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会禹 孙又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如下:其一,指引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成长,使之乐于合作、自尊自爱、人格健全;其二,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助其了解国家制度、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其三,教师为实现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会加大教改力度,赋予道德与法治课堂可变性,这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不断发展。基于此,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核心素养下的育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道德和法治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该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逐渐将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概念进行渗透式教学,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这就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较高的业务水准,通过将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德育观。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练习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来加深学习印象,或者通过带领学生去真实环境中参观,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印象,使学生在探索中逐渐培养努力和友善的良好品性。对于提出疑问或者困惑的学生,要耐心给予指导。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符合课改理念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它的重要价值在于珍视学生独有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上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它关注的是儿童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强调的是儿童自我的感悟和实践。
二、與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教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与学习,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模式,使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相比传统的面对面讨论,学生可能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借助多种社交平台进行学习可以拓展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通过社交平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该教学模式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模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对角色扮演活动,以及情景剧的表演,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观念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并逐渐强化该认知。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起始阶段,所以道德和法治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时结合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