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赤色邮政如何发展壮大

2024-05-16 08:48:46周铁钧
红岩春秋 2024年3期
关键词:赤色邮路邮递员

周铁钧

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扩展到赣、湘、闽地区30多个县域。工农红军发动、组织贫苦百姓打土豪、闹翻身,废旧契、分田地,革命斗争轰轰烈烈。随着苏区的发展壮大,银行、医院、学校等机构相继成立,赤色邮政的筹建工作也随之展开。

创办赤色邮政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利用“递步哨”传送信函。每隔3至5里设一哨所,哨所内有2人站岗,接到函件后,1人原地站岗,1人传抵下一站。

6月,中共湘赣边特委在湘赣边界建起20余个秘密交通站,负责函件收送,协助苏区与外界联系。但因交通站人手不足、衔接不畅,通联范围依然有限,信函传递迟缓。

1929年2月,驻上海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的一封指示信不到10天就转送到赣南交通站,进入苏区后却因传递渠道不畅,滞留、辗转40余天才交到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手里。然而,此时苏区的斗争局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再适宜执行党中央两个月前作出的指示。

迟来的信让红军领导人明白必须改变联络方式,加速信函传递。4月,毛泽东、朱德签发“保护邮局,照常传递”的命令,指示红军占领国民党统治的县域后,“把邮局改制为‘苏区通信交换局”“因为革命的发展,对通信需要是十分迫切的”。

红军攻占上杭县城后,朱德立刻来到邮局,命人接管所有邮件,并部署交通站转投给红色根据地的接收人。当从邮递员张辑轩那里了解到“邮件在苏区传递太慢是因为沿途检查次数太多”,他立刻疾书手令:“所有书报信件业经检查,沿途友军准予通过为荷。”

采取了一定措施后,虽然信函传递速度有所提高,但在长200多公里、宽150多公里,下辖30多个县、400多万人口的苏区,红军和苏维埃政权仅凭递步哨、交通站进行互通已极不适应斗争需要。创办党领导的赤色邮政、开展独立的邮寄业务已迫在眉睫。

1930年2月6日,中共赣西南特委举行军政联席会议,指出“创办赤色邮政是政府的中心任务”,各地苏维埃政府应“加紧交通工作”“迅速建立适应工农革命斗争需要,在苏维埃领导下的赤色邮局”,红军各部队“要全力推动当地苏维埃建立赤色邮政”。3月26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邮政机构——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在江西吉安成立。总局在赣南、闽西各县设分局,分局下设乡、村分站或路站。

4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发出《重视交通工作,发展赤色邮政》的通告,要求“各级党部必须重视交通、邮政工作,谁破坏了赤色邮政或不积极帮助很好建立起来,不但要受党的责罚,而且要公开接受政权机关的处理”。

健全业务体系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布《关于统一苏维埃邮政问题》第一号布告和《整理苏维埃邮政统一组织统一办法》训令,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并在各省设管理局,县、乡设分局及代办所,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控、上下衔接的赤色邮政体系。

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叶坪村正式成立,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通信事业的领导中心。当天,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布《邮政暂行章程》和《各类邮件寄费清单》,进一步规定赤色邮政的组织、性质、督察、服务和业务范围,明确阐述了邮件种类、邮务处理、红军信柜、损失赔偿等,并对禁寄、无法投递的邮件作了说明,充实完善了赤色邮政的法规条例。

赤色邮政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工作纪律等提出严格要求。县、乡召开赤色邮政局长联席例会,将“注意邮务队伍教育、整顿”作为会议首要议程,强调“要经常注意邮务队伍的革命性和纯洁性,坚决清洗散漫怠工、腐化堕落、阶级异己分子,有故意对工作消极或挑拨捣乱者,可以指名报告管理局,由管理局按照革命纪律制裁”。

随着赤色邮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赤色邮政总局的管理机构、业务范围也日益健全、完善。局内设邮务、通信、财务、秘书等科室,有职员、邮递员80多人,开办了平信、挂号信、特别快信、印刷品、包裹邮寄等业务。为了克服投递区域广、交通工具缺乏等困难,赤色邮政总局适时增设邮路,拓展汇兑、报刊发行、军邮免费等业务,在黎川、南丰等边区设立代办所或专用邮柜。

為活跃经济,给红军官兵、工农群众提供便利,赤色邮政开办“银信”业务,允许将纸币装入信封寄递。一个农民给当红军的儿子送钱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他在前往部队的路上听说儿子已随红军转移,便到邮局寄钱。寄出银信几天后,他就收到了儿子的回信,告知钱已收到。

赤色邮政还为苏区出版的报刊提供邮费减收、快递速投的优惠服务,扩大了刊物订阅范围和数量,为加强党的舆论宣传、巩固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

