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曲黄河到瓦尔登湖的河流伦理叙事

2024-05-16 04:43康建军孙颍颍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4年3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诗经

康建军 孙颍颍

在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对河流的历史叙事中,河流伦理主要表现为对河流的敬畏、感恩与回报。先民深知河流对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因此将河流视为神明般的存在,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对河流的敬畏之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谦逊态度。同时,河流的滋养之恩也让先民心怀感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回报河流的恩赐,如修建水利设施、保护河流生态等。梭罗用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瓦尔登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生态。他通过对湖泊、森林、野生动物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生态系统。同时,梭罗也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阐述了对河流伦理的深刻理解。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力量,也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更好地践行河流伦理。

蓝色命脉:河流滋润了文明的种子

所有文明皆起源于大河之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就我国而言,在黄河和长江的干流上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细小支流,这些支流为中华远古文明的起源创造了便利条件。靠近河流的地方因为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而成为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聚居地。而水源对于大陆腹地的方国,是维系生命极其重要的蓝色命脉,如南疆腹地的古楼兰、古鄯善等,都因为水源问题而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翻阅各种以河流为主题的著作时,我们可以看到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基于生态伦理、河流伦理的宏大叙事。

众多文明的消失皆因为河流的消失,楼兰古国即为一例。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 年前建国,楼兰故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已发现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其城宇规制宏伟,美食举世闻名,这里曾经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景色宜人。当时国内的丝绸、茶叶,西域的宝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公元630 年,楼兰古国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只因它赖以生存的孔雀河河水被截断导致干涸,它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最终变成一堆废墟,被流沙所吞噬,最终成为地图上的一个瞻仰符号。由此可见河流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而潺潺的流水会带来富庶的城镇和美丽的田园。《诗经》开篇第一首诗歌《国风· 周南· 关雎》,不但写了“南国”或“南土”“南邦”的某一条河流,还写了河流上往来穿梭、振翮飞翔的河鸟—雎鸠,同时还写了河流里面的沙洲和葳蕤茂盛的水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楼兰故城遗址

在河流的周边,人类繁衍生息,代代相承,演绎着美丽的传说……但这安静祥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细腻、结构疏松、遇水易崩解,加之黄河中游地区的地势陡峭,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人类不规范的农耕活动,加剧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进程,最终导致黄河决口后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迁徙活动。就环境伦理与生态安全而言,水土保持是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且以黄河上中游为要。防止水土流失,有助于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黄河孕育了5000 年的华夏文明,也见证了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程。从生态学到伦理学的记载和案例中,可以看到人类对黄河的破坏比比皆是,即便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依然有着诸多的不文明现象。人类对黄河的伤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思—历史上,黄河上中游森林茂密,植被覆盖良好,河水清澈见底。然而随着人口的增殖和大规模的砍伐、开垦,使得黄河上游的森林逐渐消失,植被遭到破坏。

国画《关雎》(局部)

在水一方:河流灌溉了文艺的花朵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爱世界和生活场景,在这些诗歌中,流淌在3000 多年前《诗经》中的河流,充当了缤纷多彩的生活和情趣的指代。3000 多年前流淌在《诗经》中的河流数量众多,在《诗经》山川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已经能够较为清晰地描绘出黄河源流及入海路径,这是先民千百年来与黄河共存共生的朴素认识。这些蜿蜒曲折的河流,萦绕在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等15 个诸侯国的周边,河流大大小小的支流和汊道,为先民提供了栖息和生存的场景,而先秦时期的人民,也与这一片土地达成了天人合一的契约。

