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冬
(江苏东和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如东 226400)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财务监督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实施财务监督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等[1],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构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督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优化路径,分析挑战并提出可操作建议,促进财务监督工作改善。 国有企业需加强财务监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稳健运营,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是一个全面管理与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其目标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以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该监督的主要职能包括对企业的财务运作、风险管理的监督,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以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以提高经营效益。首先,财务监督需要全方位地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 这要求监督国有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和程序,以确保这些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并且进行透明、规范和合法的操作。 其次,财务监督要求国有企业真实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 由于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实体,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财务监督必须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财务报表,以便社会各界能够清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财务监督还要求帮助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2]。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有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帮助企业制订更加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和措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提高经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实施模式多样,通常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市场监督三种方式。 内部监督主要指由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开展的财务监督活动,包括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提高企业内部运作的合规性和效率。 外部监督则是由外部机构或组织进行的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监事会等,通过独立的角度和专业力量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市场监督即是由市场机制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股东、债权人、投资者等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和运作进行监督[3]。 这些监督方式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多层次、多角度体系。
2.2.1 监督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力、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和力度不足以及市场监督机制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力。 首先,在企业内部监督方面,由于内部监督部门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和控制,缺乏独立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 此外,内部监督部门缺乏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支持,难以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导致监督的效果和质量不尽如人意。 其次,在外部监督方面,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和力度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专业能力,容易受到企业主体的控制和干扰,限制了监督的效果和效力。 同时,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和力度不足,部分监督机构难以深入核查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全面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影响了监督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最后,在市场监督方面,市场监督机制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也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不健全的表现之一。 市场监督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约束,包括股东、投资者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透明度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4]。 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投资者保护意识不足、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市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监督的约束力不够,容易出现一些企业在市场上财务信息不透明、内部控制不严格等情况。
2.2.2 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监督人员素质不高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督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受到影响。 首先,监督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是影响监督工作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监督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案例积累,在面对实际财务监督工作中的复杂情况和问题时,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企业财务审计中如果监督人员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会导致难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屏蔽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监督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工作时,若监督人员对会计准则和规范不熟悉,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影响监督工作的效果。 最后,监督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监督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些监督人员缺乏责任心、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认真度不高,可能导致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不全面,甚至出现疏漏和纰漏。 部分监督人员轻率地对待监督工作,未能充分调查核实企业的财务活动,降低了监督结果的准确性。
2.2.3 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
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给监督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财务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或虚假,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 首先,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是导致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国有企业中,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只披露了一部分财务信息,或者有意隐瞒某些财务信息,导致外部监督机构和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其次,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也是导致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数据错误、账目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披露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部分企业故意操纵财务数据、美化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督机构。 最后,财务信息披露虚假也是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国有企业可能存在造假财务报表、虚构业绩等行为,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5]。 这种虚假披露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利益,也给监督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监督机构难以准确了解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和复杂性。
2.2.4 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成本高、效率低
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财务监督成本高、效率低对监督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监督效果不佳、成本高昂以及监督手段不足、不灵活等方面。 首先,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部分企业在财务监督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监督的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监督人员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限制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 监督人员无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财务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效果和效力。 同时,监督工作的不到位和不彻底,导致问题可能被忽略或被掩盖,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其次,成本高昂是财务监督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监督工作中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企业为开展有效的财务监督需耗费较高的成本。 这种高昂的成本包括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薪酬、监督设备的采购和维护等方面,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也限制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和广泛开展[6]。 同时,财务监督成本高昂也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监督能力和水平,降低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后,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督手段不足、不灵活等问题,也会导致监督效率的降低。 一些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督中可能采用的监督手段有限,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难以全面、深入地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此外,监督手段不灵活,难以适应财务监督的复杂多变性,导致监督工作的效率不高,监督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和全面。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才能确保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为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在现有体制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求和金融监管的要求。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如,可以制定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法规,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规范监督程序和标准,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对国有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进行审慎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 其次,可以推动金融科技与财务监督的深度融合,提升监督工作的智能化和效率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 例如,可以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核对,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和及时性[7]。 此外,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监督工作的要求,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改进。 例如,可以建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人员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促进监督人员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此外,鼓励企业实行自主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自觉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是确保企业经营稳健和资产安全的关键。 在健全这些机制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企业的运作,并有效应对潜在的风险。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障国有企业运作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规范制度和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 例如,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财务、运营和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另外,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和岗位责任,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是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 例如,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预案。 同时,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可以提高监控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人为失误和造假的可能性。 例如,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软件等,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能和实时性。 最后,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也是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并增强其自我监督和负责任的意识。 例如,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课程,制定员工操行准则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自律素养,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需要在传统监督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以激发市场的监督作用,推动监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首先,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促进市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设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 例如,中国证监会推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向市场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强化市场对企业的监督。 其次,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加强国有企业的独立审计与监督。 通过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监事会等独立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监管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提高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确保监督工作的公正和准确。 例如,引入独立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和纠正企业财务信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另外,鼓励设立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监事会是企业的内部独立监督机构,可以开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审计,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合规。 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可以将监管职能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中,提高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内部机构的设立,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形成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良性机制。 最后,加强市场监督机构的建设并丰富其功能,提高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效率。 市场监督机构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检查、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通过强化市场监督机构的职能和能力,增强市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督,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深入发展。
加强企业财务监督是保障企业经营稳健、财务透明的重要举措。 其中,审计监督和公众监督是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加大这两方面的监督力度,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首先,加大企业审计监督力度是实现财务监督的关键。 审计监督机构在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时,可以发现并纠正企业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错误、违规行为,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大审计资金投入、提高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审计系统建设等。 同时,建议建立更加独立和严格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财务监督的效能和效果。 其次,加大公众监督力度也是企业财务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众监督可以通过社会各界、媒体和公众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关注和监督,促使企业更加规范和透明地运营。加大公众监督力度,需要加强对公众的财务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解和关注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企业财务监督。 同时,建议建立相应的举报和投诉机制,便于公众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监督,推动企业依法合规运营。此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促进审计监督和公众监督的重要前提。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财务活动的规范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自我监督能力。 只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和公众监督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配合,确保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审计监督和公众监督工作的监管和支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和法律法规框架,为加强企业财务监督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强力监督,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完善,提高企业的合规运营水平和财务透明度。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保值增值,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确保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力,扩大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和力度,同时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督机制,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监督效果。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监督人员,才能有效地执行监督任务,确保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优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规范、高效、透明,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