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辉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许多方面,如个人文化修养、语言表达技巧、逻辑思考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为了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们需要不断改善课程设置,并让每一节课都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整体意识 人文情怀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文化意识、语言技巧、逻辑思考和艺术鉴赏。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高课堂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从课文结构,增强整体意识
从课程结构入手,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文本的重要内涵。厘清作者的思路,有效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构思,读懂作者写作意图,从而把握课文结构,就可以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从而更好地探究课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如:蒲松龄的《狼》一文由5个自然段组成,第1到第4段是叙,第5段是议论,此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这句话的重新构造可以这样写:这句话主要通过叙述+议论的方式,突显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目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这四则寓言,每个文段都包含2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情景,第二个内容则通过讨论得到了一些结论。《穿井得一人》一文八十多个字,前面由叙述和描写行文,最后一句议论句“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属文末点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篇一篇把作者的整体思路点拨清晰,学生学习课文的整体意识也就明确了。
学习课文,把课文结构理清,有了文章的整体意识,学生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从课文标题,把握文章主题
课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平常生活中人们拿到报纸杂志,首先往往浏览文章的标题,然后筛选内容阅读,从而深入文章的思想内容。教科书都是经典作品,学生学习课文只有从标题入手,再学习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学习起来才更加轻松。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标题采用了动宾式结构,即“纪念”是动词,“白求恩”是宾语。这种结构可以用于描述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其中宾语通常由名词、形容词等来充当,而其中的主要内容则可以是写作的范围、对象,比如吃米饭、提意见等。动宾式结构写作重点在“动词”,针对对象宾语把“动词”写“动”、写全面,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纪念白求恩》一文可以再拓展,从初中课本引向高中课本,作同类引导。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扩宽学生视野,打开阅读思维,学习面也就广了。
三、从课文主旨,领悟人文情怀
爱国主义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体现在《木兰诗》中,不仅体现出木兰的伟大精神,更体现出木兰的深厚感情,爱国精神能激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更能唤醒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把握住自己的未来,用行为去实践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行为去改造当今世界,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素质。
善良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人们拥抱生活的美好。但善与恶是相对的,不能一味地求善忘恶。蒲松龄《狼》一文,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中,当人与恶狼矛盾产生时,结果会怎样呢?这时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强烈的好奇心:狼自古以来都给人坏的印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出与“狼”有关的成语故事,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等。此时蒲松龄笔下屠户命运如何?为屠户捏一把汗,学生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兴趣油然而生。
“人文情怀”指的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方式,它体现在对个体的尊重、认可、支持、保障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它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责任感、荣誉感、信念,并且鼓励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实现更好地成长。在语言课堂上,应该多一些这种思考方式。“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辞海》的释义。
四、从课文手法,掌握知识点
修辞手法在课文中频繁出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需要学生平常积极积累。如《陋室铭》一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把“山水”通过比兴手法引出“陋室”之德馨;“托物言志”也是本文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来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除了修辞手法,还有其它艺术手法等,教师平常要引导学生掌握好课内知识,达到厚积,在考试时才能薄发、迁移。
五、紧扣单元,引导写作
课文是学生们学习的经典范文,学习优秀的文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个部分,重点讲了“读书入神”的故事。在阅读“读书入神”的故事时,学生发现人物的表情非常有趣,他的脸颊露出了一丝灿烂的笑容。“人”并非獨自存在,而是被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当中,因此,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详尽的描述。学习课文的写法,然后将之运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是厚积薄发、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由学习过渡到写作,写作时学生就会有章可循,有话可说。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在学习生活中寻找有机的切合点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