1933年,各赤色邮局共收发平信1亿多封、邮件20多万件、包裹5.2万多件、银信5.7万多封。1934年,赤色邮政发行、投递《红色中华》《红星报》《斗争》等党报党刊共34种,仅《红色中华》的发行量就超过4.5万份。

惠利红军与家属

1930年5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发布《赤色邮政简章》,明确规定:“赤色邮政组织必须承担军邮任务,各分局、乡所要与军事交通合办。”1932年发布的《邮政暂行章程》规定:“各局之邮务员、递信员不足者,以军事重心为转移;为便利红军指战员寄信,各局从团部起设红军信柜。”周恩来也要求赤色邮政“在战时不能以8小时工作为限,紧急红军邮务要日夜接续传递,并多辟小路捷径,以适应革命战争需要”。

为满足部队的通信、邮寄需求,保证红军与亲人的联系、密切军民关系、鼓舞红军斗志,各地赤色邮政相继制定红军及家属邮寄信函、包裹免收邮费的惠利政策。

1930年10月15日,上杭县赤色邮政分局发布通告,规定:“凡红军邮寄衣服暂时不须粘贴邮花。”11月,江西总局颁布《赤色邮政暂行章程》,设立“凡现役红军指战员及其家属寄信件包裹等,均予免费之优待”的条款。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布《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规定:“红军与家属通信,由直属机关盖章,不须贴邮票。红军家属给红军寄信时,由当地政府盖章,亦不须贴邮票,可寄到红军所在的机关转发。”

12月,为让军邮线路更加通畅,赣、闽两省邮政联席会议决定开通以瑞金为中心、以军事要地和交通要道为重点,抵达广昌、万泰、安远等县的6条军邮干线,同时连接苏区的邮路。

当时,军邮干线上的红军指挥部大多设立在对敌前线,传送信件有时需穿越敌占区,闯过敌人关卡。邮递员把信件藏在挑担的竹杠里或其他物品中,用药水将机密文件写在衬衫、字画、书页上,以“商贩”“脚夫”“农人”等身份作掩护传送信件。

由于重要军机信函的传递速度直接关系到谋略实施、战斗成败,赤色邮政便开办“快信”“急信”“飞信”等特殊军邮业务,以区分信件紧急程度。印一个“+”的信件为快信,优先传递;2个“+”的为急信,不许积压,立即递送;3个“+”且插上鸡毛的为飞信,要利用一切条件、不惜代价飞速送达。

1930年6月,瑞金赤色邮局接办一封中央军委寄往福建长汀的急信,送件人不仅要跋涉120多里山路,还要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当时,局里的邮递员均已外出执行任务,共产党员、副局长谢德桃把信揣进怀里,抓起斗笠就踏上了前往长汀的路。在敌占区的一座山岗附近,他遭遇敌军包围,被逼到悬崖边缘。由于担心军事机密落到敌人手里,他迅速撕碎急信,塞进嘴里吞下去,纵身跳下了悬崖。

同年10月,红四军的几名伤员在宁都山村休养,得到情报称国民党的1个团正向80多里外的广昌行进,欲袭击驻扎在那里的红军。伤员们立即将情报写成飞信,交赤色邮局速投广昌红军指挥部。50多里外的千善乡邮站接到飞信后,立刻派邮递员驾竹筏沿抚河顺流而下,冒着撞礁的危险疾漂30多里,在敌人到达前2个多小时将飞信送达。收到消息后,红军在国民党部队必经之路鸡笼山设下埋伏,歼敌1000余人,缴获枪械700余支(挺)、迫击炮20余门、战马200多匹。

设计印制赤色邮票

赤色邮政创办以来,办理邮寄须到邮局交纳邮费,邮件加盖邮戳后才能寄出。这给地域偏远、不便前来的群众造成了困难。加之红军驻地经常转移,人们有时因找不到邮局而无法寄发邮件。为便利军民通信,印制、发行邮票成为赤色邮政的急迫任务。但在文化落后、物资匮乏的艰辛岁月,苏区既没有人会设计邮票,也找不到印刷机印制邮票。

时任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局长赖玉珊从民间用石刻版拓印财神像得到启示,试图效仿此法印制邮票。经试验却发现,石板材质过于粗糙,无法在方寸间刻出细腻花纹。于是,他找来羊脂玉石和刻石高手,终于雕出邮票的玉石印版。

1930年5月,玉石刻版印出的第一枚邮票问世。据相关资料记载,这枚邮票形状为方形,所用纸张较薄,四周和中间是花边、花叶图案,上有“江西赤色邮政”和“壹分”字样。5个多月后,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再次发行赤色邮票,用微黄毛边纸石刻版印制,一套3枚,面值为1分、3分、8分,刷色为蓝色、黄绿色,图案为“8”字形花框,印“赣西南赤色邮政”字样。

