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的启示

2024-05-16 18:23:58陈恒舒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4期
关键词:游山深潭山寺

陈恒舒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吏部尚书杨於陵在朝中受到排挤,被外放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他知道李翱很有才干,就邀请李翱南下,到他的幕府中任职。李翱即于次年正月坐船从洛阳出发,沿水路前往广州,一路上游览了不少名山,留下了一篇记述行程见闻的《来南录》(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日记体著作)。《题灵鹫寺》和《题峡山寺》也作于此行途中。

《题灵鹫寺》一文,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可能是有残缺的。因为《题峡山寺》中说“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但我们从《题灵鹫寺》中看到的只有虎丘。不过没关系,在仅存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李翱心中“完美山居”的标准。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每座山固然有其长处,但一定也会有缺陷.比如虎丘,“怪石”“奇峰”“深潭…‘视远”什么都有,但是缺少“走泉”(因为剑池的水是不流动的)。其余的,也都缺点什么:天竺山也缺“走泉”,大庾岭的“奇峰”“怪石”差点意思,灵鹫山无法“视远”,峡山没有“深潭”。一路走下来,想找到一座“八项全能”的山咋就那么难?

但换个角度来想,找不到一座完美的山,是山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世间万物,大抵是不完美的,事事苛求完美,累不累?好好欣赏它的长处,忽略它的短处,不也很好吗?

当然,事情不只是游山那么简单。李翱笔锋一转,随即写到求友择人,就同游山一样,不能求全责备。所谓“人至察则无徒”,求全责备,严以待人,你就交不到朋友;而如何选用人才则更加重要,因为这关乎一个国家的兴亡。在李翱看来,选用人才就应该“去其所阙,用其所长”,而非“因其所阙,掩其所长”,这样可以做到“大小之材无遗”,进而“致天下于治平”。唐太宗曾让封德彝推荐贤才,过了很久也没有人选。封德彝说:“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反驳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李翱的观点与此是相通的。

李翱与韩愈过从甚密,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亲密战友。《题峡山寺》从个人游山体验出发,借具体形象来谈识人、用人的道理,短小精悍,引人深思——你是否从中看到了一點儿《马说》的影子?

猜你喜欢
游山深潭山寺
闲赋
瀑布与深潭
情牵铁山寺 养心新圣地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游山偶拾
在山顶
作品(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在办公室打电话有多危险
游蕲春鄂人谷
《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书法
思量
在福建游山玩水(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