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卿 林晓丽 林锦娜 孙卓垒
(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15549)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高发疾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腰痛、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疼痛、尾骨疼痛、肢体麻木等,极大地影响正常生活。临床主要采取保守方法治疗,牵引方法应用率较高,但具有长期治疗且效果不佳的特点。射频消融术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具有高安全性、小创伤性、少并发症的优势,整体效果明显[1]。在治疗中融入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整体疗效,但常规护理不能改善患者腰腿痛程度,因此选取更合适的护理方法成为临床关键性问题。强化护理健康宣教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拟定合适的护理减轻患者腰腿痛症状,为患者预后奠定基础[2]。护理健康教育对治疗尤为重要,教育和引导患者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临床工作中需注重细节,彰显人文关怀。现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采用强化护理健康宣教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 例。对照组:男性48 例,女性32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46.35±5.12)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7.12±1.32)年;观察组:男性49 例,女性31 例;年龄24~67 岁,平均年龄(46.52±5.21)岁;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7.15±1.35)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3]相关诊断标准者;符合手术指征者;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签订同意书,积极配合者。
(2)排除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症者;其他因素造成的腰腿痛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让患者在手术床上保持俯卧位,腹部垫枕使椎间隙增大方便进针,依据术前标注的靶点,在C臂X线下明确穿刺点,严格根据微创手术方法对患者实施消毒和麻醉,取穿刺针准确植入靶点,明确穿刺针所处部位,实施神经感觉、神经运动刺激,对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取60 ug/mL臭氧4 mL注入椎间盘中。术后使用平车将其送至病房中,卧床休息时间为1~2 d。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将医院环境、治疗流程、用药干预等向患者进行介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健康宣教。(1)术前:术前2 d,向患者、家属示范、讲解、观看功能训练内容,掌握股四头肌运动、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等方法。术前1 d,对以上阶段内容进行在此宣教,保证患者充分掌握。术前患者不了解微创手术,多伴有不同紧张程度,床位责任护士需与患者积极主动交流,将疾病知识、手术流程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告知患者,明确微创手术的优点,术前不可过多摄食。经详细交流将患者的不安、恐惧感消除,避免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告知患者整体疗效不仅仅源于手术本身,与术后功能训练存在一定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告知患者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训练,给予鼓励和表扬。多与患者交流,及时提出心理问题并疏导,对患者给予安慰、理解,交流中重视语气、措辞,防止出现逆反心理。(2)术后:回病房至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双足交替开展,足背伸屈活动,足背伸5 s,停5 s足背屈5 s,5 min/(h·次);术后6~24 h,继续踝泵运动,15 min/次,可随机运动,4 次即可。因术中使用穿刺针,有可能穿过硬脊膜,术中未实施麻醉,为避免脑脊液外漏嘱咐患者保持去枕平卧6 h,防止发生头晕、头痛情况。术后短时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发生水肿情况,会加重原始症状,责任护士需向患者一一讲解,将休息时间告知患者,再采取脱水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的顾虑消除。如患者发生椎管内出血、下肢麻木、足趾活动受限等,需第一时间上报给医师。(3)功能训练:将正确锻炼方法向患者进行示范,讲述锻炼时间和注意事项。术后1~7 d,在踝泵运动的基础上,加之股四头肌运动,双下肢交替训练,伸直下肢,抬高10°,悬空10 s,轻放。直腿抬高运动:双下肢交替开展,直腿抬高,不屈曲,逐渐抬高与下肢和床面成>60°夹角;15 min/次,3 次/d。锻炼方法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下肢交替抬高,角度由30°转变为90°,重复进行10 次/d,可在家人、护士指导下完成主被动交替运动。开展腰背肌功能训练,让患者保持俯卧位,机体处于放松状态,双下肢保持伸直,先抬起健侧下肢3~5 次,再抬起患肢3~5 次,反复5 次。术后2~3 d可适当下床活动,防止向前弯腰。(4)出院:术后7 d可出院,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锻炼方法,出院后开展腰背肌增强训练,避免发生肌肉萎缩,针对术后腰痛症状具有预防效果。术后1~2 周:腰背肌训练:让患者取仰卧屈膝体位,使用头部、双足、双肘作为五点支撑,让胸腰段、臀部缓慢离开创面,持续5~10 s后放平身体。仰卧头胸后身法:取仰卧体位,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抬头挺胸,双臂后伸,让头部、胸部、上肢离开床面。20~30 min/次,3 次/d。术后0.5~3 个月:让患者保持俯卧位,颈部伸直,稍微用力将胸部抬起离开创面,双上肢背伸,双膝伸直,将双下肢抬起,将腹部作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还可增加散步、游泳等运动,20~30 min/次为宜,3 次/d。告知患者不可提重物,过度弯腰,防止开展重体力劳动。平常的饮食上,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品,如牛奶(酸奶更优,相对于纯牛奶,低热量,营养更丰富。酸奶中富含大批有利菌类,有利于排泄),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睡板床不要太硬,不然肌肉不可以放松。下蹲时屈曲膝关节及髋关节,防止弯腰。时常处于平卧位姿势,少坐少站;坐时足部垫高。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治疗恢复时期一定戴一个护腰带,有利于腰椎的恢复。同时护腰带不可以长久佩带,不然会造成腰部肌肉无力,再次复发可能性增大。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医生依据患者恢复状态实施健康宣教。