1932年5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决定由国家银行调查处处长黄亚光设计赤色邮票,毛泽东要求“要体现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特征,要有镰刀、铁锤、五星、旗帜”。经过黄亚光的苦心琢磨,邮票图案最终呈现为一个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站在地球上,背景是曙光喷薄的红星和苏维埃旗帜,上方写“苏维埃邮政”和“壹分”字样。由于画面简洁大方、突出红军形象、表现工农政权,该邮票一经发行,就得到军民的普遍赞誉。

1933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围剿”湘赣红色根据地。一天,正在宁冈县家中印制邮票的湘赣省邮政管理局局长陈致万被围困。敌人向他喊话:“交出给苏维埃红军的东西,就放你一条生路,不然格杀勿论!”為避免印刷工具落入敌手,陈致万砸毁石刻邮票模版,把一叠刚印完的邮票交给妻子刘娥姬,嘱咐她藏好。帮助妻子逃走后,陈致万英勇就义。

刘娥姬用牛皮纸将邮票包好藏起来。曾有亲属劝她把邮票交出去,否则性命难保。但她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将邮票一直保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上交国家。

热血铺筑的畅达邮路

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成立之初,明确规定邮路干线为15至20公里、支线为30至40公里,开通至湖陂、壬田、坪山岗、大柏地等4条干线和10余条支线。干线建1个分局,支线建1个代办所,各设局(所)长 1人、邮务员3至5人。

针对地处偏远、距敌占区较近未能通邮的县域,赣西南特委派出工作队,协助组建赤色邮政,并发通告要求“建立各地的交通关系,充实赤色邮政,西北路交通线和东、西两区交通网要迅速联通”。不久,武平、连城、漳平等10余个未通邮的县城相继联通邮路。

随着赤色邮政业务范围的扩大,征募邮递员的工作也同步进行。时任赤色邮局局长汪奇峰回忆:“赤色邮递员除来自红军队伍,也招收政治可靠、阶级觉悟高的农民和工人,他们经得起斗争考验,能吃苦耐劳,既为群众传递包裹信件,又随时准备为赤色邮政流血牺牲。”

经层层选拔的邮递员朴实忠诚、信念坚定,他们靠扁担箩筐,身背肩扛邮件奔走在崎岖的邮路上。鞋磨破了,就赤脚赶路;渴了饿了,就喝山泉、吃野果。红色根据地拓展到哪里,邮路就通到哪里,为满足苏区党政军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邮寄、通信需要提供了保障。

1930年4月,经严格考核、审查,永新县龙源口乡贫苦农民欧阳倬成为一名邮递员,负责茶陵到永新邮路的投递工作。在一次投递任务中,欧阳倬遭敌人伏击,身负重伤。组织安排他到峡江县乡村疗养,但敌人仍对他实行通缉、搜捕,他只得藏进深山野林,直到红军打回来,才重新走上赤色邮路。

当时,粮食、食盐、衣物等常通过赤色邮政寄发。在国民党对红色根据地严厉封锁的岁月,这些生活必需品十分珍贵。为防山贼悍匪抢劫,邮递员都配有枪支防卫,邮包数量较多时组织武装押运。

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打算把总重1000多公斤的稻米、食盐、棉布运往60多公里外的会昌县,慰问驻守在那里的红军。按邮政简章规定,国民经济部将慰问物资分成10公斤一个的包裹交付总局寄运。邮务股股长黄火明带人将邮包装上两辆马车,组织13名邮递员配备武器押送。不料邮运行动泄密,队伍行至会昌县岚山岭时,遭遇盘踞在山上的60余名土匪伏击。邮递员们顽强抵抗,但终因弹药耗尽被团团包围。为使物资不被抢走,黄火明用仅剩的2个炸药包炸毁全部包裹,率众与匪群展开肉搏。因寡不敌众,邮递员全部壮烈牺牲。

革命战争年代,依靠英勇无畏的坚定信念,很多邮递员为邮运工作付出了热血和生命。据统计,仅江西一省牺牲的交通邮递烈士就有1780多人。毛泽东曾赞誉:“苏区邮政人员艰苦创业,担负着机要交通和邮件传递的双重任务,为苏区开辟了一条条畅通无阻的红色邮路。”

编辑/董婉妮

猜你喜欢
赤色邮路邮递员
泰山邮路:一步一个脚印上山顶
人民周刊(2022年15期)2022-09-13 02:32:56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当代陕西(2021年18期)2021-11-27 09:01:24
赤色龙州
歌海(2021年4期)2021-11-07 12:43:12
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艺术科技(2020年21期)2020-12-08 02:21:07
赤色邮政戳记的发现与考证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快乐的邮递员
冬天的邮递员
粗心的邮递员
繁花邮路