《诗经》山川图,可见黄河源流及入海路径

《诗经》共311 篇,直接描写和涉及河流的就多达94 篇。这94 篇中,有明确具体河流名称的占56 篇,涉及黄河、汉水、长江、汝河、济河、泉河、淇河、浚河、洧川、溱河、汶河、汾河、渭河、泌河、泾河、淮河、洛河、洽河、沣河、涧河、漆河、沮河、泮河等23 条河流。这23 条河流,在《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黄河,共有14 篇;其次是淇河,有6 篇;再次是长江,有5 篇;等等。没有具体指其河流名称而只概写河流或与河流有涉的28 篇。《诗经》产生的年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约在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6 世纪,历时500 多年。《诗经》产生的地域,约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带。如此众多的河流,带给先民富饶的土地,为文明的发祥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脍炙人口的《国风·秦风·蒹葭》篇是《诗经》第129 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诗词的悠扬声乐里,可以看到在河边湿地,莽莽苍苍的蒹葭葳蕤茂盛,等待着心上人的少年在河流的这边深情地望着彼岸,企盼自己的“佳人”快快现身。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地区。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所以他们的情感也趋向于激昂壮烈、粗犷奔放。保存在《秦风》里的10 余首诗歌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这种凄婉悠扬、缠绵悱恻的情致倒是显得太过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了。

围绕着这一条河,发生过多少故事?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流经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失去植被保护的黄土高原,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泥土被带入黄河,使得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即便如此,我国古代劳动民众在这一历史时期,依旧有一些很成功的水土保持经验,如修建梯田、植树造林、合理轮作等方式,有效地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而当代智慧农业则有更多更好的策略,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应结合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创新水土保持策略、推广生态农业、加强水土保持。

和谐共生:河流保障了人类的延续

世人皆知瓦尔登湖,而不知道康科德河。康科德河其实是与《瓦尔登湖》齐名的梭罗的另一本著作《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国内一般译作《河上一周》)中的河流,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是非常重要的两条河,与瓦尔登湖齐名。而梭罗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自然散文作家,终生致力于书写他深爱的家乡—新英格兰南部的康科德镇及其周边的河流生态环境。

作家认真倾听河流的自然生命脉动,书写下河流的生长,他不仅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生态思想者。他在书中写道,“梅里马克河不是一条死的河,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河”。在梭罗的笔下,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生命特征。康科德河水量充沛,流速平缓,宛如一位温柔而娴静的少女;而梅里马克河则发源于怀特山的峡谷之中,水流湍急,充满了野性与力量。当这两条河流汇合后,它们便携手并肩,一路向南奔流而去,最终汇入广袤无垠的大海之中。这一路上,河水不断地向下流淌,它们接纳了百川的汇入,吸收了降水、泉水、雪水和湖水的滋养。就这样,原本水量贫乏、默默无闻的河流逐渐变得水量充沛、充满力量。它们仿佛是从怀特山一路奔腾而下的银色飞瀑,又如同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丝带,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梭罗用“成长中的小溪”来形容梅里马克河,可以看出这条河流在作家眼中不仅仅是一条水流,更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从而维持着自身的生命活动。它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与体现。作家通过倾听河流的自然生命脉动,领悟到了大自然的智慧与力量。其河流伦理的思维也逐渐形成萌芽,通过实地调研,深知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而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共荣,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相互感应与共鸣。因此,作品所表达的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等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在生态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散文所特有的清新与优美,更可以感受到生态思想所蕴含的深刻与睿智。《瓦尔登湖》就是梭罗在康科德镇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里写成的,其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一次深情赞歌,更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和谐共存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探索。作为梭罗的传世之作,《瓦尔登湖》中不仅流淌着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眷恋,更蕴含了丰富的河流伦理与生态伦理思想。他细致地描述了河流的流动、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赋予了河流以生命价值和尊严。这种观念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使我们意识到河流不仅滋养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信息和自然智慧。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河流的生命价值,像对待其他生命体一样关爱和保护河流。

《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封面

梭罗还提出了人类对河流的伦理责任和道德关怀。他认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种责任不仅源于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更源于我们对后代和其他生物的关爱和责任。为了实现这种伦理责任和道德关怀,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包括减少污染、恢复生态、节约用水等,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文学叙事方面,河流文化中的河流伦理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诗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河流的壮丽景色,抒发对河流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展现河流的磅礴气势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散文家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记录人与河流的亲密关系,以及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启示。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河流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传承河流伦理的重要载体。在生态文化的传播中,河流伦理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保护与和谐共生。河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应该摒弃征服与掠夺的心态,以平等、谦逊的态度面对自然。要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与生态价值,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就如同梭罗一直提倡的,人类要与河流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诗经
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200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