效[3]。

無锡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双一流高校,需要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迁址办学之前,工程应用技术类本科专业仍沿用了传统工学培养体系,存在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太少,理论学习不能引发学生专业兴趣,实践学习不能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价值认可度较低等问题。这会使社会在精英战略型人才、高端设计型人才和制造加工型人才中出现需求断层问题,即缺少了现场解决工程问题层面的人才。而这类人才上通整体设计,下联工艺制造,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急需人才。

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以“双碳”目标,围绕无锡地区“465”现代产业体系,面向新能源发电、低压电气自动化等区域内电气支柱产业领域,深度嵌入企业工程实际和具体问题,坚持“立足无锡、低碳引领、需求导向、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一流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助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打造“绿色低碳”课程思政品牌

2022年7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思政课程建设要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和善用社会大课堂[4]。在“双碳”目标战略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双碳”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打造“绿色低碳”课程思政品牌[5]。

在课堂内,对专业课程群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思政文化”打造学生精神底色。从大国担当、文化自信等方面出发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观深度融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伟大意义。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低碳”环保意识、节能减排意识融入课堂。树立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分展示课程的德育功能。

在课堂外,依托学校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成立的“低碳学院”,培育“低碳”科普基地,鼓励学生开展系列志愿活动,打造特色科普品牌。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抓好绿色低碳教育,倡导师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 构建“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明确要求,促进一些高校向应用型学校发展。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比于传统工科来说,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实践教学体系与“低碳”产业要求不完全匹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实践工程应用能力不强。无锡学院即这一类转向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地方高校,在迁址办学的新情势下,紧紧围绕无锡市“十四五”规划指导方针,落实无锡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划目标,主动对接无锡十大优势产业链发展需要,深度嵌入新能源、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低碳”领域的行业企业需求,培养一批基础素质高、专业技能好、创新能力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2.1 培养模式

首先,总体上采取“分层推进、分段实施、分类定制”模式,锚定无锡地区低碳经济、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方案和过程,通过质量反馈和快速迭代,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和人才质量。始终坚持“地方性、低碳型、应用型”的定位,立足依靠和服务本地能源电力优势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以“OBE”理念推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面向能力产出,培养企业紧缺人才。

其次,采用“校+企/3+1”两段贯通式培养模式,完成理论到实践、大学生到工程师的过渡和蜕变,造就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推广“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模式,落实工学一体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方式,以企业为教学和实训过程的责任主体,对学生实行订单制培养。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既为用人单位培养理论素质更高、实践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全面的工程师人才,又可以适应在企业的磨炼并顺利通过考察。

2.2 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中,在大一两个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共3个学期完成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低碳”理念的贯彻,培养人文素质及专业素质;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加强实践,培养工程能力。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中,通过国家光伏检测中心、远景能源、统力电工等企业现场认知实习,技术专家讲座和产业教授讲授“工程学导论”及“电气工程专业导论”等课程,让学生可以实际感受,企业为实现“双碳”目标是如何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减排降碳。

从第三个阶段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群的学习。通过不同方向的导师项目课程或校企融合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将工程项目实例引入课堂,或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一线,让学生更多地通过亲身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蜕变。例如,依托学院新能源实验室,建设楼宇风光储充等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等工程实践类项目,提高清洁能源发电利用率。在楼宇负荷较低、新能源发电较高的时间段,以新能源发电为主,辅助以市电供电;当新能源发电实时功率超过负荷时,调动电池储能进行充电,对电能进行存储。激发学生兴趣,打造“零碳”校园。

到大四毕业实习时,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学生可以根据企业发布的课题,结合个人兴趣和专业能力,双选企业导师,同时进入企业实习,跟从企业导师完成相应的项目,并以此完成毕业论文。校内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保证论文内容符合专业要求和学校规定。

四年的课程群内容迭代速度较快,通过校企共培的便利,及时将低碳行业最新动态和知识引入课程,让课程持续充满活力。并且可以在专业课程群和入职课程群课程设置时,将对接低压电器、新能源发电、电力运维和智能产线等岗位的能力需求设定课程内容。

2.3 教学体系

通过制定学分置换、成绩加分、评奖优先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组队进行课外作品创作、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尤其是“互联网+”、挑战杯等活动,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参与企业项目实训、技能考证等。

尝试“鱼池”教学法,即新生报到后,通过开放新能源实验室等,指派教师演示程序,让学生跟从教师动手实验完成一个装置、一个系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产生兴趣,且有意愿完成更多实验,在实验中提前学习工具性的内容,如编程、设计等。

鼓励新生积极加入学科竞赛团队,团队跨年级、跨学科组建,激发比学赶超的实践热情。专业课对标学科竞赛,制定竞赛月历,建竞赛班、交流群,朋辈经验传帮带,推动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另外,建设从业证书培训平台,以技能考证为导向,推动学生考证培训,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兴趣和能力。

3 探索“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

学院积极争取政府、行业协会支持,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低碳学院”。聚焦重点课题和特色领域,搭建起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四联”平台,全力打造服务碳中和的人才培养高地、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了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方案。专业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无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现代电气类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适应无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无锡市新产业研究会颁布的《无锡市新產业发展报告(2019)》,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对电气类学科大平台进行了整合,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确定了“适应区域绿色经济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办学特色,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电气类人才”培养,即面向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储能、智能制造等无锡支柱行业。与信捷电气共同完成“智能机器人及产线自动化”在线课程建设;与无锡统力电工在光电检测技术方向上合作,建设“光电检测技术”“智能设备检测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电路”课程;与新松机器人、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共建“电气工程基础”“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和“电气工程综合实训”等产教融合课程,课程教学时数占比达到36%。针对与企业合作开设的专业课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合编相关课程配套教材与讲义,兼顾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面向行业技术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教材资源快速迭代,使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契合现代“低碳”行业企业岗位需求。

结语

实施“双碳”战略是我国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对培养“双碳”目标的电气能源专业人才有重要责任。无锡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绿色低碳文化引领,加快传统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了校企培养新模式,全面加强“双碳”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03).

[2]马爽.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22(09):154156.

[3]杨勇平.以科学评价赋能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1(11):46.

[4]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725)[2022082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5]黄明.碳经济专业“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容与方式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6):2024.

猜你喜欢
双碳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