(1)评估2 组腰椎活动度:使用量角器对患者腰椎屈伸活动度进行测量,记录前屈和后伸活动度。(2)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总分为1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低[4]。(3)评估2 组腰椎功能评分: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为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排尿功能及日常活动限制等,总分值为29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5]。(4)评估2 组生活质量评分:运用QLQ-C30 量表对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6]。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度中的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表1 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2 组JOA、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JOA、VAS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JOA、VAS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2 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中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排尿功能及日常活动限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2 组QLQ-C3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C30 评分中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QLQ-C30 评分比较(,分)
表4 2 组QLQ-C30 评分比较(,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大多为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期过度劳累导致患者出现腰椎间盘损伤[7]。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渐增多,相关研究中表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伴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久坐、久站、长期重复性机械操作均会对患者的腰椎间盘造成损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8]。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一旦患病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影响,如不能第一时间治疗会发生椎体功能紊乱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常选取微创手术治疗疾病,但术后极易复发,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可提升疾病康复效果[9]。积极强化护理健康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掌握健康教育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宣教方式,打开健康宣教新思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究其原因为,强化护理健康宣教开展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腰椎活动度提升。强化护理健康宣教中指导患者维持舒适体位,告知其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指导其完成深呼吸训练,嘱咐患者完成床上运动,第一时间佩戴腰围保护套,避免下地运动时疼痛感增加[10]。心理指导主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调节,经合理的护患沟通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完成疏导工作,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1]。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痛功能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会影响到工作、学习或劳动,患者容易产生忧虑、焦躁和悲观等不良情绪,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劝慰和耐心的工作,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归属感,提升护患之间信任感,帮助病人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干预可帮助患者规范饮食,对患者的饮食需求予以满足,全方位保证饮食质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12]。康复训练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展,整体治疗效果提升。术后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拟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嘱咐患者坚持持之以恒康复训练,术后康复主要以下肢主被动直腿抬高训练,角度由小变大的变化,患者腰椎功能和活动度明显提升[13]。观察组QLQ-C30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为强化护理健康宣教具有科学性、精细化特点,与患者自身病情恢复情况不断调节护理内容,保证护理服务的灵活度,提升患者接受度[14]。康复训练的合理开展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稳定性,避免疾病复发情况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因退行性病变积累致病,使腰椎间盘退变加重,康复训练也可减轻损伤累积情况[15]。嘱咐患者保持正确坐姿,睡眠床不可太软。后期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训练、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两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但需循序渐进,勿以疲劳为宜。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恢复,做好护患沟通,针对护理风险及时识别,并开展预防措施,保证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16]。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健康教育水平,拓展延伸服务,开展健康与疾病管理,将院中手术服务延伸到院前和院后健康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健康宣教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其腰椎功能和活动度有所改善,疼痛状况得到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