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辽宁粮食生产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2024-05-18 22:43王瑾
园艺与种苗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辽宁

王瑾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1 辽宁省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效

辽宁是我国13 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辽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和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现代农机装备配置,出台稳粮兴粮政策,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2023年,辽宁粮食总产量256.35 亿kg,为历史最高值,粮食单产7 163.25 kg/hm2,居全国第4 位、粮食主产省第2 位。

2 辽宁省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2.1 辽宁肩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使命,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我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难度越来越大,国际环境复杂导致粮食供应链越来越不稳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带来隐患。辽宁不仅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储备和调出大省,是“北粮南运”的重要节点,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供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辽宁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特殊重要位置,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

2.2 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粮食安全

辽宁正处在新一轮振兴突破、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更要发挥粮食“压舱石”作用,通过提高粮食产能,保障市场供应链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稳住经济基本面,兜牢民生底线,促进社会稳定,形成对辽宁振兴的坚强支撑。

2.3 有成绩和优势,但解决问题、抓住机遇更为迫切

经过多年努力,辽宁推进粮食产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资源约束、技术瓶颈、机制障碍等问题,更有数字经济、智慧农业等新经济形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进辽宁粮食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

3 辽宁省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待提升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截至2022年,辽宁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227.4 万hm2,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54.6%。其余大部分耕地还处于待提升状态,辽宁省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耕地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已建成的部分项目因老化或损毁,改造提升需求迫切。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任务清单要求,到2025年辽宁省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面积为247.47 万hm2,累计改造提升面积25.93 万hm2,到2030年累计建成面积281.27 万hm2,累计改造提升面积69.13万hm2,建设任务艰巨。

3.2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待提升

2021年辽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7 372.95 kg/hm2、8 155.95 kg/hm2和2 413.05 kg/hm2,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同时期美国三大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相比,差距明显。从目前单产水平来看,距“吨粮田”目标差距甚远。

3.3 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

2022年,辽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 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6%,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2%。虽然辽宁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还不充分,存在短板弱项,全面机械化发展还不均衡,中北部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西部丘陵和东部山区发展较慢,制约粮食产能提升。丘陵山区约占辽宁省国土面积的60%,是辽宁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拓宽粮食增产空间、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着力点。因受地域限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应用相对滞后,成为辽宁省粮食产能提升的重难点。

3.4 种粮收益下降,粮食生产积极性有待提升

近几年,辽宁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因生产成本抬升,农民未实现预期收益,影响种粮积极性,同时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愈加普遍,种粮主体后劲不足,影响粮食产能提升,更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4 辽宁省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4.1 藏粮于地,向耕地要产能

4.1.1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立足实际,确定建设布局、重点内容和优先顺序,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先推进辽宁省306.67 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建、管、护”三位一体统筹谋划,全面压实省、市、县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管护责任,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充分调动村集体组织和农户参与建后管护,让农民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耗费资金多,要深化政银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推动数字技术与农田建设深度融合,实现耕、种、管、收各个阶段,远程可视化管理,精细化耕作、智能采收,为粮食生产注入新动能。

4.1.2 开展吨粮田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县建设“吨粮田”优势生产区,良种、良法、良机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推动率先示范,打造吨玉米、吨粮稻高产样板,以点带面,吸收高产样板经验,逐个地区逐个品种制定个性化高产方案,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兼顾粮豆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等多功能利用模式,充分挖掘耕地潜能,发挥其复合价值。

4.2 藏粮于技,向科技要产能

4.2.1 攻坚“种业芯片”。充分发挥辽宁自然资源禀赋和种业创新潜能,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构建种质创新研发共享平台,开展联合攻关,挖掘高产、优质、抗病虫等功能基因,创制优良新种质,特别是挖掘好、利用好辽宁特有的优异种质资源,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加大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加强制种大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用整合的种业创新体系,确保良种从实验室进入田间地头。

4.2.2 推进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玉米和大豆是近几年我国需求量大、进口较多的粮食品种,也是产能提升潜力较大的粮食品种。2023年我国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辽宁在阜新市彰武县、朝阳市建平县、喀左县打造玉米示范田,通过实施导航精播、滴水齐苗、水肥精准供应等增产技术,实现产量新突破;铁岭开原市大豆示范田,产量达5 235 kg/hm2,刷新辽宁省大豆单产纪录。实践证明,依靠科技,集成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可有效提单产、扩产能。要推进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总结丰产经验,复制丰产模式,做好技术推广,并细化“一县一策”,以示范区带动县域实现大面积产能提升。

4.3 藏粮于机,向装备要产能

4.3.1 推动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突破玉米籽粒机收机械化和农机深松深翻机械化,水稻插秧、植保、施肥、收获机械化,大豆免耕播种等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积极推广免耕播种、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用地养地结合型机械化技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开展关键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和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智能收获机等高端农机装备攻关和研发,加快“互联网+农机”的应用,提升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4.3.2 推动粮食作物生产全面机械化。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短板弱项,加快丘陵山区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建设,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让小田变大田。完善优化丘陵山区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扩大现有可应用农机的覆盖面,因地制宜研发推广丘陵山区适用的新型农机装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参与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挖掘丘陵山区粮食增产潜能。

4.4 藏粮于策,向政策要产能

强化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聚焦粮食生产中的各要素、各环节,加强政策保障支持力度,稳定落实已有的中央及地方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探索出台符合辽宁省特点、能有效提升粮食产能的激励政策、保障政策,在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从种到收各环节,全方位推进辽宁省粮食生产发展,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产能提升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辽宁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辽宁之光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