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凌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871)
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在经济新形势下正在不断改进和调整,而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合理开展税务会计工作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税务统筹管理能力,还能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因此,必须针对企业现状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做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而为企业长期经营和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税务会计的使用对财务管理工作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不断提高企业税收的筹划质量。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税务会计的工作常常是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税收风险,可以使税收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
第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引入税务会计,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在进行税务核算时,其工作的内容往往表现在会计和管理两个层面上。 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指导,确保税收征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实现企业战略,保证经营合理性。 运用税务会计进行内部经营的转变,不仅可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而且可以保证公司经营的合理性。 在税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起税收责任,并主动配合税收工作,把税收核算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既能促进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又能防止企业发生逃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1],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企业稳定且长远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一,数据集中处理,资金实时到账,业务流程清晰。 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传统的税务会计核算模式对企业财务的税务核算和资金调度存在延时问题。 而且企业业务复杂,分布地区广泛,更加让账务和税务核算信息呈现割裂状态。 而会计数字化核算模式能集中处理数据,构成业务数据联合税务核算处理模式,使所有财务信息处在同一个治理体系中,得到实时的信息反馈,及时解决资金收付问题。所有企业主体及时查询到资金信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运转的安全性,提高会计税务核算信息的传输能力,打破地域限制,缩短资料传送周期,提高整体税务核算水平,实现效率提升。 此外,传统的快捷处理模式在税务核算层面会出现组织层级过多和业务流程串行等低效率处理方式。 因此,要将范围内的税务核算业务集中进行后台统一结构化处理,划分任务处理模块,从而节省不必要的人工操作环节和机械化流程作业方式,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的税务核算处理效率。
第二,转变监督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强化管理职能[2]。 以往企业税务会计核算模式通常以检查工作和执法凭证为主,以相关资料进行信息传递和业务监督为辅,无法对远距离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监督。 新型数字化税务核算模式中,提高影像技术占比,突破纸质凭证和资料的局限性,使用网络技术增加电子信息实时跟踪功能,对会计税务核算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和及时纠正。 传统电脑数据操作软件都是单机版的,通常根据税务核算账务对数据进行存储,储存的数据需层层递进向上级汇报,才能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经过处理后,再逐层向下传递,让下层了解执行管理决策。 这样的信息传递方法有着较大的时差,不利于管理层及时做出决策,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受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大。
现阶段,多数企业单位内部未设立单独税务会计管理部门,缺少相应的税务财务管理人员。 还有部分企业虽已设立单独税务会计管理部门,但工作模式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也未进行更新改革,因此不利于现代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缺少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税务进行控制,极易导致企业在纳税时产生偷税漏税的现象,影响税务工作整体质量[3]。 在无法及时创新和改革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环境下,企业本身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很难得到进一步优化。 而管理观念过于陈旧同样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弊端,多数企业将业务营利作为管理重心,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面并没有一个清楚定位,故而若想切实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效率,就必须及时且精准地掌握财务信息,而目前企业财务数据信息收集方面的缺陷,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如企业不重视税务会计管理,未将税务会计管理彻底融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将导致企业无法真实掌握各项税收数据,阻碍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
目前多数企业将内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统一管理,并未明确划分会计核算对象和核算目标,这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整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若企业长期采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内部资金业务,将严重影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工作本身的管理职能,税收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实际经济效益[4]。 因此,对现代企业而言,必须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管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机制,使二者在日常工作中将各自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税法规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每种税种都有独特的计算方法、报表要求和税务申报期限。 企业需掌握这些规定,正确计算和申报税款,以避免税务风险和罚款[5]。 同时,企业需收集和记录大量的财务和税务数据,以此来计算和报告税务义务。 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部门,包括采购、销售和人力资源等,而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往往存在困难。 同时,企业还需处理复杂的税务审计和税务争议。 税务部门需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税务审计,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和税务文件进行核对。 这种审计过程非常烦琐,企业需保留和整理大量的凭证和记录。 此外,税务争议的解决也需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包括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法律咨询和诉讼等。
在经济形势下,税务会计管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部分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缺乏对专业税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企业财务工作的落实和发展被制约,企业税务会计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如果税务会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人才。 企业无法招到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有效把握税务会计工作,对现阶段信息技术和手段不够了解,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为提高税务会计工作管理效率,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为税务人员构建双重保障机制,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体系是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手段,一旦税务会计工作拥有专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便可将其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使企业做好税务与财务工作双向管理,根据企业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纳税规划,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纳税标准,全面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总之,企业单位若想真正构建税务会计管理体系,必须厘清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二者之间的工作职责,基于相关政策法规适当调整管理内容,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为企业长期发展和经营提供有力帮助。
为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能有效地应用税务会计,需重视核算目标的分离工作,从而能真实地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税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对分离核算目标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财务相关数据,从而能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具参考意义的报表与信息[6]。 为此,财务管理人员需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变化加以重视,做好数据信息的更新与记录。 而所提交的会计核算报表以及相关数据,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进行交流,为企业的日常投资以及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决策;而税务会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全面建立在财务信息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不仅要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向以及实际结果,而且要了解市场发展的具体规律,才可以结合税收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
打造财务报告共享制度。 财务报告通常以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为准,能体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运营情况和收支情况,其中的财务流水、负债数额、资金动向,都可以作为税务会计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依据[7]。 因此,建立在两项工作对接的基础上,打造信息共享体系,不仅可以降低会计核算的误差,还能提升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协调机制的建设主要是建立在会计政策的基础上,围绕政府财政部门所制定的一系列信息进行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和业务的协调。 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期间,可能会存在矛盾,尤其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各领域的管控质量,需制定科学的协调机制,主要按照两项工作的辩证关系进行协调和创新。 除此之外,还需加大企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例如,某企业在协同共享情况下进行税务管理时,需协调的事项有:一是税务部门每月帮助其他部门录入业务开展期间的税收票证;二是税务部门协助其他部门对税费源普查数据进行审核;三是税务部门需积极参加其他部门的征管质量考核;四是税务部门需参加其他部门的税收清理检查,督促其他部门税款及时入库等。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需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注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定期组织税务会计人员参与专业论坛、讲座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国不断更新的税务政策,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税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针对大型企业,需注重相关税务课程的开展,进一步提升税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后期税务筹划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税务课程的开展时,需注重培养税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理念,同时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保证税务管理人员拥有比较先进的信息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为确保税务课程的顺利实施,企业需通过制定考核机制的方式,对考核结果较为优秀的员工及时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对考核结果不够理想的员工则需适当予以惩罚。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要占据有利位置,则应提高对税务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现有税务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优化制度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